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衰的80后

2013-07-07程新友

检察风云 2013年12期
关键词:早衰年轻人现实

文/本刊记者 程新友

早衰的80后

文/本刊记者 程新友

近日,一部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异常火爆。这部略带伤感的影片,描述一代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失落和迷惘。和电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不同,当下,80后青年人因背负太重的压力而浮躁、焦虑、早衰……

5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文章说,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怀念逝去的青春;再是叹老,在比自己小的90后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究竟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一个有志青年的早衰

张华,今年31岁,从小胸怀大志,壮心不已,立志赚钱养家,出人头地。以行有小车、居有楼房为梦想;以关心国家命运为志向。当年,考上大学的他,成为当地学子的榜样。毕业后,工作找到了,但是每天加班不说,工资少得可怜,每月付完房租、水电煤气费以及别的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渴望出人头地的他,看不到希望,于是一气之下辞职下海。但是他资本不多,关系全无,屡战屡败,频繁投资(投机),到处寻找赚钱机会,均碰壁而归。很少看书的他,却买了几十本成功学、市场营销学经典著作,管理学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苦读良久,蓄势待发。

闯荡数年,所有的法子都试过了,奈何时乖命蹇,天不遂人愿,他又数次一败涂地,血本无归。张华的同学王军,父母都是张华家乡县城的局长,职位虽然不高,但有实权。当初成绩一塌糊涂的他,读了个大专,毕业后,托他父母的福,白手开公司。如今的他,油头粉面,腰缠万贯,驾一辆本田,今年更是荣膺当地“杰出青年”,俨然一青年才俊、社会精英、创业高手。

他们本系中学同学,读书时也曾以兄弟相称,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却渐行渐远,几成路人。10多年过去,张华胸中壮志已消,脑海梦幻犹存,腹部渐隆、眼袋渐垂,觉比打盹少。更让他郁闷的是,年逾而立之年的他,感情世界充满坎坷,犹如荒凉的戈壁。他并不是没有心仪的姑娘,但是自卑的他没有勇气去努力追求,甚至没有勇气去靠近,唯一一次鼓起勇气追求一位心仪的姑娘,虽然费尽心机争取姑娘的芳心,但最后因自己低劣的外在与内在的条件而遭到被拒绝的命运。爱情与事业屡受挫折的他,感慨“想当年,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叹如今,为了生活“生不如死”。

“忍把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张华把成功学管理学著作卖给收废品的老头,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他最爱网游,如魔兽世界、dota等,也爱贴吧、更爱“女神”,爱幻想。在这里,他可以找到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成功”。

忽如一夜春风来,“屌丝”一词布满中文网络,“屌丝”也开始在中国社会流行起来。张华看到后,猛然一怔——自己和“屌丝”的特征太符合了:“1980年代出生;孩童时可能就大把吃过三聚氰胺,少年时代又饱受国产山寨文化毒害;要读大学了,学费开始暴涨;要买房子了,房价开始飙升;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从此以后,张华便以“屌丝”自许。

他孤身一人,和别人合租在老公房里,用山寨手机,穿假名牌,吃泡面或路边巷口的小店,见到别墅高楼,会忍不住骂几句,在路上看见好车如流,特别是很牛的车牌,就忍不住想扔石头。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心中仍然胸怀天下,对国家大事操心的程度不亚于国家领导人。每逢遇到我国与他国的领土纠纷,就会在网上撰文出谋划策,甚至情绪激烈地谩骂,自嘲“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

现在的他,梦想很实际:买房结婚。即便这样的理想,他也觉得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低,但是他总能找到出路——网络虚拟世界。“我们屌丝的梦想,可能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但我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在这里,我可以富有、出名,甚至有很多女朋友。”

