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技能大赛折射的功利化倾向

2013-04-23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功利化名次职业院校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陈兆芳

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生的积极效应可以看出,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乃至引导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技能大赛热背后折射的一些功利化倾向:

“精英教育”倾向。由于技能大赛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因此各职业院校全力以赴抓竞赛,举全校之力抓大赛,有的以所谓“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的理论,组织技能强化班、兴趣小组、大赛训练组等一对一、多对一地进行技能指导,推行“精英教育”,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技能大赛,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极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学生身上,忽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这与国家开展技能大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应赛教育”倾向。由于技能大赛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追捧,个别学校和地方,只看奖牌和名次,给学校和老师下指标、定任务,而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赛的老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应赛代替教学”、“为赛而学”、“以赛代学”、“名次是唯一评价标准”等极端倾向凸显,从而走向“应赛教育”的误区。

“技能教育”倾向。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学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从以往职业教育注重传授理论而忽略实践,走向注重技能而忽略理论的另一种极端。

“公关辅助”倾向。由于个别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奖牌和名次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导致部分学校不惜代价争名次,甚至不择手段进行大赛“公关”,以此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夺金的概率,尤其在一些主观评判较强的专业和项目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虽然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但由此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这使比赛缺乏公平性和严肃性,从而挫伤师生参赛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功利化名次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排名次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