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磁共振对127例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2013-06-07封云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3期
关键词:冈上肩峰肩袖

封云松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磁共振室,云南 昆明 650011

常规磁共振对127例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封云松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磁共振室,云南 昆明 650011

目的:探讨常规核磁共振对肩关节损伤的扫描序列、参数及定位,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观察127例肩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GE1.5Tsigna磁共振扫描机,扫描的位置选择轴位、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进行采集,以FSE、STIR为扫描的序列,所有患者的扫描图像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分析结果。结果:127个序列磁共振扫描图像中优占89.76%(114/127),图像较差的比率为1.57%(2/127);其中有69例肩袖部分撕裂,磁共振图像表现为局部高信号且累及肌腱关节面;28例磁共振显示完全撕裂,表现为高信号贯穿肌腱全层,肌腱不连续,断端回缩松弛,三角肌下脂肪线消失。结论:常规磁共振可以准确地显示肩关节损伤的组织病理发展过程,从而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了图像参考依据。

常规磁共振;肩关节损伤;扫描图像;扫描序列

磁共振检测仪器出现以前,诊断肩关节损伤的传统方法为X线,可以直接显示患处骨质受损情况、肱骨头脱位、骨折等[1],但是软组织、软骨、肩袖及韧带等的结构性损伤无法直接显示,因此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磁共振可以得到较好的软组织的对比度,可以多平面成像,清晰显示患处关节囊、囊内结构以及肩袖等重要组织的解剖形态[2]。肩关节损伤多表现为疼痛及严重的功能障碍。对入院的127例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扫描,对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增强对肩关节结构异常变化的认识,提高磁共振对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检查的127例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67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52.1±7.9)岁。由外伤引起疼痛的患者30例,无明确原因肩关节疼痛的患者97例。采用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损伤部分观察,对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GE1.5Tsigna磁共振扫描机,患者仰卧位进入,患侧肩关节尽可能靠近扫描床的中线位置,双肩放松,手臂微外旋置于身体的两侧,线圈中心对准肱骨头处,扫描中心对准线圈中心。采用常规的FSE、STIR及FIR加脂肪抑制序列进行常规轴位、斜冠状位(切面与冈上肌腱平行)、斜矢状位(平行于关节盂平面垂直于冈上肌肌腱)扫描[3]。三维定位分两次进行定位,第一次大FOV,400~480mm,扫描中心对准肱骨头,第二次小FOV,200~240mm。轴位取三维立体定位像的冠状像,斜冠状位取轴位像进行定位,扫描层面与冈上肌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冈上肌肌腱中心,扫描范围锁骨外侧段至肩峰;斜矢状位取轴位像定位,扫描层面垂直于冈上肌长轴,扫描范围肱骨头及关节盂[4]。

1.3 扫描序列及参数的选择 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及参数结果见表1。

1.4 扫描图像分析标准 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影像分析,观察肩关节肌腱、滑囊等组织的情况,根据USA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标准[5]:优:各肌腱、肌腹形态、轮廓、信号、肩峰下滑囊脂肪显示清晰,无伪影;良:各肌腱、肌腹形态、轮廓、信号、滑囊均有显示,略有伪影,不影响诊断。完全撕裂诊断标准:患者肌腱连续性中断,呈不规则形态,肌肉萎缩,断端回缩,肌腱内信号增加,肩峰-三角肌下滑囊周围脂肪层表现出信号中断或消失。

表1 肩关节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及参数(1.5T)

2 结果

127个序列磁共振扫描图像中优占89.76%(114/127),图像较差的比率为1.57%(2/127);肩袖不完全撕裂69例(69/127)54.33%,肩袖完全撕裂(28/127)22.05%,其他(30/127)23.62%。12例患者呈肩峰下模糊,关节囊中有积液,10例肱骨大结节骨折,8例骨损伤,图像显示T2W1及压脂T2W1呈片状高信号。

