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2013-08-12兰先芳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

兰先芳

摘要:有效的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必要考虑社会和个人的应然和实然追求,即起点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实施途径问题。只有把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起点、目标和实施途径等三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并互为补充,才能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承载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目标和途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生涯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89-02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

1 从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推演,小学阶段应是进行职业选择的逻辑起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比较受到关注,高等学校将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直接指向就业,主要对象是毕业生,这其实只是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和关键点。要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富有现实针对性,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找到起点,从学生接受教育开始就帮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便克服素质、知识和能力准备的盲目性。这里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素质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素质不是能力,但却基于能力,是付诸行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尽管小学阶段还不具有进入某个职业的能力,也不需要付诸某个职业进行实践,但职业生涯规划素质准备却不可或缺。

我们从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推演,有一条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线索:在高中阶段,学生经过综合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兴趣、价值观念、生涯期望、偏好,再去报考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着手制订相应的生涯发展计划以增加自己的能力,总体规划未来学习或职业生活;在初中阶段,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结合自己的未来发展有针对性地了解较高一级学校的相关数据、资料与信息,从而进行选择,并尽可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行业与职业,以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领域,主动进行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试着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将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兴趣与未来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关联,获得基本的规划与计划技能,并试图与自己未来的目标进行衔接,扩展生活和学习经验、提升生涯认知,由此推演,从接受学校教育的角度可以得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逻辑起点。

2 从社会用人制度的需求进行探索,大学阶段是定位职业选择的现实起点。从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在中国,职业教育一出现便被赋予“求富”“求强”的历史使命,其目标定位一开始就没有谋个性发展、谋个人幸福或成为个人谋生手段的内容。从中国的教育体制设计来看,一般来讲,面临职业选择的阶段是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然(现实判断)追求,即现实起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连续性来看,实然追求与应然追求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承认现实起点(实然设计)的发展连惯性,又要追求逻辑起点(应然设计)的价值和理想问题。同时,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学校教育也要有勇气拉近社会现实与教育价值和理想的距离。拉近其距离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全面性、发展性和丰富性,即以全面、发展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指导我国当前的大学生职业选择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全面性、发展性和丰富性实质上就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做指引。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价值和理想的应然追求,也是学生职业选择的应然追求,这个“应然追求”只有基于定的社会现实基础才有意义。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上,能找到工作,获得较高的待遇,实现人生的幸福是其最高境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追求这种最高境界。

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来看,着重于教育价值和理想追求;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来看,注重个性发展,实现完满人生;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实施途径来看,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准备。追求完满人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然取向与实然取向的结合点。抓住这个结合点,实然的幸福人生追求与应然的教育价值和理想也就统一起来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追求应着眼于自己未来的完满人生,这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源泉,各种教育活动的发生发展都处于一定的教育背景之下,由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也同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联,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才具有现实意义。随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发轫,职业教育的目标增添了“谋个性发展”的内容,但由于受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因为自己上过学,认为自己与普通老百姓不同了,不能去做农民、做工人、做商人等,使其成为个人谋生手段的目标也宣告落空。近代实行的新式教育引入了西方的学科课程模式,强化了其实用与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与终身幸福的特性:大学生的理想人生是在寻求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包括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合格毕业生是大学培养的个体,社会则要求个体能在立足于社会的前提之下带动和影响周围人群,形成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多方面积极因素,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发展。谋个性发展和个人幸福,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能找到工作,获得较好的待遇,实现人生的幸福,又成了职业教育的目标追求。

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旨在鼓励我们为实现社会和个人的价值与理想而努力,并强调其在大学生寻求完满人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强调的应是如何为个人需要与个体差异提供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应兼顾个人和社会目标,即可以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个人的成长,或者满足个人的成长而不牺牲社会的平衡与和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要达成的功效,并不仅仅是在大学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关心就业率及培养社会精英,而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德才兼备、心智健全、具有一定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要回到关注学生本身这一起点,让学生具有持续发展动力,这才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目标追求。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

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来考虑,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设置都应渗透生涯发展的思想,都应担负着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任务,应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素质、知识、能力、价值与态度上的准备,特别是大学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重视学术价值、心智和技能的训练,更要兼顾学生持续发展与成长。

笔者认为,除了目前高等教育轰轰烈烈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也应适当地从更广阔的行业企业、政府和社区汲取有利于丰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内容,从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和准备。

1 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将国家目前通行的职业种类、各类职业特征、职业地位等内容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内容,让小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理想时,除了科学家、作家、画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还应将销售经理、行政总裁、会计师、汽车修理技师、高级电工、服装设计师、广告设计师、物流管理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新兴职业纳人小学生的视野,充分表达自己对各类理想职业的各种诉求。

2 在中学教育阶段,结合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将自我认知、社会职业和工作世界的内容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内容,从这一阶段开始让学生进行工作世界的探索,以便及时了解工作世界现在的职位需要承担哪些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每天的工作内容大致是什么,工作要求个人做哪些配合,工作环境是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等等,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利于学生选择专业,并坚持学习和热爱自己的专业,以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明智的规划,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做持之以恒的追求。

3 在大学教育阶段,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面向就业的职业生涯准备。进人大学后,即将确定或确定了自己的专业,这些专业都将对应一定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要求,如道德要求、相应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要求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定向和规范作用。通过这样的专业学习,用人单位就能从学生的外在气质、语言和习惯判断学生是学习什么专业的,可以从事什么职业;通过这样的专业训练,大学生从“毕业生”转变为“职业人”就水到渠成,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当然,在大学阶段,除了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职业选择准备,还可以适当将职业形象设计、岗前培训、校内外岗位实践的内容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内容,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在职业导师的专业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职业选择,找到工作,获得较高的待遇,为实现完满人生而努力。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
发掘数学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课堂情趣
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功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青年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