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变体多元化情境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养成

2013-08-12朱依萍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

朱依萍

摘要:在英语变体多元化的义乌市场,由于对不同英语变体语言和文化层面的知识欠缺,不同英语变体使用者问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存在着交际障碍,应该通过树立一个开放的语言态度,在跨文化商务教学中融入各种英语变体的文化知识,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语言驾驭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

关键词:多元文化;英语变体;跨文化商务交际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33-02

一、英语变体多元化的义乌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世界性语言,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义乌市场,英语更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据义乌市工商局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5月,在义乌设立的外商企业代表处2996家、外商投资公司381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710家。常驻义乌的境外人员已达2万余人。这些外商说的英语带有各自区域的特点,与英美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一定差别,被称为英语变体。

对英语变体的研究是国际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英语变体,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说的英语语言在和当地语言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本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变体极有可能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造成影响。在义乌这一多元文化语境下,不同英语变体的使用者间的理解更为重要,因为这些英语变体都有自身特有的语音语调与词汇系统,各自遵循的语用文化规则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在英语变体多元化情境下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已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1 不同英语变体使用者间在语言层面的表达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话语识别和理解能力,即能够识别对方所讲的单词与话语的构成、语音、语调等元素,并且能确定单词与话语的意思。在义乌做生意的外商除了部分来自欧美、拉美国家,大部分来自印度、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英语是义乌外贸生意中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是商户与外商语言和文字沟通的桥梁。但不同国家的外商说的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各有特点,给相互理解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很多中国商家或市场翻译对印度英语、非洲英语等英语变体的发音很难适应,有时只能在他们口音重、语速快、发音含糊的英语表达中,连猜带蒙地揣测大意。印度英语和非洲英语都存在着清辅音、浊辅音不分的情况,词序、语调方面也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如This is who?(升调)(这是谁?)在词汇方面,不同英语变体间在词义的意思、内涵和指代方面也有所不同。比如,today(今天)在阿拉伯语里很抽象,有“不急,慢慢来,明天后天也不要紧”的意思。如果要强调“今天之内”,中东英语为“today itself”。在语法方面,很多外商喜欢在动词前直接加no,表示否定,如no need(不需要),no arrive(还没到)。不了解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交际障碍。

2 各种英语变体文化知识的欠缺。义乌汇聚了很多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商,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习性,并具体体现到商务活动的行事风格上。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商用英语沟通做生意时,理解其话语的言外之意即英语变体本土国的文化,不是很容易的事。由于对不同英语变体的文化知识欠缺,很多人理所当然地只以英美文化为参考框架来理解对方的言语行为。比如在时间观上,对多数欧美人来说,让别人等候是不礼貌的行为,即使客户迟到,自己也应按时赴约。而有些国家对此就不大在意。如果和一些中东国家的客户约定时间谈生意,等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是很正常的。对阿拉伯人来说,工作远不如家庭、朋友及宗教来得重要。在义乌,周五是穆斯林外商做礼拜的日子,通常是不安排商务活动的。在斋月时他们的工作日程安排也较宽松,在这时与他们谈生意,急是没有用的。此外,在使用英语变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有时同样的单词与动作在不同文化中也许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中国人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但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印度人却恰恰相反。不了解不同英语变体使用者的文化身份,欠缺不同英语变体的文化知识,是跨文化商务失败很重要的原因。

3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国本土文化的“失语”。在和外商做生意的过程中,很多商户有时太迁就客户的喜好和要求,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规则和身份。很多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都要求按照客户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行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表现出我们中国人的重视和文化内涵,但却没有教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们通常只要求自己“入乡随俗”,却没想到在中国做生意,外商也要有“人乡随俗”的准备。比如,义乌很多市场陪同翻译都抱怨,跟着老外经常三餐不济,因为很多外商都是早上10点吃早饭,然后逛市场,下午三四点吃午饭,再继续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吃晚饭。这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餐馆的营业时间很不一样。很多陪同翻译常常饿着肚子工作。很多非洲和印度的外商做事拖拉,约好时间却不守时,给忙碌的中国商家带来不便。其实,很多外商的这些“坏习惯”是中国人自己“纵容”的结果。在接触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外商知道中国人的习俗和禁忌、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由于在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中国人即使和外商做成了生意,心里也是满腹牢骚,外商也困惑不解。这很可能为以后的商务合作留下阴影。

三、如何在英语变体多元化情境下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1 对各种英语变体要有一个正确的语言态度。很多从事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中国人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英语更接近标准的英美发音,在碰到使用英语变体的外商时,会下意识地“嫌弃”他们说的英语,尤其是非洲、印度和中东商人说的英语。这种莫名的优越感为自己有限的多元英语变体能力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却可能导致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产生偏见和误会,使英语变体更“难懂”。一个更为开放的语言态度是,现代英语已不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的“私有财产”,英语已出现或事实上存在着多种完全成立和合理的变体,如印度英语、加拿大英语、南非英语等。这些各具特色、带有各自民族文化传统烙印的英语变体都具有在其使用环境内适应交际需要的功能,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区分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没有意义。民族无优劣之分,语言更是如此。因此,要改变过于保守语言态度。顺畅的交际是语言客观特征与交流意愿、态度和能力互动的结果。

2 在跨文化商务教学中融入各种英语变体的文化知识。英语全球化,以及与此相伴的庞大的英语变体使用者和广泛的使用范围,使英语不再是一两个民族的语言,不再只是英美文化的传播载体。每种英语变体都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上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反映和承载了其使用者的文化。不同的使用者用英语构建和表达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跨文化商务教学应有意识地融入各种英语变体的文化知识。比如,可以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展示各地域英语变体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学生对多种英语变体的识别能力,给学生听一些其他英语变体的录音或视频等。普及一些英语变体的文化教育很有必要。在义乌,来自印度、非洲和中东的外商很多。与这些外商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饮食、风俗习惯、宗教生活,商务礼仪、休闲方式等文化背景,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及思维差别,对成功地做好生意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学会彰显中国本土文化,学习一些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传播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使中国更走向世界。

3 在实际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积累其他英语变体的语言素材。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离不开一定的实践和体验活动。在义乌,有许多使用不同英语变体的外商,有些也不乏教育程度高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英语变体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留出一些课时请合适的外商讲课或做讲座,使学生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仪有一些切实的了解,通过互动提问使学生获得鲜活的跨文化体验。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真正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在义乌,大大小小的展会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外商来展销或采购商品。可以通过帮助外商布置展位、展销其商品的机会,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商务风格。也可以通过校友联系一些外贸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寒暑假或社会实践周,跟随一些市场翻译或外贸人员直接体验如何与不同国家的商人做生意。实践回来后,让学生互相分享这些经历,积累一些英语变体的语言素材和实践案例,从而更好地培养语言驾驭能力强、素质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