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脑共主神明”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2013-04-17王垲涵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心主髓海中医理论

鲁 艺,王垲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论著

·学术探讨·

从“心脑共主神明”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鲁 艺,王垲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心脑共主神明理论认为,脑髓为“神明”所居的物质基础,“心”主管“神明”的调节机制。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盈无损和调节机制的功能正常,人之神明活动才可正常进行,二者缺一不可。阿尔茨海默病是神明活动异常的典型疾病,故从神明之主的角度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同时结合肾精可化髓充脑的理论基础,重视调心补肾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神明;心;脑髓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年龄gt;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10%,并且在此后每增长5岁,该病的发生率将增加1倍[1],社会关注度很高。笔者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神明活动异常,故从“神明之主”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医理论基础,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应以调心补肾法为主。

1 神明活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1.1 “神明”的中医理论认识 中医学“神明”一词,含义有二:广义泛指统帅一切机能活动的能力和生命活动的外在象征;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为常人之态,任何一个因素导致这一平衡状态的破坏便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理论认识 中医学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痴呆”“健忘”“癫病”等范畴,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哭忽笑,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2]。《本草备要》记载:“人之记性,皆在脑中,老人渐忘者,脑渐空也”。《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又《灵枢·天年》言:“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矣”。这些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临床常将该病分为: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痰浊蒙窍证、瘀血内阻证[2]。

1.3 从“神明之主”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概括为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结合中医学相关理论,此病即为神明活动异常的典型疾病。根据中医学“治病求本”“审因论治”的治疗原则,对于神明活动发生异常的疾病,治疗必须追溯到“主神明”的问题上,从神明的调控元素和神明的作用规律中寻找病因病机[3],继而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

2 “神明之主”的争议及发展

2.1 心主神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灵枢·邪客》亦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神明之所舍也”等。在临证治疗时,历代医家运用心主神明的理论如清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等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可见“心主神明”的观点渗透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体现于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4]。

2.2 脑主神明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然认识到脑在神志活动中的重要性,如“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头者神之所居”“脑藏伤,则神志失守”等。很多学者提出并力倡“脑主神明”学说,同时将醒脑开窍、宁神益脑、益髓补脑等治法用于临床实践。“心主神明”体现了中医藏象理论对人体认识的生命整体观,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若强调“脑主神明”则唯恐有悖藏象学说的整体系统理论。故而相当多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一学说,从而引起相当长时期的学术争鸣。

2.3 心脑共主神明 近代医家张锡纯首倡“心脑共主神明”学说,认为:“人之神明,原在心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成”,神明有“元神”与“识神”之别,又有体用之分。明确指出神志活动的产生,是由脑而达于心,由心而发于外,所谓“盖脑中元神之体也,心中识神用也”[5]。后有学者[6]认为,“识神”在“元神”的支配下产生于脑,“识神”产生后又反作用于“元神”,通过“元神”支配“脏神”,如支配神、魂、魄、意、志、喜、思、悲、恐等。偏重“心主神明”或“脑主神明”的观点,皆因没有明确“神”与“明”的含义及“元神”与“识神”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有学者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及其在中医学理论形成中的发展过程的角度,探讨“神”的本质及其与心、脑的关系,认为神分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元神阴涵为本,藏于脑,本于肾;识神阳用为标,舍于脉,发于心。

3 “心脑共主神明”的理论实质及意义

“心脑共主神明”实指“脑”作为髓海是“神明”所居的物质基础,因五脏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是脑神髓海充足,脑主元神功能正常的前提[7],故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心”主管“神明”的调节机制。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盈无损和调节机制的功能正常,人之神明活动才可正常进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年老则肾气衰,肾之阴精阳气不足,精髓无以上冲于脑,髓海空虚,不得濡养,故记忆减少、神机不灵;年老脏腑功能日益衰减,则水津输布、气血运行失常,继而生痰生瘀导致体内病理产物积聚增多,积聚的病理产物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耗伤脏腑经络,败坏形体[8],最终使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调控机能失司,故神机失用。正是因为物质基础的缺损和调节机制的失用最终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以呆、傻、愚、笨等异常神明活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从“神明之主”的角度出发,心脑共主神明理论恰好解释了阿尔茨海默病神明活动异常的原因,也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因病机。继而根据“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气血津液的精华化为肾精,为髓化生之本源,主补益脑髓而濡空窍,髓者以脑为主,因称脑为髓海”以及“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等中医理论可知,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充脑以补益脑髓;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脑髓的盈亏[9]。因此,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神明作用的物质基础亏虚缺损是明确的,补肾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并当在此基础上,结合调节心神,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神明活动异常的基本病机与神明作用的物质基础发生改变及其调节机制异常密切相关,其核心便是“心脑共主神明”这一中医理论。该理论可以更为全面地阐释神明活动领域的基本问题,同时也为临床治疗开阔了思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当重视调心补肾的方法, 并恰当运用相应的药物,以期取得理想的疗效。

[1]Satyabrata Kar,Stephen P.M.Slowikowski,David Westaway.Interactions betweenβ-amyloid and central cholinergic neurons:implication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Psychiatry Neurosci,2004,29(6):427-441.

[2]周仲瑛,金实,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0.

[3]任志云.“神明及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初探[J].中外医疗,2007,26(19):60-61.

[4]周美启,周逸平.“心主神明”探要[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4-6.

[5]章薇,严洁.试论中医心脑与“神明”[J].中医药导报,2003,9(1):11-13.

[6]朱向东,田文景,李兰珍.“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15-17.

[7]王夏云,杨关林.再论“心主神志”与“脑主神志”[J].吉林中医药,2009,29(2):100-102.

[8]苏芮,韩振蕴,范吉平.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5(5):743-744.

[9]李国菁,王行宽.中医对脑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10,30(8):647-648.

OnDirectiveSignificanceoftheTheoryofMentalControlbyHeartandBrainforTreatmentofAlzheimer’sDisease

LU Yi,WANG Kaih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Beijing 100029,China)

According to TCM theory,mem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rt and brain.Heart monitored learning and consciousness which is important to memory while the brain is the substance foundation.Only both heart and brain work in order can memory and consciousness be functional.Alzheimer’s disease is a typical disease which characterized by memory disorder,so in this way,to modulate the physical function of heart and tonify kidney which the essential mass of brain are potential clinical treatment thoughts.

alzheimer’s disease;memory;heart;brain

R255.2

A

1003-5699(2013)12-118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623);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11001312000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026087)。

鲁 艺(1978-),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对神经退行性病变及精神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2013-08-05)

猜你喜欢

心主髓海中医理论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思路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