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为例

2013-07-24李凯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驱动

李凯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 天津 300190)

一、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而程序设计课程是聋人高等工科教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旨在培养聋生具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聋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对其思维发展的不利影响 ,我们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团队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不知不觉经历了由不会到巩固提高的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聋人高等教育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

“学会如何学习”是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之一。学习的决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聋生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大多数聋生的自学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自学方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着眼点集中在促进学习过程的不断发展上面,在这种促进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学习会更加深入,进度更快。通过小组针对任务功能的共同讨论、交流信息、共同分析所学的内容,提高对本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强化对问题的长久记忆,达到提高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

(二)有利于促进聋生个体的社会化

“学会与人共事”即“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之首。教会聋生与他人一起学习与生活是高等特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言语发展受阻,他们很少与外界尤其是健听人交流,社会活动范围狭窄、信息量很少,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愿意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课堂上产生的疑惑如果不能及时反馈,问题越积越多,影响聋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缺乏社会适应性,毕业后很难融入社会。夸美纽斯(Comenius,J.A.)认为,学生能从教同学和被同学所教中学到许多。在基于团队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聋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实现从不知到有所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聋生相互间的作用与影响,比师生间的互动更易受影响,从而慢慢地培养起沟通、合作的意识与技巧,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聋生的合群性、人际相容性等,建立“个人努力,群体成功”的群体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基于团队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充分考虑聋生在认知基础、学习动机、智能、认知风格、元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科特点 ,设计任务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在课堂教学的巩固练习阶段,通过团队之间开展编程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如何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从正确的算法中选出最佳算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实施

基于团队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建团队期 ,第二阶段是设计任务期,第三阶段是团队学习期 ,第四阶段是评价学习成果,第五阶段是总结期。

第一阶段的创建团队采用班内分组形式。在授课学期的前1个月的时间采取同步教学的方式,这时主要进行基本的语法知识的讲授,一个月之后,教师在对学生的学情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 (可以根据聋生的个人意愿、知识水平、兴趣特点),小组成员由4-5名聋生组成,每组学生中包括ABC(A对应优等生,B对应中等生,C对应差等生)三个等级的学生,教师在分组时注意不宣布学生等级。受生理缺陷、周围人的态度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聋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自尊水平有异于普通人群。因此应该采用这种隐性的创建团队方法。学生只知道教师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团队,但不知道教师创建团队的依据,这是对聋生的一种保护措施。

在第二阶段,教师应设计适合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和内容都适合的任务,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由于手语教学对教学进度的影响,因此在聋生中实施任务教学法不能在课程的全部环节进行,只能根据知识模块设计2-3个单元的模块任务。如:递归教学中、指针教学中、函数教学中可以设计单元任务。任务设计时应由基础到扩展给出环环相扣的任务项目,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基本任务是大部分聋生需要完成的,扩展任务是针对水平较高的聋生设计的。

在第三阶段,以团队学习为主。在教师引导后,很多聋生已经跃跃欲试了。通过团队交流的方式巩固教师所讲的知识,实践中我们发现,水平较高的聋生和性格外向善交流的聋生往往有表现的欲望,他们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并阐明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及其步骤,遇到有不同的意见争论得很激烈,有时同学找到教师评判对错,有的同学查找资料、上网搜索。我们发现团队中只要有一个聋生对“任务”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会和团队中的每个人去陈述自己的观点,期待其他学生的接受。由于学生之间的手语交流是非常准确的,比起教师的手语讲解,团队学习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好的多。

在第四阶段,主要评价团队学习的成果,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同时教师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辅导。团队将自己设计的软件在班级进行展示,在老师的主持下进行评价总结活动。评价包括对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主体的行为评价和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活动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讲评、教师点评的方法。

在第五阶段,做好任务的总结是训练聋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任务完成后的反思可以使学生感受和领悟学习的方法,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灵活。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要写出实验报告,在报告中不仅将完成任务的步骤写出来,还要写出任务完成后的实验分析和心得、收获。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以《C程序设计》中,“函数的递归”一节为例,说明具体实施的方法。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引入递归的概念举例说明什么是递归:Hanoi塔、求阶乘手工模拟Hanoi塔和阶乘的实现过程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手工推导时的感受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递归的含义及实现过程第一个任务的解决:分析递归形成的条件,编写代码方法指导:1、Hanoi塔移动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讲解教学反馈:有多少同学能正确完成操作1、请同学们手工模拟N=4时的Hanoi塔的移动过程2、学生操作,画出移动模拟图3、代码编写1、教师巡视,解答学生个别问题;2、鼓励同学间开展讨论交流,不会的同学可请其它同学帮助其它同学补充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欲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第二个任务的解决:分析递归终止的条件,完善代码方法指导:阶乘操作时的终止条件是什么?何时终止?请同学们手工模拟N=5时阶乘何时到达终止?尝试编写代码如何根据终止条件和递推规律总结递归编码的特点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学小结学生作品中优秀代码展示方法和心得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归纳总结规律教师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编程的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五、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总结

(一)任务的设计

精心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法教学法的关键,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2]。

(二)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上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孤立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为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双向交流式等教学方法,一边演示、一边操作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操作。

(三)灵活评价的形式

检测学生任务完成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的评价形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学生讲解小组的设计思路等方式,学期末评选最佳团队合作奖、最佳个人创新奖、最佳进步奖等,聋人大学生非常看重这些奖项,参与非常踊跃。通过相互评价,可以提升聋人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1]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夏建生 .“教学驱动”的误区及其策略[J].信息技术教育,2006(2).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