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2013-04-13王文婷

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区国民经济增量

王文婷, 龚 健,2, 赵 亮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2. 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土地整理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王文婷1, 龚 健1,2, 赵 亮1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2. 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研究目的:构建具有土地整理行业特征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和方法,为项目可行性提供更直观、准确的依据。研究方法:有无对比法、增量分析法。研 究结果:(1)从国民经济角度,将土地整理前后产生的效益费用划分为直接经济效益与费用和间接经济效益与费用,界定了效益与费用的测算内容及量化方法;(2)确定了土地整理行业的国民经济调整参数,其中社会折现率为8%,影子汇率为1,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8;(3)对湖北省鄂州市涂家垴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项目实施后经济净现值为9014.69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43,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土地整理项目在进行效益评价时,应侧重考虑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与费用,基于行业特征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可为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效益评价提供更科学全面的评定方法。

土地整理;国民经济评价;经济效益;经济费用

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在其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经济评价多以财务评价为主,国民经济评价应用很少,且定性描述类多,定量指标少[1-5]。财务评价是指单纯从企业财务角度,根据项目直接发生的收支情况考察其盈利能力,而土地整理项目作为政府公益性项目,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远不能代替它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1,5]。国民经济评价相比财务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虑项目对全社会的国民经济贡献,因此运用国民经济评价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更加合理和全面。国内学者关涛[6]等将国民经济评价方法运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并通过“有无对比法”量化了多项间接效益评价因子,但未剔除国家转移支付并且未考虑影子价格调整等。因此,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完善间接增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行业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重要参数,准确测算经济效益,为土地整理项目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土地整理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识别

1.1 经济效益与费用划分

土地整理是在土地原有的基础设施上进行的,属于“改扩建”项目,可用“有无对比法”进行评价[6],按照增量分析、考虑关联效果、剔除转移支付原则[7]。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特点,将土地整理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划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费用、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费用,由于间接经济效益和费用不易划分,又可将其理解为间接经济效益的负值,故将间接经济费用划入间接经济效益中。土地整理实施前后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详见表1。

表1 土地整理实施前后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划分表Tab.1 Bene fi ts and costs of national economy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1.2 直接增量效益、费用的组成和测算

1.2.1 直接增量效益 具体包括:新增耕地带来的生产收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使得农作物单产提高带来的收益等。体现在现金流上,直接增量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式1中,CI1为总直接增量效益;Vj为第j年新增收益值(新增耕地的净收益与原耕地产量增加而产生的新增收益);t为项目计算期限; is为社会折现率。

1.2.2 直接增量费用 直接增量费用是指土地整理项目有无实施情况下的直接经济费用之差,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CO1为总直接增量费用;O1为有项目时的预算投资(假设理想情况下资金投资在第一年年初已完成拨付);P1j为有项目时第j年的运营生产费用;P2j为无项目时第j年的原有设备维护及改造费用。

1.3 间接增量效益、费用的组成和测算

按照表1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划分内容,对间接效益和费用进行量化[7]。

1.3.1 农业灌溉增量效益、费用 经过土地整理,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按式3进行计算:

式3中,E农灌为农业灌溉增量效益、费用;a1、a2分别为土地整理前后每公顷耕地、园地年均用水量;s1、s2分别为土地整理前后耕、园地面积;p为每立方米水量的价格,根据项目区当地的物价水平确定。

1.3.2 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业、交通运输业的间接增量效益、费用 项目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产 量,增加项目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收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计算公式见表2。

表2 农产品产量增加产生的多个产业间接效益计算公式表Tab.2 Three industries’ indirect bene fi ts brought by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outputs

1.3.3 旅游业发展产生的间接增量效益 土地整理为当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其增量效益计算如下:

式7中,E旅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间接增量效益;P旅为项目建设初期,项目区内农业生态旅游的游客总数;k1、k2分别为有无项目时,项目区农业生态旅游游客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V消'、V消分别为无项目时,每位游客的平均消费额;r利'、r利分别为有无项目时,项目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平均利润率;V新j为项目计算期内,当地居民新进入旅游业,第j年参与旅游服务经营获得的纯收益。

1.3.4 对当地居民产生的社会保障增量效益 基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土地整理可为当地居民带来养老保障、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增量效益[9]。根据项目区新增耕地、人均可分摊的耕地面积确定土地整理可“保障”的人口数,按性别、年龄的不同将居民划分3种类型,一般而言,0—15岁划分为被抚养人口;男性15—60岁,女性15—55岁为基本人口;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为保养人口。根据人口类型由此计算 土地整理带来的社会保障增量效益,见表3。

