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内隐贫富态度研究

2013-06-14李龙辉

关键词:消极态度词汇

李龙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 人文系,福建 福清 350300)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Wilson和Lindsey等人提出的双重态度模型理论(Dual Atitudes Mode)认为,人们对于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人们所意识到、所承认的外显的态度,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内隐的态度,内隐态度会无意识地影响到人类的言谈举止。[1]Greenwald Banaii(1995)将内隐态度定义为:“个体内省不能觉察(或不能精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这一痕迹调节着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2]我国学者马子媛(2009)在内隐态度研究综述里面定义内隐态度为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3]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反映了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取向与基本态度倾向,一定程度上代表公众的社会价值偏好,反映社会结构与历史文化特征。[4]所以,探讨当代大学生内隐的财富观念,对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公众的财富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58名,剔除无效数据后,保留有效数据54份。

随机抽取大学生30名进行前期的调查,调查的目的为搜集在大学生群体中词频比较高的“贫困”和“富裕”词语各五个,用于编制程序,共搜集到贫困群体词汇26个,富裕群体词汇25个,合并剔除,最后选定的贫困群体词汇为:农民、工人、低保、摊贩、乞丐;富裕群体词汇为:老板、高官、明星、医生、教授。属性概念包括积极性词汇与消极性词汇。最后选定的积极词汇是:聪明、成功、勤奋、上进、高尚;消极词汇是:愚蠢、笨拙、肮脏、恐怖、卑贱。[4]

实验假设相容任务为“贫困目标词和积极属性词、富裕目标词和消极属性词”,不相容任务为“贫困目标词和消极属性词、富裕目标词和积极属性词”。若相容组得分低于不相容组,则被试对贫困目标词和积极属性词,富裕目标词和消极属性词连结更为紧密,即对富裕目标词持更为消极的内隐态度。反之亦然。

本研究的实验程序采用Millisecond Software公司Inqusit软件编制,编写实验程序。为减少实验误差整个实验只有一名主试,准备10台电脑,调整电脑分辨率、角度、字幕大小和亮度,使之统一。随机选取没有做过内隐实验的被试,以10 名为一组,由助手组织并带领至实验室。主试在黑板上,讲解实验程序的操作,在宣读指导语后开始实验。

二、结果与讨论

第一,大学生存在内隐的贫富态度。实验采用Greenwald提出的数据处理方式。取相关的数据,剔除错误率大于等于20%的被试,不纳入每步前两次及错误反应的数据,将反应时中超过3000ms的转化为3000ms,不足300ms的转化为300ms,对原始反应时以自然对数为底进行转化,计算不相容组与相容组的平均值,以效应大小d值(d=均值差/标准差)作为敏感度的指标,d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内隐的财富倾向越强[5]。测量中,被试的d=-0.66,这说明大学生被试存在比较强烈的内隐贫富态度。

第二,大学生内隐贫富态度的倾向。为确认大学生内隐贫富态度的倾向性,进一步采用SPSS软件16.0版本对相容组与不相容组的平均值、IAT 效应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的相容、不相容任务、IAT 效应统计结果

从表1的结果显示,相容任务反应时和不相容任务反应时进行比较,两者的反应时差异显著,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且IAT 效应值为负(d=-0.66),证明大学生贫富观内隐态度倾向于不相容组,即“贫困和消极”,“富裕和积极”,换句话说大学生倾向于认为贫困的群体消极特质更多,而富裕的群体则拥有较多的积极特质,简单地说,大学生内隐态度倾向于嫌贫爱富。

第三,大学生贫富观存在内隐态度的原因。实验假设大学生存在内隐的贫富观,结果证明这一假设是正确的。吴明证等人在“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研究表明,外显态度是个体内省后的评价性产物,受到个体动机、背景等因素作用;内隐态度则可能具有无意图、无意识等特点,被试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存在分离。[6]大学生的贫富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也存在相分离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原因:首先大学生一方面试图表现出社会赞许的对贫富一视同仁的态度,但内心深处却受嫌贫爱富思想的影响而无法完全认同。其次,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社会对贫富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高,但各种观点并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大学生作为直接受影响的对象,也导致了他们对贫富的矛盾态度。最后,传统的贫富观对富裕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这均表达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不过这种观点又与现实生活中所抱有的“为富不仁”的观点不一致,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两方面的影响,以致其外显贫富态度与内隐贫富态度不一致。

第四,大学生内隐态度倾向于嫌贫爱富的原因。此次实验任务分为相容组和不相容组,结果表示:个体表现出对不相容任务的反应容易,具体地说就是个体对贫困持消极而对富裕持积极的内隐态度。针对这个结果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探讨:一是从贫富观影响来看,很多人对待贫富的观点是矛盾的,一方面仇视富人,认为他们占用了大部分的国家资源,认为富人存在着压榨穷人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又羡慕甚至崇拜富人。二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富裕多数与积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良好的教养、健康的身体以及愉快的心情,人们向往与积极的事物,所以倾向于将富裕与积极词语相连接。三是当前都侧重于贫困群体的心理问题研究,且大部分研究证实贫困更容易让人产生心理问题,做出偏激的行为。这种研究结果的呈现,使得大部分人把贫困群体与消极词汇相连接。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今天,我们对贫穷充满恐惧和不解,大学生对穷人轻视感也愈加强烈,因此穷人似乎成了无能的代名词。这是导致个体对贫困持消极而对富裕持积极的内隐态度的原因。

[1]Wilosn T D,Lindsey S,Schooler T Y.A model of dual attitudes[J].Psychological Review,2000(1).

[2]Creenwald,A.G.,Banaj.M.R.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

[3]马子媛.内隐态度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4]汪伟.IAT 在内隐助人态度上的应用[J].心理学探新,2008(3).

[5]周丽清,孙山.大学生文化倾向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

[6]吴明证,梁宁建,许静,等.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J].心理科学,2004(2).

猜你喜欢

消极态度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