3 讨论

肩关节损伤主要包括肩关节外伤以及退变所导致的慢性损伤[6],主要表现为肩袖损伤,肩袖是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一个重要结构,它是由四个肌腱紧密相连组成,上面冈上肌腱、后面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前面肩胛下肌腱。这些肌腱包绕肱骨头,类似“袖口”,故名肩袖,在人体骨骼中起到稳定肱骨头及肩关节的作用,肩袖病变包括肌腱炎症伴有或不伴有钙化的退行性改变、肌腱撕裂、出血,临床上表现为颈肩部夜间疼痛和患肢高举时疼痛表现明显,这也是肩部损伤的病理学表现形式。

肩袖部分撕裂磁共振图像表现为局部高信号且累及肌腱关节面;磁共振显示完全撕裂,表现为高信号贯穿肌腱全层,肌腱不连续,断端回缩松弛,三角肌下脂肪线消失,在肩袖的各个结构中,冈上肌腱位于肱骨头和肩峰之间,冈上肌腱于外展60-120°时可以从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穿过[7],冈上肌可在肱骨头上方和肩峰下方之间的间隙自由滑动。因此,当肩关节出现疼痛是,上述结构出现病变,肩峰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囊积液引起冈上肌出口狭窄,从而压迫冈上肌腱,引起相应的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

肩关节正常的磁共振表现为:肩袖在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显示最佳,肩峰的水平轴以及冈上肌腱(厚度10mm),呈现尖端变细的圆锥形,肌腹信号中等,肌腱信号较低。肩胛下肌腱在肩胛骨前面附着于肱骨小结节的前部[8]。肩关节滑膜囊较多,肩峰下和三角肌滑膜囊被隔膜分开,与肩关节腔相互不通。肩关节损伤的磁共振表现为:肩袖损伤主要是冈上肌腱损伤,冈上肌腱完全撕裂,肌腱的连续性中断,断段退缩,形态发生改变,撕裂出的肉芽组织T1WI、T2W I等均呈现高信号,伴有冈下肌、肩胛下肌不完全撕裂边界模糊信号。肩关节退行性病变所导致肩袖损伤,其发生率与年龄成正相关性,变性肩袖的腱性部分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肩袖撕裂的症状与肩峰撞击综合征类似,关节腔内有积液,滑液被挤压进入损伤组织,局部形成囊肿呈长T1、T2高信号,同时腱鞘囊肿使肩胛上神经通过关节盂时被卡压,导致冈下肌的功能障碍[9]。

本文通过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其中有69例肩袖部分撕裂,磁共振图像表现为局部高信号且累及肌腱关节面;28例磁共振显示完全撕裂,表现为肌腱全层贯穿高信号,不连续肌腱,断端回缩松弛,三角肌下脂肪线消失,肩峰下结构模糊、关节囊积液12例,T2W1及压脂T2W1呈片状高信号。肩关节MIR诊断肩关节损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肌腱炎的病理改变相当于Zlaikin1级,指肌腱连续性完整,表现为肌腱内信号异常,Zlaikin2级指肌腱形态异常,肌腱变薄,连续性存在,对于1、2级患者,单纯按照肌腱炎诊断,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常规磁共振检查可以对肩关节损伤进行较为准确的显示与评估,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郑艳,章士正.MRI在肩关节疼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9(2):117-119.

[2]刘凤霞,张岗,刘兴华.低场强MRI肩关节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106-108.

[3]靳二虎,蒋涛,张辉.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364.

[4]刘山.肩关节MRI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178-180.

[5]Ellman H,Hanker G,Bayer M.Repair of the rotator cuff:end resu lt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nstruction[J].Bone Joint Surg(Am),1998,68(8):136-144.

[6]瞿楠,姚伟武,杨世勋等.肩关节损伤的MR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236-242.

[7]张雪林.影像断层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0-491.

[8]邓日全,汤剑仁,黄细.低场磁共振对肩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0,20(1):183-185.

[9]刘新球,王海军.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技术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64-65.

R658.2

A

1007-8517(2013)23-0090-02

2013.10.30)

封云松,男,1972年3月出生,汉族,云南昆明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骨与关节影像诊断,E-maiL:linhui651@163.com

猜你喜欢

冈上肩峰肩袖
MRI定量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判定价值
冈上肌体积重建与定量分析对冈上肌撕裂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预测价值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