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之“本”探微

2013-08-12李亚娟神显豪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李亚娟 神显豪

摘要:校本培训是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模式之一,对其研究也涵盖方方面面,但对校本培训之“本”的探讨比较缺乏,而由于这种缺乏,使得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的一种模式,因此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并利用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资源,积极地展开校本研究、学习行动,才是校本培训之“本”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本”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77-02

一、校本培训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对于校本培训,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研究,成果显著,研究内容也基本上涵盖了校本培训的方方面面,有对校本培训的概念进行理论建构的;有对校本培训进行模式设计的;还有对校本培训提出实施策略的;等等。在许多研究中,以概念阐述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张志勇认为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在专家力量的指导下教师全员参与的继续教育活动;郭沛认为校本培训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旨在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赵卫博认为校本培训是学校组织开展的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根据“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的界定,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等等。

从这些概念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研究把“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领导”或者“专家”的“指导”作为校本培训的前提,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校本培训不能脱离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专家的约束,这无疑削弱了学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把“校本培训”从作为一种培训模式,研究中突出的是“培训”的意义,而“校本”的含义中的学校,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培训单位”,也就是“场所”的意义上定位的。

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的在职教师培养模式,显然,“校本”之“本”的意义的共同基础就是“学校”,也就是学校作为关键词奠定了“校本”之“本”的基本的和根本的意义。仅仅把学校定义为“基地”、“培训单位”、“发起者”,仅仅是表层认识,必须“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这意味着,作为一种培训模式,必须要根据学校的情况,依据教师在该学校的条件和需要,结合教师的本职工作来开展,不能脱离学校。而从培训展开的意义上去研究,意味着必须考虑到具体学校的条件、环境和需要,而且是以该学校发展l为目的的。因此,“校本”研究,必须从条件(环境)的角度去进行深层的研究。

二、校本培训之“本”探微

校本培训之“本”从条件论的出发就是“基于学校”,就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成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将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并积极地展开校本研究、学习行动,才能达到校本培训的真正效果。

(一)校本资源

1 专业资源

(1)书本知识。学校的资源中,书籍是一种建构教师个人知识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校本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教师要加强学习的一般有以下三类:第一,教育类知识,这是教师职业的条件知识;第二,专业类知识,这是教师的本体知识;第三,文化类知识,这是教师的背景知识。前两种知识毋庸置疑,第三种知识介于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文化领域,各门类的知识都蕴含着教育智慧的宝藏,教师要在更为广阔的人文生活视界下,进行广泛的阅读,摄取人类的文明,提高自身的素质。

(2)网络平台。当今是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学习的对象不再仅仅被局限于文字资料,具体可感的画面和图像也成为我们学习的凭借。在这方面,现在大学普遍运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同时,现在很多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共建教师工作网络案例库,使得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分享教研信息,可以促进相互间的研讨,这些也应该是校本培训最便利的资源。

(3)专家服务。许多高校实施的校本培训,都会聘请相应的专家讲学。作为校外研究者,专家主要的作用是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是在教师需要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他们既不是培训引领者,不是培训的决定者,只是一种外在资源。因此,在校本教研和培训的过程中,专家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2 教师资源

(1)教学案例。案例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这些事例述说了教师面对问题的情境、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多种可能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体现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正确处理偶发事件的智慧。因此,教学案例可以作为学校独具特色的培训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问题库。教学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可以建立一个问题库,问题可以按教学内容系统分类,也可以按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类。作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它们对解决本校的实际教学问题有帮助,能使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这样的问题库就是培训最好的资源。

(3)个人知识。知识本身是人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的知识是具有内隐性和个人性的,是一种内在的知识。这种知识在波兰尼那里被称为“个人知识”,即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使其本身的内隐知识与其所学的知识达到视域的“融合”,从而理解其所学的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为其教学服务。

(4)团体智慧。学校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促使教师的个人知识转化为“团体智慧”,并建立良好有效的教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教师同伴互助、在平等对话中进行智慧的交流,共同研究教学的问题,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

(二)校本行动

1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对于教师发现并积极解决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但在许多学校并没有形成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形成的过程中,学校应是主体,学校管理者要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服务者,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能否顺利开展,校长对其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要以学校教研机构为依托,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机构;要保证校本教研的经费投入;要重视并大力支持营造学校的“学习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化组织,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尤其是提倡并促进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讨论,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校本教研为校本培训提供最有利的文化环境资源。

2 校本学习

校本行动另一个非常重要方面的就是校本学习,这种学习是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校本学习应该做到全息学习,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它强调“三到”:手到——坚持记笔记,手到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记摘录式笔记、心得式笔记等;心到——养成“研究性”阅读的习惯,通过思考激发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身到——把学到的东西及时应用到课堂,通过“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特别是教育知识读懂、读活,把理论与实践、观念更新和行为改变统一起来,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真正转化。这种全息式的校本学习,将逐渐培养每位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组织中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等都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也将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