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小学生作文弊病引发的思考及作文教学创新

2013-07-22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思考

吴平

【摘 要】要解决传统小学生习作中的弊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重点:一是重视作文情感,二是重视创造型作文,三是重视游戏作文,四是重视整体作文。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 传统弊病 教学创新 思考

一 传统作文的弊病及其克服和改进建议

1.重视“作文情感”

情感是作文之源。岳飞的一首《满江红》饱含了作者无限的爱国情感与报国之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确切地说《满江红》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水到渠成的。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千年一叹又是诗人积郁在胸的多少情感呀!“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后主何等侮恨哀怨的情怀,真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疑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情贯始终,是由情感演变为图像最终诉诸于文字的。

2.重视“创造型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弊病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儿童在“复现型”教学情境中写作文,即让他们在教师的支配下叙述别人的思想和文章。既然作文教学的任务是让儿童畅所欲言地表达真情实感,写自己的具有独创性的童话和故事,那么就应该向孩子们提供创造型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应该是专门组织起来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形式。因此要改变传统“复现型”教学中师生间那种“权威—服从”的关系,建立起新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再从旁指手画脚,而应是与学生们一起写文章、修改文章。相信创造型的作文教学情境一定会带来创造性的作文。

3.重视“游戏作文”

作文是一种美,美又是对人内心开放度而言的。书本能打开人内心的开放度,但生活才最行之有效。学生对生活最基本的理解来自哪里呢?就是游戏。孔子曾经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若博弈者乎。”游戏是人模仿社会生活的启蒙老师。最简单的游戏也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最先懂得遵守规则,懂得合作与交换、权利与义务,懂得品尝胜利的喜悦与失败的苦果。可见,游戏对学生了解生活有莫大的帮助。有了这些生活,学生就会有得失,就会有体会,就会有情感,学生又怎么会“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还不能作出美文呢?作文也会因此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学生通过它来表达情感与游戏体验,这样比学生单纯地从书本学习写作收获要大得多。

4.重视“整体作文”

传统作文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过于强调并且严格遵守“低年级写句,中年级写段,高年级写篇”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忽视了低中年级儿童独立的完整意思的表达训练。一个完整的意思或信息被支离地写作出来,每一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作为作文恰恰要求向别人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向别人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支离的各部分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没有有效易行的办法,所凭借的只是高年级写法的教学,长期下来则不利于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完全可以让低中年级的学生去说、去写完整的作文。也许开始并不如意,但可以看到作文的各种操作都被激励激活,长久的实验能够让低中年级的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一段话怎样服务于上文,连接下文,不再断章取义、文质自然就精妙起来。

二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自主性,培养创作兴趣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写作的兴趣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内动力和源泉。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三个重要方面。学生在作文中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为题材,“我写我事,我抒我情”,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人,作文就有事可叙,有话可说,内容充实,事例具体。例如,学校在六一儿童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 “打保龄球”、“钓鱼大擂台”、“踩气球”……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个写作机会,让学生说一说活动开始前众人的心情、活动场地的布置、自己参加的活动的规则、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和内心感受等。由于学生们都亲自体验了这一活动的每个环节,因此写起来游刃有余。

2.注重探究性,训练观察能力

“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因此要引导学生从细小观察中把事物的外延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究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生活中如果不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素材便会从眼皮底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就会紧锁眉头咬笔杆。因而,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写《我的××》的记人文章,首先就要明确观察的对象,然后通过观察、探究,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去了解这个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避免“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的情况出现。

3.提高实效性,鼓励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特别是教师适当的帮助和激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教师如何做到这些呢?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让学生尝试成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创新精神。

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文才能的大舞台,让他们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以点带面”从而达到“齐头并进”的目的。在教师、同学、家长的赞扬中汲取力量,获取成功感,激发了学生强大的创作动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思考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