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2013-04-29杨英俊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异面问题链直线

杨英俊

问题链是指问题与问题的精心连接与递进。构建、运用适当的问题链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索,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用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准则。所以在教学中,如能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设计并运用问题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设计问题链,在概念学习中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些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以至于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如果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载体,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链,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情境信息出发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则会另有一番课堂景象。

案例1:“异面直线的概念”的教学。

问题1: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何位置关系?

问题2:空间两条直线有何位置关系?

问题3:如图,直线AA1与CC1,DC与DB1,AA1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

问题4:利用原有知识能证明你们的判断吗?

问题5:观察各种实物模型,能判别异面直线并陈述理由吗?

评析:问题1是一个可以诱发知识回忆的问题,问题2是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两个问题仅仅相差两个字,需要阅读比较能力、类比联想能力,问题3要求学生建构一个正方体模型,判断直线的关系,问题4利用原有知识证明学生自己的判断,问题5观察各种实物模型,判别异面直线并陈述理由。这样通过丝丝入环、层层相扣的问题链,使学生对异面直线的概念逐渐清晰、生动,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迅速激发想像、刺激思维、诱发行动,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设计问题链,在命题探索中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问题链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编织成一组组、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梯度和逻辑结构的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案例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

问题1:你能求出Sn=1+2+22+23+…+2n-2+2n-1吗?

问题2:类比等差数列的求和,这个问题能用“倒序相加”法解决吗?

问题3:你对问题1的结果能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猜想吗?

问题4:把 Sn=2n -1与 Sn=1+2+22+23+…+2n-2+2n-1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5:怎样求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

评析:教材上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直接利用了“错位相减”法,但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看,他们很难探索出这种方法。这位教师在教授这节课时,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从学生认识问题的基本规律出发,利用一个特殊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作铺垫,通过猜想结果和比较分析,得出“错位相减”法,然后再把问题退回到一般,利用这种方法,学生便会很自然地推导出公式。学生在课堂中实实在在地经历和体验了公式推导的探究过程,提炼了数学思想方法,锻炼了思维品质,深化了理性认识。教师能把“现成”的数学变为“活动”的、学生能够自己建构的问题链,是教师“有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具体体现。

三、运用问题链,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我国数学教育家傅种孙先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几何之务不在知其然,而在知其所以然;不在知其所以然,而在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就是要知道如何想到这个结论和解证方法的,也就是要探索获取结论和方法的途径及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站在数学方法论的高度,通过设计并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加强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而且领悟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达到解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异面问题链直线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画直线
六种方法破解高考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空间角的求法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