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筝的起源与发展

2013-08-15

戏剧之家 2013年12期
关键词:源头起源古筝

我国音乐史学界对古筝的研究颇为重视,经研究发现,筝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于秦国建立之前筝便流传于秦地,称其为古城也不为过,但是如果要追溯这门古老乐器的起源,就如同寻找长江入海口的源头那般,并非容易的事情。如今我们要准确的判断出这门古老乐器有多么的“古老”,它的起源于何时何地,较为困难。至今为止,对于古筝的来历各抒己见,虽然难以辨别,但也在这些说法中仔细比较和体味,或许众说纷纭的内容和背景中,能解开古筝音乐长河源头的神秘面纱。

1.分瑟为箏说

二人争瑟,由争夺而产生了“筝”,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合逻辑性的,我们也只能把这种说法当做一种传说。一件单一的乐器,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每个部件都具有其重要的作用,如果破坏性的变成两个残缺不全的物件,怎么可能变成两个独立存在又都具有完整性的乐器呢。

记述“争瑟为筝”的文献虽然不少,但是存在较多的破绽明显的文献在内。首先,筝的弦数的发展从少到多逐渐演变的,由前面已知,五弦筝是最早出现的,逐渐发展有九弦和十三弦。在历史中,较为流传影响较大的十三弦筝,也是筝弦发展的一个阶段,如今筝弦已经超过十三弦增加至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甚至为四十四弦、四十九弦。筝弦由少至多,由简到繁是筝弦在历史发展中演变的一般规律。所以,“争瑟为筝”的说法,筝弦是从多到少的变化发展是不符合事实的,同时也违背了乐器发展的规律。

再从字的结构分析。根据《说文》解释,凡属于琴类的乐器,字的结构都从“琴”。瑟的结构从“琴必”,筝的结构则从“竹争”。这说明筝并不是琴类,二者是两个不同属类的乐器。最早的筝可能与竹有关,所以从竹。

2.筝筑同源说

筑为筝源这种说法,既有合理的地方也有解释不清楚的地方,因筑这种乐器在战国时期就开始逐渐减少,至今已经失传筑这种乐器,所以要彻底证明筝与筑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难做到。

筝的根源在哪,众说纷纭难以做下定论。筝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改变,人们无从查询筝最为开始的模样。虽然如此,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带动音乐史学研究的发展,我们会相信,古筝源头的寻找总会找到的。

纵观中国乐器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弹拨乐器的出现是在打击乐器之后出现的。筑是用竹尺打击而发声,筑的这种奏法是比较符合打击乐器的奏法技术的。而筝是用指进行弹奏的,相比较而言,筝的弹奏发要比筑要复杂很多。可见,筝与筑在起源上具有密切的关联。筝由于筑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筑与筝有具有同源的关系与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想见筝与筑的密不可分性。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楱状、细颈、都是五弦。

总之,根据筝的起源的种种说法,我们可以看到,筝是一种简单的五弦乐器,或者少于五弦。筝的制作年代比较久远,可以断定筝的制作年代不会是秦代,应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前后。制作比较简单,是用大竹筒制作的。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筝的使用。隋代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筝在唐代音杀中广泛使用,如用于礼乐之雅乐中。

在漫长的音乐发展过程中,筝慢慢的流传到了我国的很多地区,并在各地区特殊的文化环境与不同的音乐流派的大环境下,具有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也形成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

[1]焦力.论古筝的滑音[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2]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3]罗燕.谈古筝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铜仁学院学报.2008(04)

猜你喜欢

源头起源古筝
圣诞节的起源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奥运会的起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清明节的起源
常回源头看看
第一次弹古筝
万物起源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