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外包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提升

2013-04-12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3期
关键词:外包分工离岸

■李 雪(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57)

基于服务外包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提升

■李 雪(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57)

随着中国加工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不断遭到挑战,发展服务外包以助推中国经济,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国际外包的承接国,中国是否能够通过主动获得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关键是保证该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人力资本的存量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实现。基于此,本文分析通过提高服务外包水平以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

服务外包 人才短板 国际分工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进一步恶化

二战后,世界贸易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贸易理论上体现为由产业间贸易理论发展到产业内贸易理论。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国际分工逐渐深入到产品内,即不同国家在同一产品的不同层次上分工,即发达国家占据了同一产品的高端层次,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占据同一产品的低端层次,反映在贸易理论上即垂直产业内贸易理论。如果一国进口高端产品出口低端产品,称之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出口高端产品进口低端产品,称之为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出口和进口商品类似,称之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形态。

显然一国如果以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形态参与国际分工,那么这种国际分工地位是有利的。这样就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形态来研究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施炳展、李坤望(2008)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七个国家的总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比重得出:中国产业内贸易以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有增加趋势;发达国家以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和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比重相对稳定;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高达50%;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达50%-70%。由此可见,美国占据了国际分工的最高端,其他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分工的中端,而中国占据了国际分工的低端,因此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不利。尽管在2011年中国商务部官员也曾指出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自有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个别产品上)缺乏规模效应;产值的增加主要依靠的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全球生产链参与环节的扩展也很难说来自于生产环节。由此,我国制造业的总体产量相当大,但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多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组装以及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只能获取少量的加工费用,所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充当着跨国公司的海外“加工基地”。从国际分工地位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目前扮演的还不是真正的“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的角色,“中国制造”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服务外包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一)服务外包体现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也称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个大趋势: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大大增强,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外部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性不断深化。服务外包就是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指将本公司非核心的业务以商业合作的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一旦服务外包实现了跨境,那就是服务外包的离岸,有时也称为国际服务外包。从本质看,就是资源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的结果,是各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产物,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全球化进程的体现。在服务外包的两种交付方式中,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半数以上的欧美公司计划将更多服务外包到海外。

(二)中国承接全球服务外包的可能性

中国服务外包虽然起步较晚,但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提出,虽然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综合实力相对逊于印度和爱尔兰,但中国以自身特有的优势,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兴的外包中心。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快速增长,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11年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占全球的23.2%,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这将有助于中国逐步实现从制造型经济向制造与服务并重的经济模式过渡。

通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

(一)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

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离岸服务业外包,对于创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正向影响。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外包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外包培训。在离岸服务外包中,发包方通常要对接包企业进行知识培训以满足自身的技术标准、管理与质量要求。这种培训直接提高了本土企业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为本土培养了一批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储备。Patricia Carrillo (1996)研究证明,技术转移需要协同效果,随着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东道国企业之间技术差异将逐渐趋同,FDI技术外溢效应在大大增强。Ngo Van Long(2005)的研究也认为,服务业离岸外包可以产生外溢效应使东道国企业获益,主要是通过外包企业对承接国的雇员培训而带来的。王晓红(2007)在对中国设计行业外包30家企业的调研中发现,承接跨国公司外包业务对于提高本土设计公司的技术管理水平、设计师素质、公司品牌、积累国际化经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跨国公司设计要求高,迫使本土公司提高设计水平,各项指标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设计产品价值链也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二是人才流动。即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中的人才流动会使技术外溢产生乘倍放大效应。因为,承接方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时,大多聘用或直接接受国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派入,使本土公司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这样,本土人才就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本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获得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管理技能。随着接包国人才在市场资源配置的驱动力下流动的不断加强,技术外溢效应就会随着这些人才的流动而得以扩散,从而对本国该产业的价值链提升产生正面影响。三是产业关联。由于设计研发、金融后台、物流、市场营销等大量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大量为本土制造业服务,由此推动本土制造业水平提高,带动国家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产生技术外溢效应。

