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例研究中同课多轮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2013-05-17郑小翠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师幼课例目标

郑小翠

园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幼儿园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包括一人同课多轮研讨、多人同课轮流研讨、多人同课异构研讨三种形式。通过课例研究不仅能培养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同时更能增强教师主动参与园本教研的意识,提高教师设计、实施、反思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是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本次的园本课例研究中,我试图通过同课多轮研究的实践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课例研究中同课多轮研究的实践

(一)内容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小红伞”。

(二)活动目标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

2.仔细观察图片,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并学习词语:伞柄、机智、撑、躲等。

3.初步学会按图示表征的方法。

实践分析:

1.目标指定的条理不够清晰,在活动组织中容易产生平均分力。

2.对幼儿的解读不够,不能体现让每位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基本上已达到连贯、完整,只是简单的要求他们能够完整的讲述,就显得幼儿在活动中没什么挑战,教师的引导就表现得多余。

经过以上的探讨分析,我在第二次的活动目标中就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按图示讲述的方法,提高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

2.仔细观察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并学习词语:伞柄、机智、撑、躲等。

3.能认真倾听和多形式讲述的能力。

实践分析:

1.缺乏对态度方面的要求。

目标不仅是要求幼儿学会什么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比如态度、情感等。

2.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习词语部分的要求过于生硬、死板。比如机智一词,幼儿在讲述中没有提到,就不一定非要提出,有些词如躲,大部分幼儿都已理解并使用就不需要再学习。

因此我在第三次的教学中,就又进行了第三次调整。

【第三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按图示讲述的方法,增强幼儿对看图讲述的兴趣和能力。

2.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习惯,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多形式地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3.体验角色之间的情感,感受爱动脑、乐于助人的乐趣。

实践分析:本次目标的制定基本上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对幼儿以及对《纲要》语言部分要求的把握是正确和到位的,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不能都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而是应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表述。经过教研组教师商讨,我又整理了一次比较成熟的活动目标。

(三)活动组织形式及教师指导

第一次活动指导:

1.教师运用图示讲述的方法让幼儿先自己阅读并互相评价。

2.分图指导讲述。

3.教师让幼儿给故事编题目并完整讲述。

实践分析:

1.幼儿讲述的过程是运用图示讲述的方法,帮助幼儿有序地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对幼儿自主讲述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提示作用,特别是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要是给他们单一的画面他们可能不知道从何说起,加上图示后他们可以根据图示的提示来讲。如:第二幅图的讲述通过图示的提示(对话、语言、表情),我就发现幼儿的讲述变得非常生动完整而且有条理。其中一位幼儿就这样描述:小兔子来到了果园,它看到一只小刺猬就问它:“小刺猬你干什么呀?”小刺猬说:“我想要树上的果子,可是我的个子太矮了够不着。”小兔子说:“没关系,我来帮你。”小兔子一只手拿着伞尖一只手握着伞的身体,把伞柄钩在树上,使劲地摇,果子就乒乒乓乓地落下来。小刺猬在地上打了一个滚,果子就扎在刺上,小刺猬高兴地说:“谢谢你,小兔子!”

2.由于整个活动过程过于冗长,所以幼儿到后面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由此我们经过分析就得出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重难点不突出,每幅图的主次不够分明。

3.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任务,不能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努力来完成。这也说明教师应该适当地提高要求,不仅是让他们能完整连贯地讲述,而且要让幼儿能生动形象地讲述。

策略:

1.分析图片,把图二、图三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2.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幼儿能合理运用动词、形容词,用生动形象的句子来表述。

第二次活动组织与指导:

1.幼儿根据图示表征看图自由讲述并评价。

2.分图讲述。

重点突出二、三环节的提问,并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3.教师让幼儿给故事编题目并完整讲述。

实践分析:

1.整个活动的时间还是偏长,特别是第一个环节,幼儿用了10多分钟,而且第一次讲述就互相评价作用并不大。

2.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练,现场把握节奏的水平还需提高。

策略:

1.第一环节幼儿只需完整讲述,取消互相评价的环节。

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更加精练、准确。

第三次活动组织与指导:

1.幼儿根据图示表征看图自由讲述。

2.分图讲述。

注意层次性,提出的问题更加精练。

例如:第三幅图

提问:大灰狼什么表情?小兔子看到大灰狼想了什么办法?怎么做?简单的两个问题就把第三幅图的要点全部点出来了。

3.给故事编题目,完整讲述。

实践分析:

1.幼儿对评价的要求不是很清楚,说明教师在对看图讲述的规则要求还是提醒得不够明确。

2.第四幅幼儿讲述时缺乏想象的空间。

策略:

1.教师请幼儿讲述是要鼓励幼儿能自己说出看图讲述的要求。

2.取消第四幅图的指导。改为让幼儿在第三幅图讲述的基础上续编故事。

经过多次的课题分析探讨我们最后形成了一份比较成熟的活动案例。

二、课例研究中同课多轮研究的思考

(一)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前提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阐述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的语言活动中,看图讲述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幼儿今后的自主阅读的水平。究竟要选择哪种教材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它应该是以动物形象为主,因为动物形象比人物更生动更有趣,孩子们更喜欢。其次要留有适当的想象空间,就是幼儿在讲述中可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空间。再次就是要有丰富精彩的情节,使孩子们在讲述时可以和故事内容产生共鸣。

(二)制定适宜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是教师在解读幼儿、分析教材、理解纲要的基础上,通过我们多次的分析和调整可以看出一个适合幼儿实际水平,符合纲要精神,能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的活动目标的制订是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制订,不断调整的。

从本次课例活动的目标制定就可以看出,每一次的调整我们都是从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出发,调整一些不适宜幼儿发展的内容。如部分词汇的学习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已经学会,在第二次的目标制订中就不再出现。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则增添了幼儿在态度、情感方面的要求如: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习惯等。

(三)开放式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正如《纲要》所阐述“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在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中一般都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或者是幼儿根据挂图回答问题或讲述。而在这次的课例研究中我通过自己多轮的实践觉得,运用图示表征能够充分提高师幼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开始逐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的环节,我把对讲述的要求变化成几个图示,让幼儿能在讲述中按图的提示讲述,幼儿就能根据图示添加上生动的对话、表情、心理活动等等。在幼儿互相表述的环节,为了让幼儿更加有效地互相倾听和评价,我就在图的旁边设置了一个根据图示要求的评价表,引导幼儿根据挂图旁的图示来评价。在活动中,我就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给对方幼儿评了一个“0”,我就问他为什么那个小朋友讲得不好,他就非常明确地回答我说因为他没有说出心理活动。由此我就觉得运用图示表征能够让生生之间的互动明确有效。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师幼课例目标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