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2013-05-17马永兴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内容老师

马永兴

课堂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笔者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认为实现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学内容凸显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才能给学生以亲切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思想品德课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感受和体验。

笔者曾听了黄老师和廖老师两位老师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节内容“同课异构”(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的教学,在导入部分两位教师的方法分别如下:

黄老师:“课前小调查”

(1)你的日记被父母偷看过吗?

(2)你觉得父母擅自翻阅女儿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3)怎样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廖老师:“出谋划策”

“我是一个初三学生,我妈妈逼我把我的QQ密码给她,我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为材料中的主人公出主意。(给,要说明给的理由;不给,也要说明不给的理由。)

两位教师都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试图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创设情境。但从课堂效果来看,两节课有较大的差别。黄老师把“课前小调查”出示后,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自然就不存在日记被父母偷看的情况,因此在导入中学生的兴趣就不够浓厚,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廖老师把“出谋划策”出示之后,学生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纷纷为材料中的主人公出主意,课堂气氛活跃,因为现在学生都有上网聊QQ的习惯,因此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两位老师都把教学内容生活化,但效果却截然不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黄老师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而廖老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凸显了时代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习形式小组化,增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实践效果可达80%;通过学生讨论效果可达70%;通过视听手段效果为50%;通过看效果仅为30%。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使学生全面地发展。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几乎每一节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都会出现。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充分地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诚信做人到永远》时,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对“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交流。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拥有诚信智慧的重要性。

在组建小组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利于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4~6人为一小组,以4人小组为最佳。小组成员要做好合理分工,确定组长,由组长确定资料员、记录员和报告员。他们分别负责资料收集,归类;合作过程记录工作;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报告学习情况。并定期对组内的角色进行交换,让每个成员都要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间互动互启,充分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实践、交流、讨论,主动地探索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质量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乐于去探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播放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湖水赤潮现象等的画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环境的恶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经济的损失。再让学生观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视频,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教师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中。

实践证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

四、问题设置情境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教学中,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情境,可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

如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新课导入时,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入世10年,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增至2011年的4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进口增长4.9倍,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家电业承担了世界70%以上的供应量,汽车产销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入世10年来,“中国制造”也被一些人打上了低价、低档的标签,在高速发展中逐步显露出“成长的烦恼”。“中国制造”所创造的利润,中国企业最多能拿到8%,剩下的都归外商所有。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成长的烦恼”折射出我国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应如何来解决“成长的烦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的知识,感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效教学作为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理应受到教育的关注,理应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重视,通过落实具体措施,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真正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学内容老师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六·一放假么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