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研究

2013-04-29张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通过对温州市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现状的调查,总结和分析贫困生和贫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指导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贫困生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本研究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通过文献法、访谈和实例分析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工作做深入研究。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它的使命就是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人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近几年在以人为本的理论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比较少,尤其是高职院校针对2007年实施国家奖助学金以后,贫困生教育对策变化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从研究方法上看,贫困生教育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资料进行检索,获取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借鉴,通过访谈和实例分析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较少。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以后,传统的贫困生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难以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教育内容上,只注重经济上的助贫,不重视获得经济资助后的感恩教育;目标上,只注重政策的宣传教育,忽视对贫困学生的励志教育;方法上,手段单一、形式不多样等等,贫困生教育实效性出现了弱化现象。因此,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尤为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切实增强贫困生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2 贫困生和贫困生教育现状

2.1 贫困生的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坚持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制订严格的认定工作程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院(系)认定工作组、年级(或专业)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完成认定工作。通常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基本程序是“学生本人申请——辅导员(班主任)和同学评议——建立贫困生档案——院系筛选——学校认定”。其中辅导员和同学评议是核心和关键。高职院校应建立包括贫困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原因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贫困生档案制度。

2.2 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成因

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来看,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总体上表现为收入单一,生活困难,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部分贫困生来自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二是家庭成员身患有疾病或发生意外事故,有的是因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使家庭负债累累;有的因水灾、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家庭经济拮据。三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一方去世,造成无固定经济来源,或由于父母离异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支持。四是农村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多个子女同时在校读书,家庭经济更是无力支持。五是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不少家庭因此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或有工作但收入微薄。

部分贫困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自救”意识,不愿靠自己的努力挣得奖学金,不愿去勤工助学,认为从政府和学校那里得到资助是应该的,并因此产生依赖心理;有的贫困学生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无法通过自己工作获得收入,这也是贫困生无法脱贫的一个原因。

2.3 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

贫困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在承担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承受着经济上、生活上的巨大压力,部分贫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从年级分布上看,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大一时比较突出。随着环境适应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心理状态逐渐趋于稳定,但部分学生的消极心理仍很难缓解。根据调查,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尤为突出。

部分贫困生通过各级政府和学校的资助体系,精神面貌明显好转,整体情况较为良好,他们正在克服经济和心理上的困难,在学业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中培养自信,积极乐观,充分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机会。部分贫困生因学费、生活费没有保障,不得不克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花费,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尊心与自卑感相交织,自信心不足,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将来的前途产生怀疑,生活上悲观失望,学习上失去目标和动力。

贫困生多来自穷乡僻壤、经济拮据,性格比较内向、保守。他们与同学们交往很少,经常独处,不愿参加在集体活动,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圈很小,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贫富差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生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造成了部分贫困生严重的自闭心理。

3 贫困生教育的有效措施

目前,温州市的高职院校已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初步构建了以“奖、贷、补、减、免、助”为主要内容的助学体系,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助困体系仍然需要完善。

高职院校要在对贫困生科学认定和全面把握其思想状态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正当需要,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做好贫困生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贫困生在校期间能否安心学习、思想稳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要在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和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资料基础上,分析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和国家助学金的教育活动、贫困学生专项团体辅导和贫困生个别访谈等教育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贫困学生、从事贫困学生教育的辅导员和教师就“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工作”进行访谈,较为全面了解和分析贫困生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辅导员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营造较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谊,关心和爱护贫困生,尊重贫困生合理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为贫困生施展才华开辟道路、提供平台。

从调查中发现,56.71%的被调查贫困生希望得到身边同学的尊重,不把他们当贫困生看待;31.10%的贫困生希望身边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他们。高职院校贫困生作为学校里的特殊群体,更需要教育者的重视和关注,更应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

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工作,还应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分年级、分项目的教育对策,使贫困生身心健康、乐观向上、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图报,以增强贫困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比如,新生入学,进行国家助贫政策的宣传教育,让贫困生了解资助体系中的各项内容,明确要获得经济上的资助,应该具备的条件;在每一项助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贫困生进行分阶段的教育,国家助学贷款的申报、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申报、国家助学金的申报等工作环节中开展自强教育,在获得后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开展贫困生专项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贫困生中开展优秀贫困生与新生贫困生接对活动,举办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事迹专场报告会;举办勤工俭学招聘会。在三年级贫困生中开展实践活动,支持贫困生创业,举办各类针对贫困生的技能培训班,培养贫困生职业素质等。

作者简介:张煜(1976-),女,浙江丽水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硕士。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