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美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12周美萍沈燕吴文钦

上海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周美萍 沈燕 吴文钦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02)

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责任制服务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制服务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家庭医生制服务作为上海市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1年进行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摸索出一套家庭医生服务的模式和做法,报告如下。

1 古美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

1.1 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

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居民自主选择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确定服务内容、方式,在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同时建立家庭医生信息公示制度,公开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和热线电话,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有关信息。原则上一名全科医生与签约服务家庭户数的比例为1:600,最多不超过1:900,签约服务居民的数量不超过2 500人。

1.2 建立家庭医生助理制度

家庭医生助理可以由护士或其他文职人员等担任。家庭医生助理承担家庭医生的日常辅助工作,具体包括协助签订协议、安排医生日程、接受预约登记、处理居民诉求、数据表单处理等,并在家庭医生之间、家庭医生与外包服务体系之间发挥协调、沟通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家庭医生助理调配中心,负责家庭医生助理的管理和调配等工作。

1.3 建立外包服务体系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外包服务体系,根据家庭医生的工作需求提供支持保障等外包式服务[2]:①社区医务支持中心提供检验、放射影像、超声影像等检查项目的服务,以及眼科、五官科、妇科、口腔科等各项专科服务;②社区护理中心提供各类护理工作服务,包括门诊护理、病房护理、上门护理等;③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残疾人康复、慢性病康复、疾病急性期后康复等服务;④社区妇幼保健中心提供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妇幼保健服务;⑤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监测、慢性病管理技术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⑥社区后勤保障中心提供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试剂耗材采购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1.4 建立家庭医生值班中心

为了24 h提供不间断的医疗咨询和应急服务,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区域家庭医生资源,建立家庭医生值班中心,实施轮流值班制度,承担夜间及节假日期间的服务工作。

1.5 开展双向转诊服务

家庭医生应充分依托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借助上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优势,通过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机制,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转介、转诊服务和全程医疗关怀,提升家庭健康服务能力。

1.6 信息化技术支持

信息化建设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助力,根据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内容、模式和特点,中心建立了家庭医生信息工作平台、家庭医生助理信息工作平台、外包服务体系信息工作平台,以信息化为家庭医生工作提供方便。

1.7 两卡合一提高效率

古美社区的常住居民每人都有一张健康卡;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每人都有一张绩效卡。患者每次进行诊疗和卫生服务,都要“两卡合一”。患者刷健康卡,诊断用药及健康动态数据即时导入健康档案,形成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刷绩效卡,每次诊疗服务、每提供一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都记在卡里,与分配直接挂钩。

通过两年的家庭医生工作实践,古美社区初步实现了一居一团队,一户一医生,社区弱势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社区得到解决,居民满意度达到97%以上。

2 存在问题和对策

2.1 存在问题

按照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上海标准,每万人口需要配备4~5名全科医生及1名公卫医师[3]。照此要求,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资质的康复师,在数量上远远跟不上患者需求,目前只限于机构内康复,康复进社区、进家庭尚未全部推开;医疗联合体组成以后,居民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得到进一步的检查治疗,但要解决住院床位问题仍然十分困难;家庭医生承担着社区门诊、家庭病床、慢性病管理、上门服务、肿瘤筛查、健康体检、夜门诊值班等工作,因此家庭医生不堪重负,工作压力非常沉重。

2.2 思考与对策

优化团队结构 建议将大团队转变为以家庭医生为主的小团队,每个服务区域只需1名家庭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公卫医生,每个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名,主要承担基本医疗和疾病的管理,将其他工作交予外包系统完成,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有利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开展。

完善外包服务模式 可以考虑扩大外包服务的范围和内涵,如康复外包服务、体检外包服务、慢性病随访外包服务等。通过招标邀请具有一定资质的外包机构承担,相信社会专业机构的加入,将使社区卫生服务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发挥社会和患者的积极性 “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积极老龄化既适用于个体又适用于人群。它让人们认识到自己体力、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而且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志愿者、患者本身及其家属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让社区各个方面承担一部分健康管理的责任,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开展群组管理、自我管理。如有这样的基础,也许家庭医生制服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秉辉. 全科医学导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8-27.

[2] 张本. 公共服务外包决策模型构建与分析-基于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外包个案[D]. 云南: 云南财经大学, 2012: 45-55.

[3] 张玮. 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9): 2136-2138.

[4] 姜振华. 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 人口学刊, 2009, 15(5): 39-43.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家庭医生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