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拖课的原因与对策

2013-05-28陈华忠

实践新课程 2013年6期
关键词:预设调控情境

陈华忠

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算得上精彩的课,下课铃响了,预设的环节还是不能顺利完成,留下一点遗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课堂时间不够,需要拖课呢?这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探究与思考。

一、拖课原因分析

有时,一节课的教学可以不必太受时间的限制,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意拖课。一方面,拖课挤压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会对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另一方面,拖课时的教学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并且不利于调适师生之间的关系。然而,平时教学中,拖课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情境过于冗长。当前,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成为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不少教师在创设情境上常常花很大的精力,费很多的时间,但如果教师预设不充分,过分缠绕问题情境之中,就会使问题情境变成“看图说话”。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问题的呈现,使情境过多占据落实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宝贵时间,冲淡了教学主题,也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效果。

(二)教学环节无法调整。有的教师预设教学环节时,要么有的环节时间规定很死,要么每一步骤不可或缺。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上课环节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局限。时间局限即每个环节都是限时完成的,万一学生超时了怎么办?空间局限即每个教学步骤都必须有,课堂内容布局不能根据实情灵活调整。

(三)合作学习盲目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打破学生相互封闭的状态和僵化沉寂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好形式。但是,现在有些课堂教学无论内容难易,一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另外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恰当,有些问题比较简单或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教师却给了很多的时间,耗费太多的时间,造成“拖课”现象。也有的教师是为了走过场,摆脱教学中尴尬局面,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佳。

(四)自主探究缺乏引领。自主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预设不充分和实际操作不当,使得教学中出现学生探究目标不明、探究活动程序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紧凑,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现象。原因是因教师忽视了学生探究活动前的引领与指导,放任自由,盲目进行探究,也是对教学活动预设不充分所致。

(五)计算方法过于多样。新课程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这一点,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课堂教学中,可探讨的策略多样化或算法多样化的地方,教师就过于刻意追求,把自己脑中的多样化施加于学生,似乎没有多样化就失败了一样。而在倡导算法多样化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认为算法越多越好,过于追求算法的数量,一定要把能想到的一些算法都展示出来,结果在课堂中花了太多的时间去挖掘各种算法,造成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现象。

二、应釆取的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求全,要尽量排除一些形式、一些不必要的闲散东西,把教学内容以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教师简简单单教数学,学生简简单单学数学,而且又能当堂完成好教学任务。

(一)课前——精心预设

预设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精心准备后的粗线条勾勒,教师用框架式备课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走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设计教学目标要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摒弃过去空泛、抽象的条文性表述,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如在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情感目标时,创设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经历各种计算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经验,符合学与教的原理。

2.创设教学情境要简洁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身边的、现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无疑要求教师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通过创设简单明了的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学习数学。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到商店买球鞋,身上有235元,每双球鞋98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想出了许多种付钱办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出100元,再用135元加上找回2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235-100+2的算式。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探究出算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思想,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的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这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有效。

数学学习无疑应该顾及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但激发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如果仅仅为了所谓的兴趣和氛围,而过多地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的效率,这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师应该用好问题情境,但不能因为情境而降低数学课堂的效率,要让问题情境简单一点。

3.安排教学流程要有序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必须使课堂教学流程合理有序,即不但设计教学流程要正确,而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教学流程是编排教学方案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时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而教学流程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作为预设教案的重点。教学流程一般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反馈学习情况→巩固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学预设做到两点,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环节;二是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便于操作。

4.组织学生活动要有效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开展学生活动的要扎实、有效,目标应直接指向数学本质,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要重视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体验、认识所学的内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两方面,一是教师要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因素成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活动的良好情景,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二是教师在“学生活动”时不宜将知识全盘托出,让学生被动接受,而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去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同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调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又要针对差异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5.选择课堂练习要精练

数学课堂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在练习设计上,不要搞题海战术,应注重习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努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让练习落在实处。教师可以精选一部分练习题,也可以自编练习题,一定要做到量少、题精,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多样性。应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对比题以及游戏题等,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强化所学知识。

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有一定坡度、有拓展提高训练,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只重视拓展提高训练而忽视基本巩固训练。反之,也不要只进行巩固练习,不进行拓展与提高,这样不能满足优等生需求。

(二)课中——灵活调控

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让课堂充满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1. 教学方法的调控

教学方法可以预设,但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也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即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预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 ,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对学生的基础估计偏高,全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结果学生在二月份天数这个难点上卡壳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调控,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年历,分组列表调查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讨论,顺利解决了这个难点。可见,教师要根据实际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教学流程的调控

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就容易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我们认为,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随机进行调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然后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问:“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再拼成长方形。”师:“那你知道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该生摇头。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本来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调控了教学流程。因此,课堂会千变万化,有着强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3. 学习状态的调控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对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知识冷落处进行加温或聚热,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如有一教师教学“乘法分配律”,揭示规律后,引导学生做填数练习:

(1)(12+5)×4=□×4+□×4

(2) 8×(25+125)=8×□+8×□

(3) 74×23+26×23=(□+□)×□

(4)a×c+b×c=(□+□)×□

集体讨论并练习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情绪落差很大,学生的目光似乎告诉我:真没劲,就这样讨论、做题!于是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当回老师,出一些能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来考一考老师呢?”话音一落,“唰”地一下,学生精神抖擞起来了——有的学生立刻动笔,有的与同座交流、合作出“考题”,还有的在窃窃私语:得出难点的,不能便宜老师……对此,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出的每一道题,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有根有据地分析解答每一道题,并让学生判断正误,直至学生满意为止。这样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并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这样原先冷却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动态生成的调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注意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调整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已备的学具,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时,有一组学生提出质疑:“从刚才的实验与书上的实验都只能说明圆锥的容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容积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体积。”这时教师巧妙地反问到,若这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的容器,想象是实心铁质的物体,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样算出它们的体积?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这时课堂又活跃开了,有的认为把它浸入水槽里的水,有的认为把它浸入长方体的沙箱里等,从而发现许多能测算出它们的体积的办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信息反馈的调控

信息反馈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要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善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判断几道“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比较好”的题目,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把38看作多少来试商,并进行尝试练习,指名板演。结果发现这位学生的做法比教师预计得要好。这时,教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表扬,并追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把他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这样,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神态去识别他们的丰富表情,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是否满意、是否感兴趣、是否存在困惑等,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把教学引向深入。

6. 课堂练习的调控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如独立练习有时可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练习,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练习时,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状况灵活调控练习的要求。这些调整措施均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学方案。在设计多样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变换练习形式。如有时可以将判断题改为改错题,要求学生指出错误地方并加以改正;有时可将应用题的列式并解答改为只列式不计算的形式,来节省时间;有时可将独立练习改为竞赛性练习,增加趣味性,等等。通过变换练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预设调控情境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调控困意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