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日》教学设计

2013-05-17沈华明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放爆竹诗句首诗

沈华明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屠、符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对照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背诵古诗,并能弄懂诗句意思。

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同学们,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赏画吟诗。同学们,赏了这一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呢?(分别出示《小池》《山行》《咏柳》古诗的画面,学生吟诗)

2.(出示元日插图),同学们,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节日吗?(春节)

3.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交流总结: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拜大年、领压岁钱、吃水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的人过春节所具有的风俗,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学完以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元日

5.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元日”并非现在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读这首古诗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2.检查

(1)检查读。请学生个别读。

分别从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等方面来评价。

(2)请个别学生读两句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苏”“符”。听一听,这两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韵母相同)

(3)小结:古诗读起来有节奏,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又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个声律美。齐读古诗。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学生再根据古诗的部分注释,自主理解古诗内容,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同桌之间还有哪个字或词还不能理解,可以提出来。(学生交流。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或老师提示等方式解决。)

3.组织交流每一句诗的意思。

4.每一句诗句在大家的交流中一一理解了,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挑战,谁能把整首诗意说一说。自己先理一理、练一练。谁来说一说?

5.个别练说整首诗的意思。

6.在理解的基础上,个别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再齐读。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俗话说:“诗中有画。”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你读到了哪些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呢?把相关的词语圈

出来。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展开想象,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吗?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组织学生交流。

4.点评过渡:同学们根据诗文,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那欢乐的情景。其实,诗中除了“有画”,还有浓浓的“情”。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读读这首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出这份“诗情”。(“暖”)

5.那我们来找找诗中哪些地方体现这“暖”的?

学生1:春风送暖曈曈日。

学生2:放爆竹热闹比较暖,贴春联热闹比较暖。

学生3:其实喝屠苏酒,人们的心里也比较暖。

6.同学们,你从这些词语中知道谁暖?

(1)千门万户,每个人都暖。这是普天同庆的一天,这是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你来暖暖的读读这首诗。

(2)其实,写这首诗的作者心中也暖,看看关于作者的资料。学生读资料。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7.这首《元日》就这样几千年来温暖着无数人的心,成为经典。请同学们好好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指名背、齐背。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元日》。

2.根据诗意,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编写一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元日(宋 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热闹、喜庆 抓关键词

暖 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放爆竹诗句首诗
《上课没人抢》
六一来了
香香国
我想写首诗给你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香香国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北京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