(二)通过技术外溢提升分工地位的理论前提缺失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很明显,服务外包无论通过何种机制最终使得一国国际分工地位实现提高,都是间接形成的。例如喻美辞(2008)借鉴Romer(1990)的建模思路,考察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总结出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存量越多,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大。根据李雪(2010)的结论,通过在承接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然而,以上结论的前提之一是人力资本存量充足。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作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其质量和可用性直接关系着中国在该产业上是否具备发展潜力和水平。根据NASSCOM对印度服务外包20多年的经验调查:充足的、技能娴熟的、以英语交流为主要工具的人力资源储备是其服务外包产业成功的最关键要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在培养、输送、流动和人力资源服务的整个体系中,均存在着较多问题。缺失了人力资本充足这一条件将不能实现技术外溢效应,从而无法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进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人才短板限制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接包水平

离岸服务外包即外包服务承接方与发包商不在同一国家的国际服务外包形式,对中国而言,它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是利用外资的新方式。离岸服务外包的承接国与发包国之间的技术差异决定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中国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范围适合通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从而通过在离岸服务外包接包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来促使国际分工格局产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储备,但目前服务外包行业的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呈现“橄榄形”,具备专业背景的低端和高端人才均严重缺乏。主要原因有:首先,高校教育和社会培训、认证体系依然相对独立于市场实际需求,且完全依靠学校和商业化的培训机构远不能弥补庞大的服务外包人力需求缺口。其次,国际化程度较低。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高普及度目前在中国还是难以达到,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缺乏通用外语的基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度相对发达国家依然较低,软件教育没有实现大学、培训机构和政府的共赢模式,也就难以达到如印度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规模化软件教育培训。再次,高端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是具备深度专业知识背景和行业经验的社会精英,他们对服务外包这一新兴业态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较低,很难一时从其他工作岗位转移到该服务外包行业。由此,服务外包在人力资源方面所依靠的通用语言、互联网应用能力、专业知识三大方面职业素质一旦缺失,将使承接国在人力资本质量上出现短板。那么面对庞大的离岸市场,将导致承接国企业面临“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窘境,如BPO中的呼叫中心,在业内就常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运营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这种人力资本存量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局限直接导致了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接包水准较低,致使服务外包带来的利益如同制造外包一样,处于低附加值、低知识层次、低技术水平的状态。

双轨并进下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

面对中国在服务外包人力资源上的短板,未必要复制他国的成功模式。目前,中国在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内部旺盛的需求。且随外汇储备、汇率等贸易条件的变化,中国在离岸服务外包上既可能成为强大的接包国亦会成为重要的发包国。

如前文所述,由于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存量缺口较大,导致了理论前提的不足,因此单轨走上服务外包之路而放弃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是不可行的。在加工制造业上,虽然中国仍处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但在生产技术的吸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在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美国经济持续下挫、欧洲经济陷入困境、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东南亚和拉美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仍可以一方面通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在服务外包上结合地域人力资源特征,差异性地选择服务业分工中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在较高的开放程度、适当的技术差异、充足的人力资源存量下,实现通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产生的技术外溢来间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轨并行,才能加速技术进步,从而改善贸易条件,同时也能实现中国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1.喻美辞.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研究,2008(4)

2.郑雄伟.2011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J].国际技术装备与贸易,2011(4)

3.刘湘敏,于冰,章华,Rosemary Batt.全球呼叫中心人力资源报告[J].客户世界,2012(3)

4.施炳展,李坤望.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形态的跨国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8(10)

5. Romer, 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ol.98(5),October,1990

6.李雪.承接离岸服务外包 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J].经济导刊,2010(10)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承接服务外包背景下校企共建呼叫中心专业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TEDAPT12-03

F752.7

A

猜你喜欢

外包分工离岸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