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3-05-10刘鹏辉赵建光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青少年现状

刘鹏辉 赵建光

【摘 要】网络道德教育现己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整理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作为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促进吉林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对策

1.调查方法介绍

用了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吉林省内部分高校和高中学生发放了30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900份,回收率96.7%,向教师发放了 600份问卷,教师问卷回收560份,教师问卷回收率93.3%。

2.调查内容介绍

调查表中主要有6项重要观测点,即:吉林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程度;青少年上网目的;青少年上网遵守基本道德要求;遇到网络不良信息处理情况;是否定期举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意愿。

3.调查结果分析

(1)吉林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程度

在对“吉林省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程度现状”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不好”的人数占50.7%,选择“非常差”的学生14.6%,选择“很好”和“一般”的分别占28.5%和6.2%。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大部分的教师认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做得一般,占到总人数的51.8%,选择“不好”的也占到44.6%。这个数据说明目前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德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学生做好道德教育工作,以此来普及和规范网络道德教育。

(2)青少年上网目的

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利用互联网学习、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浏览新闻等均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选择积极的“浏览新闻”和“学习、查资料”的人数比例与选择“网络游戏”和“网上娱乐、购物”的比例相当,分别达到了 20.46%、26.94%1和21.62%、30.98%。这种结果显示了大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娱乐活动,扩宽了视野,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迷在网络中,不能自拔,导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甚至误入歧途。

(3)青少年上网遵守基本道德要求的状况

39.2%的青少年表示有遵守基本的道德的习惯,24.7%的青少年平时没有遵守基本网络道德要求,而有36.1%的人表示不知道什么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调查相对来说情况要好一些,有占到总人数88.6%的教师上网时遵守了基本的道德要求,不过仍有4.3%和7.1 %的教师表示没有遵守和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遵守。这些数据说明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还远远不够,超过1/3的人对网络道德规范要求还不是很清楚,更应该说明的是教师有时都做不到,何况自制力薄弱的学生。

(4)遇到网络不良信息处理情况

网络不良信息随时充斥着网络。在对网络不良信息处理情况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青少年遇到网络不良信息会主动“不予理会”,占总人数的86.3%,另外8.9%的青少年选择“举报”, “点击查看”和“主动删除”的学生各占0.7%和4.1%。教师对于不良信息的处理情况, 63.1%的教师表示在接触到网络不良信息时,会主动不予理睬,33.2%的教师选择删除。面对不良信息大部分的师生主动“避让”,而不会通过向公安网络监察的部门举报方式来举报不法网站和链接,以此来维护网络环境。

(5)是否定期举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

57%的青少年希望对其定期举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这表明大部分青少年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有意识培养网络道德的意愿;而“不希望”和“无所谓”定期举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意愿“也分别占到了 15.3%和27.7%,这说明还有相当部分的青少年对于网络道德教育认识肤浅,这两个选项在调查结果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重视。另一方面, 92.3%的教师希望定期举行针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只有少数教师表示“不希望”和“无所谓”,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支持对青少年定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和讲座,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

(6)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意愿调查

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采取什么方法最为有效,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提供了5种方式,分别是通过互联网、课堂和讲座、书籍、家长教育和其它。55.1%的青少年都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一半的被调查教师支持通过互联网进行道德教育;另外选择“课堂授课”和“书籍”的教师占到42.3%,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和青少年都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这种方式能给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规范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和日常行为。

4.吉林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对策

(1)提高教师网络德育的意识和水平。青少年受到网络信息的双面影响;一方面,网络世界的到来给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青少年积累知识、沟通交往提供便捷条件;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当代青少年的精神发展、道德成长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消极作用。教师首先要具备网络信息素养,能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履行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行为,只有提高教师的网络道德意识,才能促使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德育教育收到真正的实效。

(2)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开放性和匿名性使许多青少年出现困惑和失控;只有青少年在网络中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具有一定的自制力、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才能准确、高效地解读、评价信息。

(3)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德育氛围。学校校园网络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第二阵地,学校单独靠教育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校园网络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校园网络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处理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以增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效能。网络上庞杂的信息,对青少年正确地进行道德选择、判断有很大的干扰作用。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遨游空间;国家应通过制定规章制度,通过对信息通道的控制,抑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不利的环境因素。学校更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保证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4)构建“家校”互动的网络德育体系。就必须摒弃网络德育的单一模式,建立家庭、学校互动的网络德育体系,发挥整体德育优势和实现德育资源整合。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老师要启发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做好青少年引导工作,使青少年能够接受正确的网络道德思想,自觉地抵制网络上不健康、违法等不良信息的诱惑。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各类以网络道德为主题的讨论会、讲座、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使网络道德规范真正转化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要充分相信青少年自身,变包办式教育为自主式教育,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青少年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让他们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成长。

结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络深刻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以独有的平等、自主、开放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力军。单纯从网络的弊端方面考虑,完全阻断青少年的网络诉求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的加强引导和教育力度,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进而促进吉林省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高英彤,王在亮.美国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监管经验探析——以教育为视角[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1)

[2] 张茂聪. 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1)

[3] 谢晨.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的负面影响及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 2012(09)

[4] 何艳丽. 网络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J]. 新闻爱好者. 2011(20)

[5] 董蒙. 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途径[J]. 教育探索. 2011(08)

注:

本文为吉林省社科联2012年立项课题,课题编号:省联1201-7。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青少年现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