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师范专业“三导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4-12白洪波金成玉

关键词:客座师范高职

白洪波 金成玉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所以教育发展的好坏至关重要。高职师范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使命,关系人才的未来发展和潜力,所以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不容忽视。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1]20。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2]35。本文所提出的“三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指的是在高职师范教育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聘请教育专家和名师进校作为客座讲师,三方共同努力,以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幼儿教育师资力量。

“三导师”即学校教师、实习单位教师和客座讲师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教师。学校教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实习单位是知识的实践场所,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课堂里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起着指导性作用;客座讲师是学生思想的指路明灯,对学生成长起着促进作用。学校教师、指导教师和客座讲师三者在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同时,三者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师范专业的学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 现行高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行高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见习和实习的不足,以及学生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等。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课程向来被认为是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3]240。基于学生入学时基础薄弱的问题,高职师范教学一般都重视理论教学。诚然,理论课的教学可以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部分学生顺利升入本科。但毕竟专升本的名额有限,多数学生还要参加应聘,寻找就业的机会,而且过多的理论容易让一些本就不擅长理论学习的学生心生厌烦情绪,消极上课。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实践课只是虚设,没有受到任课教师的重视。

学校教育里师范类课程科目较少,看起来跟其他专业区别不大,忽视师范的专业特点。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1级英语教育专业为例,除了师范专业必修科目教育学和心理学外,只有教学法科目属于师范类课程,且只有60学时,占专业必修课的5.06%,比例很低。教师职业尤如医生、律师等职业一样,否定其师范的专业性必然降低教师的质量与规格[4]58。学生对很多教学方法和实用技能了解甚少,教学基本功薄弱,应聘试讲时不知道如何控制课堂,往往以失败告终。

知识面狭窄,发展后劲不足。为了拓展学生视野,高职师范专业除了开设必修课,也开设了一些选修课。但是选修课范围较窄,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208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8%,比例较低。而且有些选修课在第二学期就开设,学生还未完成基本的专业课程,势必影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2.2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质量不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师范专业一般都有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教育见习在前四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一周,前两次在校内见习,后两次在实习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一般是四周,在实习学校进行。由于见习和实习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很多学生不知道见习和实习该做什么,到实习学校后找不到自己该做的事。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所以教育见习和实习只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2.3 学生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学生刚入学时,带着对教师的崇高敬意来学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枯燥的学习和不很强的意志力,使他们渐渐忘记自己的梦想,忽略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使命感,于是学习倦怠,遇到问题不求甚解,使他们离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渐行渐远。总之,缺乏教师职业的热爱无法激起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 “三导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鉴于高职师范专业的以上不足之处,我们提出“三导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外聘中小学教师、专家等组成的客座讲师三方共同努力,促进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教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 合理地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体系中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为人才成长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习得知识,为以后工作和学习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适应师范的专业特点,体现师范的专业特色,因此更好地培养学生。

3.1.1 把实践课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现在各专业平均每学期的周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0至22学时之间。既然总的课时数是一定的,就要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的比例,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要真正地进行实践,让学生体会讲课的乐趣,发现自身的不足,切实地得到锻炼和提高。还有一些公共课课程或是专业课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既减少了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了解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便在教学实践时找到合适的理论进行指导,进一步深入地学习。

3.1.2 增加师范类课程的数量

师范专业要突出专业特色,即增加师范类课程的设置。由于高职师范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或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因此除了基本的教学法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讲课用到的实用知识,如简笔画、音乐简谱、中小学课程研究等课程,让学生对所教的对象有更多的了解,对课堂有更多的准备。

3.1.3 合理配置增加选修课程

增加选修课的数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又有所特长,为成为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除了公共选修课外,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修课的设置和安排。如教育专业可以设置与中小学课堂密切相关的中小学生心理学、中小学生教育学、教具制作等讲座或是课程。除此之外,选修课应该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年是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第二年除了专业课外开始进行选修课,这样在学生对自己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可以减少选择的盲目性,真正把选修课落到实处,以扩大知识范围,拓展视野。

3.2 强化教学实习环节

实习是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延伸[5]98。师范教育的学生都是要经过实习的环节,这是师范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虽然学了很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缺少了实践磨练犹如纸上谈兵,事倍功半。教育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到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教学特点,磨练讲课技能,实施教师管理,进行教学创新,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

3.2.1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教育见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发现课堂上教学的问题以及成功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学生回到学校后带着疑问学习,以使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和主动性。为了避免学生见习或是实习的盲目性,在教育实习和见习之前,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进度,给学生布置见习或实习的内容、侧重点和应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见习或实习,这样学生才能有所侧重,有所收获。

3.2.2 设置固定的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

固定的带队教师便于与实习学校沟通,联络感情以便开展工作。而给学生指派固定的指导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指导,避免不必要的见习或是实习内容重复。

3.2.3 进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熟练地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农村或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让学生在那里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以让农村或是偏远地区的小学有专业的教师来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应付课堂突发事件能力等,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顶岗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实习学校来说也是一个解决师资的途径,对双方都有益处。

总之,实习是重要的实践途径,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磨练教学技能、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以及探索前沿的教学教改活动。

3.3 发挥客座讲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教师的作用,即传授道理,讲授课业,解决疑惑。名师在育人方面往往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能促进学生更快地成长。

3.3.1 聘请教育专家、名师和学者进校作为客座讲师

客座讲师丰富的社会经历、广博的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对教师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只有学生产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才能够甘愿付出,无怨无悔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邀请基础教育名家、中小学名师、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来到学校当客座讲师,通过开办学术讲座,展示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或是交流教学感悟,能够让学生对教学有独特的理解,促使他们思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前沿动态,便于学生与课堂教学接轨,与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接轨。

3.3.2 让刚参加工作的优秀教师走进校园,定期给学生举办讲座

这些教师本身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有深刻的教学体会,经过了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心理历程。他们的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成长过程,通过分享,体会教学活动的酸甜苦辣,为即将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

总之,“三导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探索,旨在为高职师范教育专业提供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10):20~22.

[2]陈德清,刘安华,高仁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7):33~35.

[3]郭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J].文教资料,2009,(27):239~240.

[4]王世枚,谭志松.民族院校中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5):56~61.

[5]王世民.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96~98.

猜你喜欢

客座师范高职
客座编辑团队介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难熔金属》专辑客座主编寄语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专栏客座主编简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厦航机队 Fleet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