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结合策略

2013-05-17吴衡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吴衡

摘 要: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把两种学习方式有效地整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结合的必要性;松散结合;紧密结合;顺序结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式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为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探究式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探究式学习,大有摒弃有着悠久历史的接受式学习的趋向,其实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有各自独特的价值、适用范围,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两种学习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一、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概念

探究式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以定论的形式向学习者呈现学习内容,而是通过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的。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借助媒介来获取经验,并加以内化,获得发展的学习方式。这些媒介可以是书本、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个人等等。在课堂学习中,媒介主要是指教师和教师呈现的材料,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有的知识,发展思维。所学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由师生以问答的方式获得结论,学生只需要把结论加以内化,以便再现或使用。

二、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之间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互为基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学生的探究是在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探究易陷入盲目的探索,既浪费时间,探索的成效也微乎其微。接受式学习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必要的系统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者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运用,对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接受式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水平与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同化新的信息才能产生有效的知识结构,并且早期接受式学习所接纳的知识是前人探究发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探究式学习又成为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同时,探究式学习也是对接受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一种运用和检验,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也有助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探究式学习中个体的主体意识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三、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结合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接受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数学知识基础,将数学知识以体系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高速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类发展的需要。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在学科教学中,单纯的探究式学习即研究式学习难于开展,也难以取得实效。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结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接受教育时间内学完这些知识,同时经历所有的研究过程是不可能的。此外,有些知识也难于设计成研究性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学习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难以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中实现研究式学习。因此,只有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建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结合的几种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结合:

1.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松散结合。当教学内容本身极具综合性和程序性特点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指向性地探究知识的基本原理,模拟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把原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然后再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在教师的讲授中规范学生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这种结合方式,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过程,又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4x-15=9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归纳解这个方程的最终目的是把方程化为x=?的形式,然后再观察、讨论方程左边多了常数-15,因此可采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15消掉,然后再进一步把4x的系数变成1,在学生探究原理的过程中适时结合讲解,最后再归纳讲解,规范书写步骤,最终达到学生亲身体验算理、熟练掌握计算程序的目的。

2.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紧密结合。教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提供课题及其假设、验证的方案和资料的分析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有关的知识。如实数探究无理数的过程,就可采用教师首先计算边长是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实例引入■存在的事实,提出课题■究竟是什么数,教师提出假设,是整数吗?是分式吗?然后提出采用平方和无限思想验证假设,估算出■的近似值及得出■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究紧密结合讲授,因为若单纯地采用探究,学生无法找到探究方向,而且探究的分析过程较复杂,学生无法完成探究过程,只有在探究中加入讲授,在讲授中加入探究,才能还原数学家发现无理数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同化,最终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3.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顺序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顺序结合分为部分探究型和导入探究型两种形式,部分探究型即教学过程按探究式设计,一部分内容由教师讲授演示完成,另一部分由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完成,这种结合方式既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种结合方式——导入探究型是由教师讲授,导入简单的事实,然后由学生去探究、发现更复杂的事实及规律,其优势是便于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使学生更快达到探究的目标。如每节课的例题教学均可采用这两种结合方式,部分探究型既可以教会学生审题、分析,学生又可以充分经历思维过程,提高归纳提炼能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我反思和调控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可以培养他们深入反思的习惯,最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结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1.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进行整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目前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整合后的教法能较好地改变传统教法中单一“满堂灌”的教学局面,加强师生共同探究课堂学习的有机成分,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得以加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进行整合,确立了探究教学应有的地位,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积极展开各种探究活动,经历和体验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进行有效整合,既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又能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得前人创造的知识,既能满足优秀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整合方法只是笔者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这些整合方法是否具有一般性,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还有待笔者进一步实践和检验以及同行的改进!

参考文献:

刘辉煌.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2005(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