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013-04-12朱军华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政治

朱军华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政系,新疆阿拉尔843300)

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主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对教育客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教育客体形成教育主体所需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古往今来,一切国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重视人的思想工作。

目前,我国处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至上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冲击意识形态领域,并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享乐主义思想、颓废文化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干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面对新形势,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要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能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党的忠诚,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面临着新的使命:要积极探讨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信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础条件

1.1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提到他们在中学阶段学习过一些相关的课程,不希望老师满堂灌,也不希望老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面面俱到;他们希望老师结合实际对一些章节精讲、细讲,对某些章节知识点可以弱讲、少讲。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的触网率很高,他们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思维活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授课中,要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善于捕捉信息,从生活中发现好的素材,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结合各章节的知识要点收集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案例,做到内容常新。这样在课堂中学生会感到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案例,让学生探讨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社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不良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探讨的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做相应的总结,及时澄清少部分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认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体味人生哲理,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2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要有生动性、启发性,富有哲理性。据笔者调查,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较单一,在上课中不能对所讲授课程做深入透彻的讲解。所以,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作为教师就要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经济学、法学、自然科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功底,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口才学,以及历史和地理等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多角度地去启发学生,在授课中才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做到因专业而异,因材施教。比如讲解某些章节知识点时可以选用与相关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案例,这样就会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让学生在听课中感受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增强教学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多。由于双方缺乏交流,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能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疏导,在授课中对一些问题只是泛泛而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大部分教师来自内地,他们对新疆的民情、区情的认识不深,多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所以,学院常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观周边团场,走进社区熟悉民情和区情,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又让教师掌握了第一手丰富可靠的教学材料,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打下了基础。

另外,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教学与科研互补,认识科研的重要性。为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积极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并从制度层面制定科研奖励办法。比如,塔里木大学在这一方面就制定了详细的科研管理制度,极大地鼓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2 教育客体积极的态度和内在的求知驱动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现在高校学生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虽然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人才竞争激烈,但他们涉世不深,阅历浅,还未走向社会,没有真切地体验到生存竞争的压力。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假设性,当谈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时,他们情感也带有这种特性,仅停留在表层的认知上。所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他们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以一种被迫接受的态度来学习,这就难以激发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进行积极而深入的思考;教师的讲解往往也很难引起他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以及情感的共鸣。所以引导教育客体改变消极的态度,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2.1 让学生的成长与现实相结合

当今大学生由于没有生活的内在压力,因而难以产生教师所期望的学习需求。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革命圣地、走进社会。生活即教育,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去聆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正确的态度和真实情感的引发离不开现实的土壤,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和实践可以改变他们狭隘的认知,从而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2.2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还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见识、阅历进行教学,阐述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对社会的见解。这种言传身教式的教学具有生动性、真实性、现实性的特点,而且说服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较真实地感知社会的现状和变化,进而思考自身的存在状态,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思考中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迫感,进一步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自己的灵魂,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用理性的观点审视自身和社会。这样的教学引导是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的催化剂。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受教育者;但从人的角度看,学生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可以将就业、创业、恋爱、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同相关知识内容结合起来,纳入课堂讨论中,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平等、民主、亲切、活跃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根据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即兴演讲,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些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自己动手做PPT,分组相互交流学习。也可以运用案例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人、培养人、引导人、教育人的教学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外部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良好的实效性,还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高校校园环境,酿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一流的高校硬环境。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净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要与当地文艺、新闻媒体等部门联合,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去改变人们落后的观念。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影响力。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开辟专栏,积极宣传和报导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的先进事迹,形成学校育人、社会育人的全方位育人的社会环境。

3.2 优化高校软环境

首先,要美化校园环境,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优雅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遐想,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载体传播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染中,可以进一步纯净心灵,提升思想觉悟。

3.3 加强高校硬件环境建设

积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者利用假期到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学习考察,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建立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要从整体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首先,可通过举办院系之间的联谊会,或者全校范围内的活动,比如才艺表演、歌唱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通过社团组织,比如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讨协会,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相互感染,形成一种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引导教育客体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开启他们内在的求知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0,294.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政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