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屏风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32例

2013-07-20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武功712200

陕西中医 2013年10期
关键词:计分鼻甲鼻中隔

田 霜 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武功712200)

笔者于2008年以来,采用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施治,结合西药息斯敏、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4例均为2008至2010年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 例,男17 例,女15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6±4.04)岁,病程1~5年,平均16个月;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9~41岁,平均(31.47±3.17)岁,病程1~4年,平均15个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①计分条件:长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每次连续3 个以上)、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三个主要临床表现,一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6个月,1d 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0.5h;病程至少1年。②计分标准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各记1分,共3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IgE抗体试验阳性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各得2分,共4分。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和/或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阳性得1分。得分6~8分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局部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喷鼻,1次每鼻孔2揿,1d2次。口服息斯敏10mg,1次/晚。7d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另用玉屏风散为基础方:防风、黄芪各10g,白术20g。肺气虚寒者合苍耳子散:如辛夷花12g,炒苍耳子6g,白芷20g,薄荷叶1g。加减;脾气虚弱者合补中益气汤:人参、当归各10g,橘皮6g,甘草、升麻、柴胡各3g加减;肾阳不足者合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5g,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各6g,炮附子3g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2次/d,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症状分级计分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分级标准表

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表[n(%)]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基本病理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2]。其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嗅觉减退,有眼痒,耳痒等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抗变态反应的首选药物,可以抑制肥大细胞和粘膜炎症反应,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稳定鼻粘膜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降低刺激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目前临床上分全身和局部用药两种。鼻腔属开放性器官,具有局部用药的解剖条件,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喷鼻,局部用药吸收量很小,见效快,全身副作用小。息斯敏属第二代抗组胺药,可以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亢进。上述两种药物可以暂时缓解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其临床症状又迅速出现,不能令人满意。

中医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变应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中医学认为,本病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为嚏[3]。治疗组采用中药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施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则腠理空疏,表虚气弱,皮毛疏松,则易感受风邪、寒邪或异气而发病。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使气旺表实,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三药配合,益气固表驱邪。临床再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另外,预防与调护也非常重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或减少粉尘、花粉等刺激。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接触或服用易于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之食物、药物,如鱼虾、海鲜、羽毛、兽毛、蚕丝等。锻炼体质,增强体质,以防诱发本病。

[1] 田勇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76.

[2] 黄选兆,王洁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7.

[3]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5.

猜你喜欢

计分鼻甲鼻中隔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引导素质教育的新高考计分模式构想:线性转化计分模式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