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3-07-22刘改梅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语文教学

刘改梅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问题意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清代学者刘开在《问说》一文中明确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叙述了“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反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缺乏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对问题不敢问、不爱问、不善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敢于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一 二期课改要求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法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强调把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授之以鱼。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授之以渔。

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既然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恰当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是将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

二 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新的教育理念

1.教学目标强调问题意识

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非常简单。不是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吗?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怎么样”就能达到目的了,并没有什么难的。如果是这样培养问题意识,估计教师的课堂就更是一汪死水了。教师的问题是学生以目前知识水平能思考的吗?是与当前学习情境有关的吗?是对于学生达到本堂课学习目标有帮助的吗?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应该有精心的思考和研究,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思考的范畴下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不是用来美化教师课堂。

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即使感兴趣也是徒劳,学生不但没有收获,反而会失去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教学的灵魂所在,虽然二期课改强调“自主”,但是自主不等于散漫或是混乱。

2.教学方法强调授之以渔

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而动,以问题启发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产生的问题设置出相应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用问题启发问题,以疑激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去质疑和探索,从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独特之处。教师的课堂评价不能只是肯定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评价不应是对学生的判决,而应是与学生进行的平等的对话。应该把判断和感知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3.教学过程强调多向互动

教学时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脱离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教学。教学中既要否定以教师为唯一中心的观念,又必须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高级伙伴。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语文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情感、思想交流的大碰撞,所以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过程具有多向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学生可以启发学生,学生还可以启发教师。这种互动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环节。

三 结语

总之,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授之以渔。这是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益尝试。那么,课堂上让学生提得出问题,又能善于分析和探究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定位,探索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搭建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海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34)

[2]娄凤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12)

[3]范丽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学语文,2009(2)

[4]丁念金.问题教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6]李秀芳.论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9)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