表3 土地整理实施后产生的社会保障增量效益计算公式表Tab.3 Incremental social security bene fi 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1.3.5 生态增量效益 以Costanza等的研究成果[11]为基础,将生态服务系统划分为多个类型。由于项目区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的增加已体现在直接增量效益范畴,同时,土地整理并不影响项目区人口和禽畜废弃物及建设垃圾的数量,因此土地整理生态增量效益不包含食物、原材料生产和废物处理三项内容。具体见表4。

表4 土地整理生态增量效益评价因子Tab.4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incremental ecological bene fi 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参考谢高地[11]等研究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评价方法,通过测算整理前后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增量效益即为整理后的生态服务效益与整理前生态效益的差值。生态增量效益为正,表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增量效益为负,表示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项目规划设计时要通过规划布局加以调整和优化。公式如下:

式11中,E生为土地整理后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增量效益;Vij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i代表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等10种地类;j代表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等5项生态系统服务类型); Ai、Ai'分别为项目区整理前后第i类土地类型面积。

1.3.6 间接增量效益、费用 综上所述,项目间接增量总效益CI2即为所列各项之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见式12。在具体测算中,应酌情选取有代表性地和对项目区产生明显增量效益的指标。

2 土地整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调整与指标

2.1 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调整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中的规定,结合土地整理行业特征,明确评价参数如下:(1)社会折现率,取《方法与参数》推荐值8%。(2)影子汇率,考虑土地整理项目中不涉及进口设备,影子汇率 换算系数取1。(3)影子工资换算系数,《方法与参数》推荐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中,非熟练工人为0.25—0.80,其他参照当地市场价格确定。按照土地整理行业发展状况其系数取0.80。(4)影子价格,经济作物影子价格按影子价格换算系数0.90计算,建筑工程影子价格换算系数按《方法与参数》推荐1.10计算。

2.2 土地整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计算指标

当前土地整理项目暂不涉及外汇效果分析,故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主要采用动态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经济净现值法(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法(EIRR)和效益费用比法(RBC)等[7]。

3 鄂州市涂家垴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3.1 项目概况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项目区位于涂家垴镇中南部,涉及12个自然村。项目区微地貌属丘陵,地形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耕地土层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灌溉能力差,主要靠天然降水和零星分布坑塘蓄水灌溉,无配套的灌溉设施。部分地区严重缺水,项目区内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实测数据及现场踏勘,项目区总面积2326.46 hm2,建设规模1400.67 hm2,项目区耕地总面积占建设规模的37.68%,其他农用地面积148.66 hm2,占建设规模的10.61%,园地面积1.81 hm2,林地面积598.53 hm2。通过统筹安排及合理规划,经过土地整理,归并零星田块和整理部分废弃沟渠道路,开发宜农荒草地等,耕地由原来的527.73 hm2增加到950.73 hm2,净增耕地423 hm2,新增耕地率达30.2%。

3.2 基础数据及财务估算

项目于2012年10月开工,次年9月竣工,工期1年,效益评价期10年。项目为省级投资,总预算投资4200.14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3645.11万元,设备购置费58.47万元,其他费用414.20万元,不可预见费82.36万元。

3.3 费用与效益的调整

利用上述确定的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参照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和影子价格调整方法,对涉及变动的劳动力工资、经济作物价格、建筑工程费用进行调整,由此投资总预算由4200.14万元调整为4570.50万元,该值为调整后的工程施工费与其余各项之和。按照剔除政府转移支付原则,扣除投资预算中理应按照国家综合税率3.22%缴纳的税金。由于项目区内进行开发的土地多为低效残次林,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故不考虑土地开发的机会成本。综上调整,投资总预算由4570.50万元调整为4423.33万元,即调整后的预算投资=[(3645.11+58.47)×1.1+414.20+82.36]×(1-3.22%)=4423.33(万元)。

3.4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423 hm2,新增园地83.47 hm2,根据鄂州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及现场踏勘资料,明确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内农作物产量变化,见表5。

综上,计算原耕地每年产能提高效益,新增耕地和园地每年产值效益,得到原耕地年产能提高效益269.74万元;新增耕地年产值效益538.20 万元;新增园地第3年产值效益1325.17 万元,第4年为2366.37万元,第5年开始正常生产,产值效益为4732.75万元。依据式1,新增直接经济效益=(269.74+538.20)/8%×[1-1/(1+8%)^10]+1325.17/(1+8%)^3+2366.37/(1+8%)^4+4732.75/8%×[1-1/(1.08)^6]=30091.59万元。

表5 项目区主要作物产量变化及价格情况表Tab.5 Production changes and prices of main crops in project area