在焦虑浮躁中奔忙

以张华为代表的80后,他们中最小的24岁,最大的也不过33岁,正当青春年华,有活力,有冲劲,充满锐气和朝气,本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用梁启超的话说,80后应该“如朝阳,如乳虎,如泼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然而,他们却陷入集体“早衰”,笼罩着一股暮气。太多的青年人精神上陷入了早衰,这种早衰很容易和成熟混淆。他们变得现实与世故,但却少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和锐气。敢想敢干、直抒胸襟、意气风发本该是他们青春的字眼!但现实社会的压力及大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衰了。正如《人民日报》所言:“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

相对于70后以及他们的父辈、爷爷辈,80后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可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远没有上一辈勇敢,也没有90后那样洒脱。在网上流传的一种症状——“早衰症”,比如,精神不振,长期感觉困乏嗜睡,反应迟钝,办事效率低,创新能力下降。这种症状引起80后的共鸣。很多80后对学习、工作、生活失去兴趣,心态消极,且身体亦出现衰退迹象,一些年轻人的心理年龄往往超过了实际年龄。怀旧、叹老成为时下80后“早衰”、“暮气沉沉”的集体写照。有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者承认自己精神早衰。风华正茂的他们正受到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抑郁焦虑、思想无法集中、疲劳、失眠、体重增加、脱发等的困扰,呈现各类早衰征象。很难想象,10年、20年抑或30年后的他们会如何?

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工资低、房价贵、社会太现实……从学校踏入生活,会开始一遍遍面临这些问题。80后的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感觉以前的理想慢慢被消磨,没有朝气便是平常的事。而拼爹规则、社会板结、融入艰难、蚁族生存、职场压力,成为80后生活的关键词。青春向下的蜗居、蚁族生活,面对社会转型的激烈抗争与挣扎,最终逼迫年轻人放弃那些曾经青春华彩的梦想,放弃自由晃荡的青春,被迫选择一种更稳定、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

在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语境下,他们还面临诸多生活风险。有房的,房贷占到他们收入的很大比例;没房的,也要早早节衣缩食,力争当上“房奴”。他们只能选择保守的生活,不敢去旅游、不敢随便换工作、不敢不拼命工作……有人甚至称这个“亚历山大”的社会为“新奴隶时代”——房奴、车奴、卡奴、孩奴……各式“奴隶”层出不穷。这种竞争压力其实在读书时就已经开始:高考、考研、留学、入党、竞选学生干部、争取名额有限的各项荣誉。在这个充满生活风险的社会,他们的生活安全感匮乏,怕失业、怕生病乃至怕结婚生子。所以,他们在杂乱喧嚣的现实生活中奔波、焦虑、浮躁;他们变得世故、圆滑、老练、保守,缺乏自信、自我、独立担当的勇气;他们更现实,亦更无奈,不得不用对身体与精神的透支来缓解生活的压力。

而对于许多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漂一族”,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而言,于上述压力之外,又背负了“上了大学,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家庭的命运”的自我期许。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读书期间的全心投入、孤注一掷;刚一毕业,就要自食其力,甚至要负担起远在家乡的父母的生活。他们在大城市没有根基,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道路之艰辛,不言自明。

一位“菲蔗”的网友抱怨:“80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被关注,被评论,被标签,至今话题不衰。先是80后叛逆,后来80后没有担当,再后来80后三十不立,现如今你怀怀旧,给你扣一顶80后暮气沉沉的大帽子。深以为,这种不考虑社会环境现状,任意标签80后的行为,让我嗅到了腐朽味道。”

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工资低、房价贵、社会太现实……从学校踏入生活,会开始一遍遍面临这些问题。80后的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感觉以前的理想慢慢被消磨,没有朝气便是平常的事。

而洪仕斌则驳斥指责80后 “暮气沉沉”的非议:“以前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请问,谁有80后悲催?读个大学,工作不分配;买个房子,房价持续高涨;生个孩子,吃洋奶粉;稍微安定,又要赡养四个老人等。请问有何理由说80后早衰?”

