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道题我怎么算错了

2013-05-17赵景必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计算对策

赵景必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些错误呢?可以在小学生计算错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小学生计算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错误成因;对策

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些错误呢?是孩子们的马虎粗心,还是别的因素造成计算错误。只有深入地剖析错误原因,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计算准确率。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现状调查。

为了考查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找到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我对两个班100名学生,本校25位数学教师以及1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从对教师调查结果来看,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时,有80%的教师认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造成;有85%的教师认为计算只要学生的方法和结果对就可以了;有95%的教师教学中不坚持口算训练,教材有的就训练,教材没有的就不训练。在对待估算和简便的问题上,有70%的教师都是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做,只有30%的教师要求学生养成估算和简便的习惯,只要能简便的一定用简便方法计算,估题之前,要先估一估大概的结果。

家长调查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访谈:一、你认为孩子作业中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你认为计算在生活中用处大吗?调查的10名家长中10个都认为孩子作业中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不专心造成;有80%的家长认为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因为现在算数都可以用计算器代替。

(二)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计算出错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教师和学生自身本身三个方面。

1.社会家庭原因

(1)部分家长认为,能解应用题才是个聪明孩子,计算只要平时“细心”、有“耐心”点就可以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正确对待计算的态度。

(2)盲目使用计算器。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认识上有错误。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不查学生出错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计算能力的培养。

(2)有些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足够的指导。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视了口算、估算的训练。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计算过程在知识方面出错的原因主要有:①基本概念不清,算理不明。②基本知识不掌握,口算不熟。

(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视。其实“粗心”大多是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

①感知粗略。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相当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较慢,对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或者把试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

②新旧知识干扰。

③注意力不稳定。

④有畏难情绪、排斥心理,缺乏坚毅的学习意志。

⑤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对策

针对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矫正,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一)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渗透,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算理和抽象算法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理为算法提供指导,算法是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算法使算理具体化。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意识,自主发现计算法则,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过程,从而提高计算质量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计算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计算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因此,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1.设计计算竞赛活动。计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反复不断地训练,会让学生觉得计算很“乏味”,很“无聊”。因此教学中我们把枯燥的记忆和训练渗透在有趣的活动中,比如开展“朵小红花”、“走出迷宫”等等计算竞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

2.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练习形式,增加计算情趣。不同的学生,计算速度、方法的应用是有差别的。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分层次设计题目的方法刺激不同的学生。比如把题目分成三类:基础题、基本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要求全部学生会做,基本题要求大部分学生会做,提高题则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并且随时提高学生的要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始终处于学习兴奋之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3.运用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好学生是出来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增强成功的喜悦。平时的计算教学中,还要每周开展“谁最仔细”、“谁有进步”的评选,每学期开展“计算小博士”评选活动,通过一次次计算评比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4.从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课题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题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题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估算,加强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

1.直观操作,明确口算算理和算法。

2.运用多种形式加强训练。

3.把口算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

4.强化记忆训练。

5.错误积累整理,促进学生的反思。

6.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①养成校对的习惯。②养成审题的习惯。③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④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造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认识,教学中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淑持.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