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广东精神”在大学生德育中的有效运用

2013-04-12李芳

关键词:广东诚信人生

李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是在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的。这是广东人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念,是建设幸福广东的精神力量。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要求。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较多不良倾向。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在大学生职业评价标准中,“经济收入高”位居前列,而“满足社会需要”位居最后。近五成的学生认为,“跳槽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安贫乐道是无奈的选择和懦弱无能的表现”。当代大学生们更看重“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1]。从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可以体会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笔者以新时期“广东精神”为依托来探讨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运用。

1 培育“厚于德”的为人胸怀

厚于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达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滋养万物,要心胸宽广不计个人得失,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于德”,这是广东近代以来的真实写照,它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开放包容,对不同族群的相互接纳、和谐共荣,同时也体现了广东人尚德、宽厚的道德情怀,展现了广东人做事德为先、做人德为上的道德理念。这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对时代精神的概括,它已成为引领广东前进的精神标杆。“厚于德”的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很强的适用性。

1.1 做事德为先,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

自强不息是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一个人要实现人生价值,完善人生理想,达到人生目的,就必须在确立理想志向的同时,发奋努力,孜孜不倦。若非如此,所谓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生目的只能是空谈。因此,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对大学生未来达成人生目标、完善人生理想至关重要。

要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在理论学习方面,首先要引导他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增强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方面,要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挑岗位,能吃苦、不怕累,工作上兢兢业业,培养务实的职业道德。

1.2 做人德为上,培养大学生厚德载物的健康人格

厚德载物是指高尚的品德像大地一样宽厚,容养万物。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高校必须肩负起这个历史重任,对学生作出积极引导。

1.2.1 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金钱道德观

正确的金钱道德观念的形成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金钱观对人们行为的支配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应注意对大学生开展正确的金钱道德观的培养。通过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事例,帮助学生明白“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的道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浪费行为,并自省应该如何从日常一点一滴的生活行为中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摈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确的金钱观念。

1.2.2 用成功人士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或企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以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人们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确实需要更多的技巧。要让大学生们明白奉献本质上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恰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因为人们在奉献自我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自我牺牲,在这种道德践行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不是失落和痛苦,而是满足和幸福,这便是奉献的价值。高校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奉献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建立“诚于信”的处世准则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即待人处事要有信誉和信用,做到真诚、有信。这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和社会和谐的基石。诚信是广东精神的重要写照,“诚”即诚实、诚恳,这是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这是主体“内诚”的外化,具体要求主体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几千年来,诚信成为中华民族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根本。在广东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诚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广东的时代精神。而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从思想根源上杜绝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极为重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既是他们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学生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的兴旺发达,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1 在理论上强化,培养学生正确的诚信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诚信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有所影响。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诚信认识和诚信价值认同,树立起正确的诚信观。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从内心深切地感受到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培养明辨是非、践约守信、诚实做人的能力,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信美德。

2.2 在实践上引导,培养学生诚信的行为习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就是说,做人如果无诚信,则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什么事也做不成。的确,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通,国无信不稳。诚信需要身体力行,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该从学生入校开始做起,高校可以制定学生的诚信条例,对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的不诚信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将这些规定印制在新生守则中,在报到之际发给新生,并建立荣誉制度,新生入学时,都要在荣誉守则上签名,做出学术诚信的保证,如果未签署此承诺书,就不能注册入学。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举行一些学术诚信活动,让每位新生在签署学术诚信保证书的时候阅读此诚信条例。通过将诚信教育同诚信管理相结合,加强诚信管理,特别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诚信制度、诚信机制和诚信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 树立“敏于行”的行动理念

“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要注重实干,敏动善行。“敏于行”突出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特质,是岭南地区的地域精神。地域精神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气质,它构成了一个地方文化精神的独特风貌,是文化精神的亮点和品牌。“敏于行”、重实干的精神是广东人引以为豪的地域文化特质,也是推动广东未来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广东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之地,较早受到了西方自然科学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历史上便形成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做事行动敏捷的行为特征。思维上求真务实,行动上敢为天下先,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市场经济的奇迹。因此,高校在校园推行“敏于行”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敢为天下先和开拓进取的行动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3.1 树立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行动理念

人之立于世,应该有梦想地活着。但如果只顾去做梦,而不根据实际,真正行动起来,势必将事倍功半。因此,树立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行动理念要引导大学生立足客观现实,尊重客观实际,把握客观现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高校要引导学生根据客观实际,确立学习原则,制定学习措施,确保自己学习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养成按规律办事的习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规律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认识规律就意味着尊重实践、尊重事实,意味着求真务实。因此,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脚踏实地,积极接触社会,品味社会的酸甜苦辣,在理想的推动下,多进行社会实践,树立自己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为未来职业中激烈的社会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3.2 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基、力量之源。商朝汤王的洗澡盆里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个字,后来《大学》又对之作出进一步阐述。就是说如果每天能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如今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包括学习方法也要创新。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新是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核心。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习过程转换为吸收过程、转化过程、创新过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才是其争夺焦点,国家兴旺发达需要高素质人才,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兴旺发达[2]。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是继承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新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有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引导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通过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来营造创新的氛围。其次,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再次,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进行顶岗实习,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最后,让大学生把创新当作他们的任务和作业。为此,高校应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创新性思考,把创新和思考当作学习任务的内容来完成。

[1]胡泽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J].教育与职业.2005,12(11):61.

[2]陈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及培养机制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2):175~178.

猜你喜欢

广东诚信人生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广东舆情
独一无二的你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