为稻粱谋,想象力被扼杀

尼采曾说过:“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中国的80后不幸被这位哲人言中,但是这不能完全怪他们,他们的早熟抑或早衰和这个时代有关。社会转型和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不再分配、职场竞争激烈、高房价、高通货膨胀……因应时势,许多80后不得不放弃诸多浪漫想法,终日为“朝九晚五”程式化的工作奔忙,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累。

现实生活的压力,使他们过早地放弃青春年少的浪漫情怀,他们的梦想没有了颜色,生活丧失了激情。有外文报纸分析:“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曾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会积极进取,然而,对于很多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年的80后来说,梦想早就成为一种奢侈。工作仅仅是为稻粱谋,加班不过是出于无奈。工作不再有乐趣,不再有激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日常状态。“刚参加工作时真是意气风发,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对领导的批评表扬无所谓,对同事的跳槽升职也不关心,不觉得多么痛苦也不觉得多么开心。”一位年轻女白领如是说。

放眼当今社会,借用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的人》里的一句话说:“社会的生活理想正在日趋扁平化和单一化。”在马尔库塞书中,描述了现代人已经成为“单向度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接受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而在中国,他的描述已经成为现实:伴随城市化与网络的发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追求、生活状态,日渐同质化。他们不敢打破现有的生活规则,因为他们的青春早已被商业社会里的成功学“绑架”。风靡社会的攀比风、奢侈风更是刺激了很多人的物质欲望。那些得“早衰症”的80后更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夹心层”。也许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物质上虽然丰裕了,但遭遇精神上的迷茫,甚至是一场精神危机。

另外一种颇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国考”的热度和难度亦相应水涨船高。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最主要的理由是“工作稳定”。此外,“公务员”三个字背后所包含的权力资源、隐形福利和灰色收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年轻人过度追求“铁饭碗”,丧失的是创业积极性。这种过度求稳的心态,将成为中国加快发展的障碍。

“未老先衰”值得反思

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前“逝去”了,80后一代“未老先衰”值得反思。某种意义上,这似乎已经是这代人的特征。无奈的他们需要重拾理想,更需要希望的阳光。疏浚社会上升渠道,重塑公平正义,给更多人以希望,或许对避免80后集体性精神早衰有较大功效。

80后染暮气,90后已叹老,谁的错?答案众说纷纭。但是,80后的早衰现象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常的。或者也可以说,它就像一个格外刺眼的社会征兆,需要制度的纠偏来重焕青春。对于那些早衰的80后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制度性的解压,与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面对80后年轻人身上的“早衰病”,也只有体制性纾困,用制度为权利兜底,重振社会秩序与规则,打通向上流动的通道,一代人的青春才可安放。国家和社会,应该不遗余力地去保障年轻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起码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只有社会中的人共同努力,国家才不会变得死气沉沉。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的开头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的确,人们总难以获得一种理想与现实的两全,但一个国家的青年理当更有活力,这不仅是因为“少年强则国家强”,而是因为关于年轻人的苦闷与惆怅,还常常指向社会发展深层次的矛盾。青春不能无处安放,每一代人都各有各的青春华彩,也各有各的伤痛与迷茫。

当然,80后也要明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现实的压力是成长的必修课,单纯从外界环境中寻找原因,为失败找到借口,只能导致个人的不断沉沦。这种凡是把个体境遇一味归咎于社会、体制、制度,实质上是缺乏反思精神的惰性本能。面对这个令人有些失望的社会,人们有理由保持悲观,但是悲观没有出路。面对逆境,坚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有信念、有行动,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80后正处青春年华,不能在回忆里过日子,现在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有衣穿、有饭吃,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再去追求和实现我们的梦想,一点点地去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人民日报》也撰文疾呼:“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为理想而坚持,为爱情而等待,为独立自主而特立独行,这才应该是80后的抉择。青春的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实现;中国的梦,需要千千万万的年轻的我们去实现。

猜你喜欢

早衰年轻人现实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