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预测意义

2013-07-01杨汇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易损颈动脉硬化

殷 闯 魏 祎 杨汇娟 谭 军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预测意义

殷 闯 魏 祎 杨汇娟 谭 军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61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超结果,根据斑块情况分为易损斑块组(58例),稳定斑块组(73例),对照组(30例),收集患者血中hs-CRP及LDL-C的数值。结果LDL-C水平:易损斑块组(3.65±1.71mmol/l)>稳定斑块组(3.13±1.06mmol/l)>对照组(2.71±0.13mmol/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易损斑块组[2.39(1.24,19.3)mmol/l] >稳定斑块组[1.96(1.01, 9.3)mmol/l]>对照组[0.88(0.02,3.1)mmol/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249,P<0.05)。结论hs-CRP在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而LDL-C水平与斑块性质之间无明显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因子之一,它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直接作用于粥样硬化的血管壁,促进炎症及血栓的形成于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本研究通过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血中hs-CRP及LDL-C水平的分析,探讨二者与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性质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0至2012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自身免疫疾病、肿瘤性疾病、3个月内曾患明确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存在心源性栓塞可能性以及其他疾病(如血管炎、烟雾病以及夹层动脉瘤等)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斑块定义为:局部血管壁增厚,内中膜厚度(IMT)≥1.3mm。易损斑块定义为:表面不光滑、斑块50%以上区域回声不均质、低回声和不规则低回声暗区或/和溃疡斑块;稳定斑块定义为:表面光滑、斑块50%以上区域回声均质,或呈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若被检者同时有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者归于易损斑块组;颈动脉彩超未见异常者归于健康对照组。

1.2 方法

①临床部分:记录各组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包括例数、年龄、性别及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因素(二者同时存在的病例不包含在内)。②实验室部分:禁食10h后于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送检,利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免疫比浊法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LDL-C(选择性可溶化法 日本协和医药株式会社)水平。③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处理,首先对各组浓度值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法,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LSD)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法,描述为M(四分位数间距)。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法分析hs-CRP与LDL-C之间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和卒中危险因素

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和卒中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糖尿病的分布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而各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由于糖尿病的分布组间差异显著,因此进一步评估糖尿病对血浆hs-CRP和LDL-C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hs-CRP在有无糖尿病患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52);LDL-C在有无糖尿病患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97);上述结果显示糖尿病对患者血浆hs-CRP和LDL-C水平无显著影响。

2.3 hs-CRP和LDL-C水平的组间差异(表2)及其相关性:hs-CRP水平: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L-C水平: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249,P<0.05)。

表1 各组一般资料

表2 各组hs-CRP及LDL-C水平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hs-CRP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且易损斑块组hs-CRP水平最高,提示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间有密切联系。hs-CRP是在病理情况下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因子,在炎症急性期可急剧升高。作为炎症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因子,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极具敏感性的检测指标。它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直接作用于粥样硬化的血管壁,损害细胞膜、促进炎性反应和斑块破裂,甚至促发局部血栓形成的作用;还可以促使单核细胞、粒细胞活化,直接浸润或诱导多种细胞因子(ICAM-1、VCAM-1、MCP-1)的表达,加重血管损伤及炎性反应,促进斑块发展[2-3]。所以,Hs-CRP不仅仅是炎症标志物,也是炎症的重要参与者,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方面有重要作用[4-5]。本研究结果提示:hs-CRP在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表明它的水平的高低与可以预测斑块的易损性,对临床判断及治疗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同时显示LDL-C水平: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DL-C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提示LDL-C水平在三组之间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程度较小。LDL-C以其天然和氧化形式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LDL-C浸润到内皮下、沉积并被内膜损伤后产生的自由基氧化修饰,形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促使内皮细胞产生自由基、过度表达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等,从而介导了单核巨噬细胞进入动脉壁内,并通过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SR),大量吞噬沉积的ox-LDL-C,形成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ox-LDL-C水平有直接联系,而LDL-C水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这也表明:与LDL-C相比,hs-CRP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预测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指标之一。

总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表明:hs-CRP水平可以初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测和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LDL-C水平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DL-C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LDL-C水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相关性,但不能预测斑块性质。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 Shah PK.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for 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are they ready for prime time[J].Circulation,2000,101 (15):1758-1759.

[3] Biasucci LM,Liuzzo G,Grillo RL,et al.Elevated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t discharg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redicts recurrent instability[J].Circulation,1999,99(7):855-860.

[4] Goud BK,Nayal B,Devi OS,et al.Comparison of microalbuminuria with hs-CRP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in nondiabetic nonhypertens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J].J Cardiovasc Dis Res,2012,3(4):287-289.

[5] Jashari F,Ibrahimi P,Nicoll R,et al.Coronary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Atherosclerosis,2013,227 (2):192-200.

R743.3

B

1671-8194(2013)11-0148-02

猜你喜欢

易损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更正声明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