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2013-06-09吴红艳秦春华余志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病原学使用率抗菌

吴红艳,秦春华,余志清

(湖北省秭归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秭归 443600)

抗菌药物的问世,在临床药物治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随着它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随之出现,加上不合理滥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越来越少,使临床上许多疾病治疗越来越棘手[1]。为此,对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较为详细地统计分析,对其合理性进行应用评价[2-4],寻找差距和不足,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1月~12月全院5 520份住院患者病历资料。

1.2 调查方法

采用定时段抽样方法:抽查2012年1月~12月每月11日至20日所有出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详细情况;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调查内容包括科室、患者年龄及性别、诊断、是否出现Ⅰ类切口手术、是否应用抗菌药物、用药目的(治疗或预防),抗菌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级别、联合用药情况、是否进行病原学试验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5 520例住院患者,年龄0~89岁,平均年龄39.7岁;住院时间1~287 d,平均住院天数11.5 d。

2.2 抗菌药物使用率与联合用药

5 520份病历中,3 45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6%;手术科室2 484份病历中,1 848份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4.4%;非手术科室3 036份病历中,1 610份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0%;其中单一用药1 791例,占51.8%,二联用药1 539例,占44.5%,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128例,主要为结核病用药,占3.7%。见表1。

表1 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与联合用药

2.3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使用排在前5位的科室依次是五官科为88.2%,泌外、普外科为79.2%,脑外、普外科为69.9%,妇产科为69.4%,儿科为64.7%。见表1。

2.4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5 52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累计消耗37009 DD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8.3 DDD。

2.5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

3 458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中,预防性使用1 407例,占40.7%,治疗性使用2 051例,占59.3%;其中手术科室1 848例,预防性使用1 358例、占73.5%,治疗性使用490例、占26.5%;非手术科室1610例,预防性使用49例、占3.0%,治疗性使用1 561例、占97.0%。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例(%)]

2.6 抗菌药物使用级别

3 458份使用抗菌药物住院病历中,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2 878份,占83.2%,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1061份,占30.7%,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57例占1.6%;其中手术科室1848例,非限制级1 546例、占83.7%,限制级443例、占24.0%,特殊级18例、占1.0%;非手术科室 1610例,非限制级1 351例、占83.9%,限制级666例、占41.4%,特殊级39例、占2.4%。(说明:因病历中存在联合用药或更换抗菌药物的情况,从而导致三者和大于1)。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使用级别

2.7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 458份使用抗菌药物住院病历所涉及抗菌药物共计11类32个品种、4 125例次,其中以头孢菌素为主,共2 025例次,占49.1%;其次是氟喹诺酮类426例次,占10.3%;使用最少的为抗真菌药18例次,占0.4%。见表4。

表4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2.8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 520份住院病历中,295份住院病历出现Ⅰ类切口手术,其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63例,使用率为55.3%。见表5。

表5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2.9 病原学试验

2 051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中,进行病原学试验859例,送检率41.9%;980例治疗性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患者中,病原学试验427例,送检率43.6%;57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患者中,病原学试验45例,送检率78.9%。见表6。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62.6%,稍高于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的要求。原因主要是手术科室使用率过高所致,如五官科为88.2%,泌尿、普外科79.2%。其中手术科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高达73.5%,远远超过50.0%的要求,说明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现象较多,存在滥用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3.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8.3 DDD,明显高于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40 DDD的要求,原因主要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如疗程过长、单剂量使用过大及不合理联用等。

3.3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调查显示,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5.3%,明显高于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30%的要求,如五官科为89.9%,妇产科为75.0%,骨科为57.5%。I类切口手术为清洁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需要预防用药,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或者一旦感染后果严重的才主张使用,清洁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才有必要使用[5],外科手术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是观念上的一大错误,而严格的无菌技术,细致的手术操作才是关键。

在本次调查的295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1)品种选择,如选用青霉素钠、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及抑菌剂克林霉素等;(2)用药疗程,选择术后给药,用药时间3至4 d。预防用抗菌药物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因此,原则上应尽量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6],术前:在手术开始前0.5~2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切口暴露时),血清和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术中:术中追加: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多为1~2 h,若手术超过3 h或失血超过1 500 mL,应再给第2个剂量(术中追加),半衰期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需补充给药(术中无需追加);术后:抗菌药物应短程使用,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择期手术前用药一次,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或视情况术后再使用1~2次,不超过24 h[7]。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问题突出,需严格加强管理。

3.4 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及分级使用

按照规定[4],32个抗菌药物品种按使用频次统计排名前10名中,6个品种为一级,4个品种为二级,无三级品种,基本符合我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32个品种中头孢他啶使用531例次,占12.9%,左氧氟沙星426例次,占10.3%,因两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深受广大医师的青睐。在32个品种中,只有3个口服品种:头孢氨苄胶囊95例次,占2.3%,阿奇霉素56例次,占1.3%,罗红霉素分散片39例次,占0.9%,说明用药仍然以静脉给药为主,这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要求相差很大。

3.5 联合用药

我院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51.8%,二联比例较高的科室是呼吸、消化科58.8%,因老年患者特殊生理,抵抗力、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并发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因而联合比例较高,128例三联以上用药中,98例是结核病用药,例:肺部感染合并肺结核,属经典结核多联用药;在3 458份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有96份属无指针用药暨病历虽然使用了抗菌药物,病历中却只字未提,263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反映了抗菌药物管理控制宣讲不到位及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危害性认识上的淡漠,需进一步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教和加大滥用抗菌药物的处罚力度。

3.6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试验

病原学诊断与临床诊断是科学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特别是病原学诊断是选用抗菌药物的直接依据,我院病原学送检率41.9%,与卫生部要求的标准(70.0%)相差甚远[8],说明部分医师过度相信自己的临床诊断水平,对病原学诊断不够重视,习惯于经验性用药,同时工作人员对标本采集不规范,病原学诊断水平有限,检查结果时间长、阳性率低、收费较高等均是送检率低的可能原因。

表6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例(%)]

4 措施

通过调查对比,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6.8%(2011年)下降至62.6%(2012年),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93.7%(2011年)下降至55.3%(2012年),不难发现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卫生部的规定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抗菌药物应用知识宣讲力度,定期面向医、护、药人员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讲座,提高医护药人员对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认可度和提高干预措施的效果。

加大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标准、细则,重点对外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管。

加强细菌室建设,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高临床医师对病原学诊断结果的认可度,为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赵 亮.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2011,6(9):1 121-1 1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4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4] 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S].武汉:湖北省卫生厅,2012.

[5] 冯文利,苏 晔,孔繁翠,等.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 9(4):229-231.

[6] 凌艳姣.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5-12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8] 徐 潜,郎琳娜. 连续7年动态监测抗菌药物使用与控制的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94-796.

猜你喜欢

病原学使用率抗菌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凝聚智慧,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