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替范畴与并立式复合词

2013-06-14李艳华

关键词:复合词范畴副词

李艳华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交替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相反内容的相继实现为单元的一种特殊的反复。在交替中相对、相反的内容称作交替项,完成一次交替所需要的时间称作交替周期。严格说来,交替应该是反复的一个次范畴。反复是用一定的语言手段表达一种或多种动作反复进行,一种或多种现象反复出现的语义范畴。这其中既包括同一动作的反复,也包括同一动作带有不同对象或以不同方式的反复,还包括不同动作的反复。这些不同小类的反复其实有很多区别,以往的研究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反复,这使研究难以细化。本文提出交替范畴,并把它作为反复的一个次范畴进行研究。

交替范畴的词汇表达手段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汉语中有交替义的词语来表达交替。交替范畴的语法表达手段主要是并立式复合词。并立式复合词是由朱德熙首先提出来的。[1](P36)可以表达交替的并立式复合词一般是这样一些格式(A 和B 代表交替项):AA+BB式,如分分合合;A 一量B 一量式,如你一句我一句;时间名词/副词A 时间名词/副词B 式,如时而明时而暗。表达交替义的并立式复合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中的交替项一般为两项,不能扩展;第二,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的语法功能跟它的组成成分的语法功能不一定一致;第三,从意义上说,并立式复合词每一项的意义不是实指的,而是比况性的,整个结构的意义不是各项组成成分意义的机械总和。[1](P36)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的内部差异性比较大,本文只选取第三类进行研究。由时间名词或时间副词作为框架的并立式复合词主要有:忽而A,忽而B/忽A 忽B;一会儿A,一会儿B;一阵A,一阵B;时而A,时而B/时A 时B;有时(候)A,有时(候)B。

一、分类及表达的交替内容

根据交替周期的长短,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可以分为瞬时交替、短时交替和长时交替三类。具体讲,“忽而A,忽而B”和“忽A 忽B”属于瞬时交替,“一会儿A,一会儿B”、“一阵A,一阵B”、“时而A,时而B”和“时A 时B”属于短时交替,“有时(候)A,有时(候)B”属于长时交替。

时间量是与事物、性状和事件有关系的量范畴。[2](P52)人们表述时间量时,一 般都带 有对量的主观评价,或认为这个量是大量,或认为这个量是小量,即交替周期对应的时间量往往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感情和视角,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本文所谓的瞬时交替、短时交替和长时交替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一)动作交替

动作交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相反的动作相继出现并循环反复的一种交替,所有并立式复合词都可以表示动作交替,例如:

(1)他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2)张全义会意,把化验单拿到另一张桌前,对照着医书看了一遍,有时点头,有时又摇头。(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一会儿A,一会儿B”和“有时(候)A,有时(候)B”中,同一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可以对举出现,而其他并立式复合词不可以。

(二)性状交替

性状交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相反的性状相继出现并循环反复的一种交替。所有的并立式复合词都可以表示性状交替。需要指出的是,A、B 语义的相对、相反不仅指概念义,也指语境义,因此同一个形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与不同的词构成相对、相反的语义关系,例如下例中的“慢”:

(3)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阿城《棋王》)

(三)动作对象的交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个动作相继支配不同的对象,表现为动作对象的交替。除“一阵A,一阵B”以外,其他并立式复合词都可以表示动作对象的交替,例如:

(4)在总局里,我有时候管户口册子,有时候管募捐的账簿。(老舍《我这一辈子》)

(四)事件交替

可能世界中事物呈现的一个事态叫做一个事件,可以是从一个处所到另一个处所的事件过程,可以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也可以是静物呈现的一种形式或性质。事件交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语义完整的不同事件相继出现并循环往复的一种交替。“一会儿A,一会儿B”和“有时(候)A,有时(候)B”可以表示事件交替。A 和B 一般由小句充当,其他的并立式复合词不可以,例如:

(5)在红光里看见了多少股黑烟,和火舌们高低不齐的往上冒,一会儿烟遮住了火苗;一会儿火苗冲破了黑烟。(老舍《我这一辈子》)

(6)有时各自发表演说,有时双方辩论。(邓友梅《和老索相处的日子》)

(五)主体交替

主体交替是指交替项A、B 中的小主语在短时间内交替发出同一动作或表现出同一性状,只有“一会儿A,一会儿B”和“有时(候)A,有时(候)B”能表示主体交替,其他的并立式复合词不可以,如:

(7)那兵过的呀,一会儿共产党,一会儿国民党,后来也弄不清谁是谁了。(张正隆《雪白血红》)

