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堂新在哪

2013-05-17王静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雪球中学语文语文课堂

王静

新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健康成长、个体差异以及终身发展,它是教师展示教学真谛、学生触摸教学风景的平台,它是没有终点的求索,是社会发展中不同方向、不同纬度上的探索和追求。那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开放的课堂

新课程使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教科书),敢于挑战教师,他们的生活积累和激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这是对“教育即解放”理念的绝好诠释。在这样的“解放”之中,学生才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真实的锤炼。

后现代教育反对用统一的理念和规范塑造每一个人,主张从个体差异出发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教育,塑造具有丰富个性特点的“受教育人”,使个体从与现代理性主义相联系的社会禁锢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使教育真正成为自主的教育,成为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个性自由发展的解放过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第二,生活的课堂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功能。现实生活如果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就变成了课程资源。因此,把生活作为课程资源,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教育课题,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把课堂教学融入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例如,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一些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家禽、家畜或种植稻、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观察动物行为的甘苦,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此,我深有同感。2009年的冬天,早早地下了一场大雪。大雪纷纷扬扬地从下午三四点一直下到第二天黎明。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花圃中,偶尔能看到几处未被遮住的缝隙,隐隐约约能看到红的、黄的花朵躲藏在雪下面,像是捉迷藏的顽童。伴着初升的太阳,那一道道金光洒在积雪上,校园像是粉妆玉砌的世界。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看到这晶莹剔透的小精灵,我真的想捧起他们揽入怀中,谁知,他们在我的掌心“隐了身”,噢,我明白了,他们是在和我“玩魔术”。

不知何时,我的身边出现了许多灿烂的笑脸,他们有的手捧一个个大雪球,在打雪仗,身上落满了雪,但是,他们的笑声变得更脆、更甜;有的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忙着堆雪人;还有的把雪团成团,拿小刀在刻他们喜欢的小动物……

“老师,接招……”话音未落,一个雪球打在毫无防备的秦主任身上,只见他先是一怒“谁啊”,随后又笑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笑声、说话声、追赶的脚步声、掷雪球的声音,汇在一起像一首乐曲,荡漾在校园的上空。

这是多么生动的课堂,何不就这生动的室外课,让学生写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这样他们既有生活的体验,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上课铃响了,许多学生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教室,看到孩子们眼中那真诚的请求,我立刻做出决定:“今天我们上室外作文课……”没等我的话说完,孩子们就兴奋地呼喊起来,我趁势给他们说了写作要求:要有真情实感,题目新颖,叙事具体,语言生动。学生们高兴地把雪球轻轻地投在我的身上,连连说:“老师,没弄脏你的衣服吧。”我笑了笑,此刻,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什么能比这种滋味更甜美呢?

当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无论题目、内容,还是情感、语言等方面都是别出心裁,其中,徐萧萧的《我被雪球撞了一下腰》,获得校级一等奖。

因此,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生活、社会中,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这样他们一定会创造出别样的天空。

第三,民主的课堂

后现代教育的精髓是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大众的利益,必须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都能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享受教育,真正无条件地给每个学生以符合其兴趣、人性特征和智力状况的充分教育。它主张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课堂不再是系统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实践的场所。

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首先,让语文课堂走向民主、平等。教育有着神奇的力量,孩子需要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所谓的“大教无痕”正是如此。试想,一旦成人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求孩子如此,不准孩子那般,其时,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被教育者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倡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启迪孩子的智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己明理,自己懂得该怎样活着。我们应允许学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允许学生有力的叛逆,有情的错误;允许学生怀着“挑战的精神”进入课堂,带着“不信的神色”进入文本。甚至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语文教学进行评价。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法中多一些“不拘一格”,在学法上多一些“融会贯通”,在语言上多一些“百家争鸣”,在态度上多一些“和风细雨”。看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幸福感。其次,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体验、生命。我们常常在思考:是社会不读书的风气使学校的书香稀薄了,还是学校教育没有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导致社会对书籍的冷漠?读书,不仅事关学生个体的精神生命,更事关一个时代的命运。中学语文教育与教学能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做些什么?青少年时代的孩子应当是快乐的,母语学习应当是简单的,读书,才是青少年生命中最美丽的种子。因此,我们提倡中学语文不光是课,更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课,而是师生一起学习语文、品味经典时独特的个体生命感受,失去了类似耳鬓厮磨的相知默契,也就丢失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片沃野。因此让语文教学走向生命与体验,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更是社会与家长共同的责任。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小组合作制,座位由排排坐变成团团坐。刚开始我顾虑重重,不敢放手让学生讲,每一节课都按自己设计好的流程进行。可是后来我发现,学生并不乐意听,断断续续在说话,我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听,这一节课才勉强进行完。可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照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于是我认真地反思原因:是座位变了?还是老师真的应该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和学生的聊天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想换换口味,不想听老师一个人讲。我和学生商量后做了如下的尝试,利用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容易的课文让学生自己讲,新体裁或较难的文章由我来做引导性讲解。并且把一组内的学生按好、中、差穿插开,优秀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学困生,做好帮扶工作,并建立小组奖励机制。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我认为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天空,是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阵地。只有把这一观点落到实处,语文课堂才会永恒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龙源镇第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雪球中学语文语文课堂
家有萌宠雪球
一个雪球滚下坡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越滚越大的“爱心雪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