3.5 新增直接经济费用的计算

新增直接经济费用的计算涉及项目总预算投资、项目有无情况下各年运行成本、农作物年耕种成本的变化,见表6。由此计算各项费用,得到:新增耕地每年生产费用634.50万元;新增园地第1年生产费用3898.05万元,第2年701.98 万元,第3年1034.19万元,第4年开始每年新增园地生产费用为1263.74万元。

实施项目的经济费用=4423.33+(634.50+132.53)/8%×[1-1/(1+8%)^10]+3898.05+701.98/(1+8%)^1+ 1034.19/(1+8%)^2+1263.74/8%×[1-1/(1+8%)^6]= 20846.96 (万元)。

若不实施项目,为维持原有生产规模,并涉及对相关原有设施进行维护和购买,在项目计算期内,按每年15万元进行计算,折现后为100.65万元。依据式2,得出新增直接经济费用为20746.31万元。

表6 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经济费用一览表 单位:104元Tab.6 Economic costs list before and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 in project area unit: 104元

3.6 新增间接经济效益/费用的计算

根据前文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项目实际和数据情况,选取节水增量效益、生态效益作为间接效益计算,该项目的间接效益不涉及影子价格,故不进行价格修正。

3.6.1 农业灌溉增量效益 结合涂家垴镇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耕地灌溉用水,得出土地整理前每公顷耕地平均用水量为1.2×104m3实施后减少后为0.8×104m3/hm2。根据踏勘资料,项目区采用由当家塘蓄水的方式进行漫灌,其灌溉用水每立方米的综合价格为0.01元(鄂州市自来水标准2.75元/m3)。依据式3,得出年农业灌溉增量效益为1.62万元。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农业灌溉增量总效益=1.62/8%×[1-1/(1+8%)^10]=10.87万元。

3.6.2 生态增量效益 依据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成果,结合项目区地类变化,测得生态增量效益为-341.46万元,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该项目的实施降低了项目区内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来说,为支持更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虽下降,但仍处于可接受范围,为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该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应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3.7 评价指标计算

由上文结果,编制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得出:经济净现值(ENPV)为9014.69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08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7.20年;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6%;经济效益费用比(RBC)为1.43。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净现值(ENPV)数值远大于0;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高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效益费用比(RBC)大于1,国民经济效益较好。同时,按照现行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评价只考虑直接资金投资和收益,计算得出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1.07年,而基于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得出的投资回收期大大低于该值。比较现行土地整理项目评价只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和费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更加全面、科学,更有利于土地整理项目决策和管理。综上所述,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视角来看,切实可行。

4 结论

(1)通过“有无对比法”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合理划分增量效益与费用,全面考虑土地整理项目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2)通过涂家垴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实证研究,对比现行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综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并量化计算,考虑影子工资和影子价格调整,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有可操作性。(3)国家将土地整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地整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价方法体系,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科学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土地整理项目有关效益和费用的组成和测算方法是基于典型项目进行的研究,构建客观、合理和可操作的效用和费用指标应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References):

[1] 于铜钢.土地开发整治效益评价方法与其指标系统的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1991,(4):311 - 314.

[2] 李晶.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土地整理为例[J] .资源产业,2003,(5):35 - 37.

[3] 范金梅.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J] .中国土地,2003,(10):14 - 15.

[4] 李敏,赵小敏,龚绍奇,等.土地整理中土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 - 143.

[5] 谭术魁,彭艳丽.农村土地整理效益预测模式构建[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53 - 59.

[6] 关涛,慎勇扬.土地整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46 - 149.

[7] 李南.工程经济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 姚俊.基于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区域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测算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10):4597 -4599.

[10] Costanza R. d’Arge R, et al. The value of eht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 Nature, 1997,(387):253 - 260.

[11] 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等.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 . 自然资源学报,2008,(5):911 - 919.

(本文责编:戴晴)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on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WANG Wen-ting1, GONG Jian1,2, ZHAO Liang1
(1.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 Leg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Wuhan 430074, China)

By building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feature of land consolid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so as to provide more intuitive and accurate feasible basis. Comparison method and incremental analysis was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considering shadow wages, shadow prices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national economic adjustment parameters of land consolidation was clearly defined. This paper further expounds and 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methods by means of combining a specific example, i.e., the project of low-hilly land transformation in Ezhou, Hubei provinc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mprovi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feasibility studies and benefit evaluation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land consolidation;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economic benefit; economic cost

F301.24

A

1001-8158(2013)12-0080-07

2012-11-01

2013-07-08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基金(12CGL0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基金(12YJC6303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L110244)。

王文婷(1989-),女,江苏昆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E-mail: wangwenting99@hotmail.com

龚健(1977-),男,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E-mail: gongjian@cug.edu.cn

猜你喜欢

项目区国民经济增量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