(8)早餐要去楼下买,有时妈妈去,有时爸爸去。

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所表达的交替内容的对照表,如表1所示。

表1 并立式复合词所表达的交替内容对照表

可见,不同的交替内容进入并立式复合词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最易进入到最难进入大体形成一个优先序列:动作>性状>对象>事件>主体。优先序列之所以呈现以上的顺序是因为,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一般由时间名词或时间副词套接而成,这些词单用时一般做状语或宾语,与动词和形容词的联系最为紧密,由其作为框架而形成的并立式复合词对动作、性状的包容度也最高,其次是动作的对象,最后才是事件和动作的主体。

并立式复合词表达的交替内容的多少,也与其语法化或词汇化程度有关。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都经历了语法化过程,即形成固定格式,有的又经历了词汇化过程,或凝固为四字成语,如“忽A 忽B”(忽明忽暗)和“时A 时B”(时隐时现)。但有的并立式复合词仍处于句法与词法的中间地带,或者说正处于词汇化过程中,句法表现为既具有凝固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如“一会儿A 一会儿B”,既可以表现为“一会儿出一会进”,又可以表现为“一会儿烟遮住了火苗,一会儿火苗冲破了黑烟”。

二、语用特点

(一)交替项的顺序固定

交替项A、B 的顺序比较固定,一般是正向、肯定的在前,负向、否定的在后。交替项的顺序在四字格“忽A 忽B”和“时A 时B”中表现最明显,在“有时(候)A,有时(候)B”中表现最不明显,例如:

忽进忽退 忽强忽弱 时起时落 时好时坏

*忽退忽进 *忽弱忽强 *时落时起*时坏时好

(9)a他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嘴里还不时叨念着什么。

b*他一会儿停,一会儿走,嘴里还不时叨念着什么。

(10)a到哈尔滨邀请他去跳舞,有时去,有时不去。

b到哈尔滨邀请他去跳舞,有时不去,有时去。

交替项呈现肯定在前,否定在后的固定顺序,可以用认知语法的标记理论来解释。标记理论是用来描写和解释语法中种种不对称现象的一种理论。从标记理论的角度论证,就肯定/否定这一范畴而言,肯定是无标记项,否定是有标记项。[3](P43)在人的认知上,肯定项具有某些显著的特征,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否定项则缺乏相应的显著特征。人在表达时,倾向于把认知上显著的成分,或先引起注意的成分先说出来,因此,在有并列关系的两项中,一般总是肯定项在前,否定项在后。①赵元任在论述并列结构中的次序和可逆性时也有类似的论述,参见《汉语口语语法》第139页,商务印书馆,1979。

(二)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的连用

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的连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并立式复合词都可以与其自身连用,例如:

(11)忽而柔情万缕,忽而慷慨激昂,忽而低沉,忽而轻快,每个字都恰到好处。(老舍《鼓书艺人》)

另一种情况是不同并立式复合词之间的连用,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交替周期一致的并立式复合词之间连用,一般是两个连用,未发现两个以上连用的例子,例如:

(12)因为外国女人的帽子忽大忽小,忽而压在眉心,忽而钉在脑后,时时改变位置,所以不至于影响到头皮的青春活力。(张爱玲《论写作》)

另一种情况是交替周期不一致的并立式复合词之间连用,只限于瞬时交替与短时交替之间,长时交替不能与瞬时交替和短时交替连用,例如:

(13)外面的水声时大时小,忽而奔泻如瀑,忽而淅沥如雨。(王朔《我是你爸爸》)

(三)对人称和句类的选择

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一般倾向于选择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排斥第二人称。这是因为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一般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不适合面对面地表达,即使选择第二人称也要出现后续句。以“一会儿A,一会儿B”为例:

(14)a*写作业时,你一会儿写,一会儿玩。

b写作业时,你一会儿写,一会儿玩,这是不对的。

如果在语气上是表斥责或劝阻,在句类上实现为反问句或祈使句时,第二人称可以进入。也就是说,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多数进入陈述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入疑问句(反问句)和祈使句(否定性),例如:

(15)你别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的。

(16)你的成绩怎么总是时好时坏的?

(四)对语体的选择

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对语体有选择。“一会儿A,一会儿B”、“一阵A,一阵B”和“有时(候)A,有时(候)B”多用于口语,其共现词也多为口语词。“忽而A,忽而B”和“忽A 忽B”、“时而A,时而B”和“时A 时B”多用于书面语,其共现词也多为书面语,这主要是因为“忽而”和“时而”两个词本身古汉语色彩较浓,进而对整个并立式复合词产生了影响,例如:

(17)我俩守一堆书画,读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胡红一《小小》)

(18)人群峰拥而上鱼贯而下,时而集聚成片时而疏疏落落。(王朔《给我顶住》)

本文提出交替范畴,把它当作反复的一个次范畴进行研究,这使语义范畴更加丰富,也使反复范畴的研究更加细化。对交替义并立式复合词的描写,有助于使用者正确地选择近义格式进行表达,对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复合词范畴副词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副词和副词词组
英语复合词的特征、类型及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