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聋生高等教育选择的经济因素分析

2013-04-11贾林韩梅张雪慧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学费

贾林韩梅张雪慧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191)

当前形势下,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越来越显著,竞争机制逐渐渗入高等教育领域,导致经济因素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作用愈加重要,使得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选择也必须考虑经济状况的制约作用。

一、高等教育选择概述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是受教育者个人及家庭在具有高等教育选择权利基础上,在现有的可能性条件的约束下,对不同种类、范围、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挑选,它关注不同家庭背景、社会阶层、地域的人如何在不同种类、层次、专业、质量的高等教育中的挑选情况。[1]

个人高等教育需求是高等教育选择的前提,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则是需求得以实现的方式和途径。[1]具体到聋生来说,聋生个人的高等教育选择就是在享有高等教育选择权利的基础上,受自身生理条件和家庭状况等条件的约束,对现有的聋人高等教育资源的挑选情况,包括对不同种类、层次、专业、质量的聋人高等教育的挑选。

二、聋生高等教育选择的特殊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都迅速发展,处在这种市场化逐渐深入的大环境中,经济动因必然成为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主要因素。对于聋生而言,基于他们自身和聋人高等教育资源的双重特殊性,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其高等教育选择,值得深入分析。本文中的聋生是指愿意接受高等教育并努力实现的聋生及其家庭。

一方面,就他们自身的特殊性而言,聋生与健听学生相比,因残致贫的情况占多数,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困难,物质支持不足,聋生高等教育的高成本对他们造成很大压力,加之聋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受沟通障碍、特殊的心理特点、高中学习内容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接受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时会面临一系列困难。另外,聋生在中学阶段信息来源单一,对聋人高等院校具体情况不尽了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影响着聋生的选择,因此,聋生在高等教育选择上不仅受家庭经济因素影响,还受到自身生理特点的限制。

另一方面,从聋人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来说,现有的聋人高等院校数量有限且发展还不完善。我国目前四所主要的聋人高等院校包括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该四所院校的招生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全日制聋人招生总数的51﹪以上。尽管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但与发达国家聋人高等教育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聋人高等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成本高,专业设置面狭窄,辅助支持体系不完善等等,这些也都对聋生的高等教育选择产生影响。

三、理论支撑

(一)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后,贝克尔进一步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分配角度系统的分析了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个人资本投资可相应地界定为:个人或家庭通过一定量的投入、增加个人或家庭成员的各种技能水平以及提高个人素质的一种投资活动。[2]

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理论假设,认为人们投资教育都是期望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高等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个人通过对比高等教育成本和预期收益做出相对理性的投资决策,一般而言,在高等教育带来的可能收益不低于需付出的成本的情况下,个人选择投资高等教育。由此可推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越大,个人越倾向于投资教育,反之,高等教育成本越大,需求相应会越弱。因此聋生及其家庭在高等教育选择时也会权衡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并结合自身家庭收入经济条件,综合考虑作出理性决策。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效用理论作出的理论假设之一是,消费者具有完全的理性,即对自己消费的物品有完全的了解,自觉把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联系到高等教育来说,高等教育也可被视为一种消费品,大众投资高等教育后,受大学的熏陶,使用高校的教育资源,通过课程学习、人际交往、实践活动等渠道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升,效用也获得满足。从这一角度来说,高等教育需求和选择受到消费者收入和教育的价格(也即学费)的影响。通常收入越高,人们的支付能力越强,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就越旺盛,而高学费对高等教育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

四、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指由经济原因引起的,可以转化成货币表示的影响因素。[1]具体到聋生来说,经济因素的主要的反映指标包括个人家庭财产收入状况、聋生可获得的财政补贴、接受高等教育需承担的成本、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

(一)聋生家庭收入状况

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2010级计算机专业为例,聋生的家庭状况较困难的占据多数,不考虑聋生个人的家庭人口、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聋生家庭年收入平均在9000元左右,与普通家庭的年平均收入相比,普遍处于中低收入的水平,困难的家庭状况使得聋生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更加受限。

北京市残联理事会曾组织对残疾人家庭做过调研,调查显示因贫困原因不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占到43%。其中包含两种情况:有37%是家庭已经处于低保水平,无力担负高等教育成本,相对集中在郊区或农村;另有6%是家庭现状略高于低保水平,能维持基本生活,但支付残疾人高等教育费用的压力较大,相对集中在城区。

在聋生高等教育的选择过程中,聋生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聋生是否可以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或者是选择高等教育的种类、层次。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聋生可顺利获得高等教育,在专业选择等方面限制也较少,家庭收入较低的聋生则受限较大。

