APP下载

摄影的概念及其特征

2013-08-15

戏剧之家 2013年12期
关键词:摄影术手段摄影

摄影科学作为艺术之花,有其独特的艳丽和芬芳。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人类社会到个人生活,从伟大的人物到刚出生的娃娃,从自然生态到人所创造的一切,从地球到外星空间,总之从科学到艺术,从生产到生活,摄影记录下一切可能记录的瞬间真实的信息。由于摄影是用视觉形象和画面形式展现内容、表达思想感情,所以摄影能为人类为个人,为当代更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资料,无价的艺术和永久直观的纪念。

一、摄影的概念

摄影通常是指:手持相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在现场,对准真人实景(真实的内容)进行取景拍摄(对画面作艺术结构),再加工成照片,把视觉形象用画面形式再现出来。从摄影的概念,可认识拍摄的过程。拍摄由两个步骤——拍摄(记录影象)到加工(再现影象)来完成。这一过程从机理上讲:

拍摄——加工是信息的连续转换;也就是把被摄影物的视觉信息通过镜头转化为光学信息,按了快门,经过光化反应在底片上形成浅影变成感化信息,到此只是记录了影像,还要经过再度转化信息(冲洗——印放)才能在照片上再现视觉信息。从创造角度看,摄影创作的过程是连续的。明确地说,按了快门不算数,非得拿出照片才能评定成败、好坏。因此,摄影在机理上要严防信息损失,摄影在创作上应力求锦上添花。只有从立意开始,整个摄影过程每个环节都不失误,才能获得成功。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摄影术”、“摄影机”才随之应运而生。摄影诞生于科学,发展于科学,并广泛地应用于科学。因此说摄影是科学。同时,摄影也是艺术,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发挥了创作手段的审美功能,创造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摄影一身兼带着科学、艺术两种奇幻夺目的风采,悄悄地登临于辉煌的艺术殿堂之上,令人为之目瞪口呆。法国的大画家安格尔叹为观止地说:“摄影术真是巧夺天工,我很希望能画到这样逼真,然而,这可能是任何画家也难以做到的”。但摄影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不同的本质属性。摄影这种工具手段,由于使用的性质、目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把它作为某种事物的记录手段,比如用来拍摄文件、图纸、地质气象资料等,虽然图象因为使用的需要而有大小不同的变形,但基本上仍然是原物的复写,这同复印机复现某些材料的性质和目的是一样的,所以仍然没有超出摄影本身固有特性的界限。与此相反,如果把摄影用来完成艺术创作,在所拍摄的某些人物、风光、静物等照片中,凝注了摄影者的生活理想、审美理想与对生活的爱憎评价,并达到了一定的典型高度,这些照片就具有了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成为艺术作品。这种具有审美性的创作活动,已改变了摄影作为工具手段的性质,所以通常我们把它叫做摄影艺术。

摄影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门学科和一种文化现象。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与自己周围的光学、化学、绘画、音乐、文学等各门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族亲血源”关系,彼此之间在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中发展变化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你我各不相同”的复杂特殊的特点。摄影在发展进程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跟其它古老的学科相比,摄影是一门年轻而又有生气的新学科、新专业。

二、摄影的生态特征

1、技术性。摄影术的出现及其发展完善,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进步。一些科技成果不断地被应用到摄影领域,使摄影从手段上讲,是运用器材作画(靠科学物化手段),具有科技特征,运用技能完成摄影过程。

2、纪实性。摄影绝不允许脱离客体,必须在面对现场存在的实体,摄影被摄对象的现实状态。从内容上讲,是现场作画。现场的条件、光线、被摄对象等都具有机遇性和局限性。因此,摄影具有纪实特征,是瞬间完成拍摄动作的。

3、艺术性。摄影是通过二维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三维空间立体感。平面的造型、借助光、色、影调、线条、质感等视觉要素和构图节奏、韵律等效应,表现突兀起伏的立体感。从形式上讲,是运用视觉语言,具有平面视觉特征,即艺术性。

所以说摄影是当代文化,它已深深地融入人类当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涵,成为当代文化的鲜明标志之一,是当代人们生活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摄影术手段摄影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从自拍到自拍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略语的词汇(一)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摄影42℃展版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