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瓷瓷版画的审美艺术

2013-04-11鲍金元

江苏陶瓷 2013年2期
关键词:瓷板画瓷板瓷画

鲍金元

(无锡市靖海公园,无锡214011)

陶瓷瓷版画,又被人们称作瓷画或瓷像,它是一种在瓷板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品,烧成后的瓷版画可保持永不褪色。瓷版画是陶瓷文化与绘画艺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最初只是因其实用,唐朝后期逐渐向装饰发展。明代中期,西方的珐琅传到中国,因此增加了斗彩和五彩,为陶瓷绘画艺术增加了不少鲜活的颜色。清代以后,彩瓷色釉发展到了色彩斑斓的程度。到了20世纪初期,镶器类的造型十分流行,如琮形瓶、灯笼瓶、扁形瓶等,这些镶器的平形画面是瓷版画形式在瓷器类造型上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瓷版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享有“瓷画百年”的美誉,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瓷版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从相关的资料来看,随着烧造技术的提高,瓷版画逐渐改变了被当成是镶嵌附件的用途,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品种。古代制作陶瓷、琢器和圆器较多,以手捏成型、模印成型和淘车成型为主。秦汉时期出现了猪圈、掏仓、红掏围屋等形式。唐、宋时期的瓷枕制作。则体现了陶瓷生产的板面黏结制作工艺进步了。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以板面黏结制作而成的陶瓷成型难度高,烧造易变形重塑。瓷版画的工艺制作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是其他生产工艺难以比拟的。从材质的选择、艺术的加工,制作之前的乳香油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以及具备智慧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的严谨、细致,这些生产技艺难以被现代技术所代替,是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一个成功的陶瓷版画作者,不仅需要娴熟精湛的艺术功底,更需要对各种色釉的习性充分了解;一件成功的瓷版画不仅需要作者的努力,还需要恰到好处的高温炉火的锤炼,使釉的色彩得以充分的发挥,可以说,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将造成一件陶瓷瓷版画的不成功。

纯正瓷板的制作是在琢器生产工艺上逐渐形成的,它经过了演化和发展的历程,并与瓷砖、墓志、镶器的制作有一定的渊源。比如“加官图”为康熙时期床用镶嵌瓷板画之常绘题材,这幅清代康熙时期的“加官图五彩双面瓷版画”(见图1)可见一斑:画的正面描绘人物,表现出学而取仕、加官进爵的世俗思想。画中君主端坐案前,左右各立一位文官,文官武将气宇轩昂,侍从捧官袍立于一旁,人物画面简洁、形式活跃,色彩浓丽凝厚。这幅“加官图五彩双面瓷版画”画工精湛,有时代特征,它以华贵深凝为特色,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运用,使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

图1 加官图五彩双面瓷版画

陶瓷版画是平面艺术,更是一门陶瓷工艺。瓷版画发展至今取材多样,有人物、花鸟、山水、写实等;其表现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更大胆借鉴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水彩、油画、水粉等,都可以在瓷版画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陶艺技法中的印花、雕刻、捏花、彩绘等表现手法,也在瓷版画上得以充分的展现。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里红、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还是古彩、釉上粉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褪去颜色。版画样式多样,除了常见的正方形、长方形外,还有扇形、鸡心形、圆形、椭圆形等等,既可独立成体挂于客厅、书房,又可作家具镶嵌的装饰,或制成笔筒、插屏或围屏等,比如“粉彩山水人物斜方笔筒”(见图2)是雍正时期制作的方形器,呈平行四边体形,两面三刀侧面以仿木纹釉作边框,框内微下凹,以单幅瓷画装饰,一面绘书生童子赶考图,另一面绘墨彩山水,该笔筒完全是两幅单独的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在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表达的东方审美理想。这种表达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为与纸绢画相比,瓷版画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比较稳定,瓷板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就不会损坏。此外,瓷版画具有瓷版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最重要的,瓷版画还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趣味。

瓷版画是当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样式,可根据建筑物的装饰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大则如山迎立,小则俯首细赏。当代瓷版画风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既可满足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适合人们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当今社会,现代瓷版画已成为家庭环境布置首选的艺术品之一。

猜你喜欢

瓷板画瓷板瓷画
房敏作品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粉彩瓷板四条屏
当代瓷画作品选登
李祥东作品精选
徐建明 艺术作品选
瓷板画:凤之韵
瓷画猫系列作品
花开富贵 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