(二)对聋生的补贴(可获得的各项资助)

以天津为例,对考取大学的聋生给予每年1500元的补助;北京情况来看,2009年9月1日起,通过统招被录取的京籍残疾大学生,可申请每学年4000元助学补助;山东给予每个聋人大学生每年2000元补助;山西、南京对每个聋生每年补助5000元;大连给予考上大学的聋生一次性补助3000元。

各地情况都有所不同,补助的方式、水平都有差异,但是总体来看,各地都逐渐加强了对聋生接受教育的扶助力度,帮助支持聋生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缓解聋人大学生学费压力,减轻聋人大学生家庭负担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间接的降低了聋生高等教育选择的成本。

(三)聋生个人需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

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个人直接支付的学费、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个人间接成本指达到法定教育年龄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就业收入,也称为机会成本。[4]

就聋生需要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来说,主要是指直接支出的成本。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2010级计算机专业为例,学费每学年约为4600元,生活费平均每月700元,住宿费每年平均600元。

学费对于各阶层家庭都有影响,我国目前的学费水平无论是与国外相比,还是相对居民收入水平都较高,并且已经影响到贫困阶层的入学率。[5]就聋生的现实经济情况而言,过高的学费对聋生的高等教育选择存在着负影响。

(四)聋生投资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

劳动经济学中有相关理论,一般而言,个人的收入水平与他所受教育年限成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其知识面越宽广,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也越强,一般情况下其收入也越高。[6]在此理论下,教育投入与收益的正相关关系也是聋生选择投资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

就人力资本理论来说,个人选择投资高等教育是为了获得与之匹配的预期收益,而收益的获得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转化,把资本转化为可能的劳动力,即完成高等教育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并获得稳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社会地位等。

根据国内已有的对残疾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收益率的测算,估算出一个残疾人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V=562.26%。[7]单从经济角度来看,教育成本与投资回报的比率合理,聋生接受高等教育是相对划算的。

五、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有关影响聋生高等教育选择的经济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家庭的收入情况和聋生需承担的教育成本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直接决定着聋生是否可以满足个人的高等教育需求,如何保障有特殊高等教育需求的聋生群体获得高等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一,落实政府责任,帮助促进聋人高等教育发展。

一要合理划定学费,适当降低聋生家庭需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过高的学费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聋生高等教育的需求,聋人高等教育学费的划定应该从聋生家庭的普遍经济现状出发,考虑聋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水平,使学费控制在聋生家庭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体现出对残疾人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二要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扶助力度,增加聋人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由于需要增设特殊教学设备、辅助设施等,聋生的教育教学成本相对较高。就当前情况来看,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和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经费是普通大学生经费的3倍,而美国残疾人大学生的经费是普通大学生经费的5倍,[7]因此,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经费的大力支持,来提升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质量。

三要通过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经济,合理分配收入,缩小贫富收入差距。从社会保障上切实保障聋生及家庭的生活水平,适度提高残疾人低保和各项残疾人补贴水平,使残疾人群体不再因贫困问题放弃高等教育选择的机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公平的实现。

第二,高校要完善助学保障制度。

聋人高等院校作为聋人高等教育的供给者,不仅要考虑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要在聋生获得高等教育的经济层面上提供支持。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现有的聋人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是与普通大学生基本一致的,聋生享受到的特殊补贴也只有家庭所在地给予的补助。虽然教育成本分担是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但是对于聋生这个特殊群体应该给予相应特殊优惠,以帮助减轻他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成本负担。

第三,社会各界要积极发挥作用,为聋生争取权益。

切实发挥残联及聋人协会等第三方的作用,增加对聋生及其家庭的关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聋人及其事业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聋人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各界的重要作用,树立社会对聋人的友好观念,同时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作用,提高社会对聋人的认可程度,为广大聋人树立榜样,促进聋人群体整体的进步,进而帮助他们争取相应的权利,保障聋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积极投资高等教育,以期获得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较高收益。聋生群体也不例外,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通过投资高等教育来提升自身价值是仍是普遍的选择,国家和政府等主体应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帮助减少经济因素对聋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制约,促进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1]王远伟.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14,15,22.

[2]张涛,张烈侠.基于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436.

[3]徐燕妮.我国个人高等教育供需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湖南大学,2009.

[4]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6.

[5]吴伟,安康,蔡慧.影响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经济因素分析——综述与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09(2):28.

[6]胡学勤,秦兴方.劳动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7.

[7]谭寒,王凯兵.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4):17.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学费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我的兴趣班学费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诡辩家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