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①——兼论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2013-06-23张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满意度差异

张艳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组 浙江 杭州 311402)

校园生活满意度是在校学生依照自己选择的生活标准对自己大部分在校时间或持续的校园生活状态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在校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对校园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满意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此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从学生的层面来反映我校各项工作状况,这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带来参考的价值。同时进一步探讨体育活动对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寻找有效提高校园生活满意度的措施和方法,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水平具有实质性的参考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组织方法,样本量为840名,覆盖了学校7个学院及3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问卷发放840,回收有效问卷780,有效率为92.8%。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检索,翻阅期刊等方法,查询、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种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的量表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编制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覆盖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层面,能较好的反映学生对校园的生活满意度,量表由7个维度组成(校园环境、行政管理、宿舍、教学、饮食服务、班级、课余生活)。量表采用5分制,共有36题。信度和效度已经得到了验证,故选择此量表为本研究进行测量。(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采用SPSS14.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校园生活满意度描述统计

本次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得分为125.25,标准差为18.26。假如36题每题都选择“基本满意”,问卷结果为108,这明显低于本次问卷结果的平均值,说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对校园生活具有较好的满意度。对7个分量表进行数据统计,显示校园环境满意度最高,平均分为4.15,而饮食服务的平均分为2.08,满意度为最低。除校园环境和饮食服务外,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班级、宿舍、教学、行政管理、课余生活、饮食服务。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特征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从本研究数据来看,总体满意度平均值数据显示女性为123.23,男性为127.16,男性的校园满意度稍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女生的自我评价更为细致、含蓄和理性,从而造成女生在校园满意度纬度上稍低于男生。

2.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特征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结论与张慧(2008)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她调查显示,总体生活满意度农村居民上升,城市居民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现在农村和城市的界定已越来越模糊,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日常生活及经济条件与大城市的距离越来越接近,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在生活满意度上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表现出没有显著差异。

2.4 不同学院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特征

不同学院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满意度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从研究数据来看,不同学院在教学维度上有所差异,这可能与各学院的课程体系、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素养不同有关。

2.5 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特征

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社会上传统看法上有所不同。这可能在家庭因素中,生活满意度与家庭结构无直接关系。因为大学生已经具备有自己的人生观,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无论家庭结构是何种模式,大学生都可以成为独立、乐观、健康的个体,所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已较小。

2.6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特征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总体上有明显差异(P=0.032<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庄凡(2008)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他发现: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尊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得分上,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显著高于经济状况居中和差的学生。

2.7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特征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校园生活满意度并无明显差异(P=0.125)。但在行政管理、课余生活维度上不同年级存在差异(P=0.041)(P=0.025)。参考各年级的校园生活满意度平均值发现,三年级的满意度平均值高于一、二年级。

2.8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差别

本研究将运动群体界定为除体育课外,每周参加活动2次以上体育活动,每次活动30min以上的大学生。从表1可以看出,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其校园满意度大于很少参加或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方差分析显示P=0.029,表明两群体在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说明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对校园满意度有影响。这一结果与孙璞(2007)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他们认为运动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校园环境、饮食服务、宿舍、课余生活纬度中有明显差异。这些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体的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及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等有关。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校园生活满意度良好。在7个维度中,校园环境满意度最高,饮食服务满意度为最低。除校园环境和饮食服务外,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班级、宿舍、教学、行政管理、课余生活、饮食服务。研究还表明在校园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不同年级、家庭结构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满意度各方面并没有显示表现出差异性,而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是否为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则在校园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

表1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的校园满意度各纬度比较

3.2 建议

(1)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学生对食堂满意度最低,良好的卫生,物美价廉的食物,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是学生关注的问题,这也应是今后学校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地方。本研究还表明课余生活和行政管理满意度也较低,从数据分析上看,低年级学生低于高年级学生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新生进校不久,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校园内的健身设施、活动场地都较为陌生,接触这些方面的机会较少。学校应提供学生各种参与活动机会,搭建学校与学生交流平台。校园生活满意度是学生最为满意的方面,这与新校区的统一的规划,良好的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学校应全面的提高学校的各部门的管理、监督工作,为学生专心学习技能、完善自我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2)促进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是对认知、生理和情绪有着积极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应重视体育活动对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及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鼓励非运动群体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组织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以缓解他们的不良性情绪和压力,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3)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加强,能够积极影响人们的体育行为,使练习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来。因此学校应该关注意识的培养,把体育教学、课余活动、阳光体育及社团活动作为平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确立。使学生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以自觉、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运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Shin D C . Johnson D M1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1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475-492.

[2]蔡曙光.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06(5):47-51.

[3]庄凡,胡海青.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自尊、应对方式的调查及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5):84-88.

[4]孙璞,殷恒婵,林小群,等.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5]田丽丽,刘旺.RichGilma1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

[6]张慧.总体生活满意度:农村居民上升,城市居民下降[J].市场调查,2008.

[7]章诚,陈素琴.不同性别研究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8.

[8]张亿全.在校研究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8.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满意度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精彩的校园生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