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

2013-04-11石茂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身心障碍融合

石茂林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 401331)

融合教育是指将身心障碍学生安置于普通学校里,将特殊教育专业服务措施融入普通教育里,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在中国,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1]融合教育主张教育平等和多样化,即取消特殊学校,并且在普通教育中尽可能地减少学生被排斥的现象,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2]当具有身心障碍的学生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时,原来普通班的教师将面临一群个别差异性很大的学生,不仅要处理一般的教学任务,还必须付出比普通班级教师更多的耐心与责任来照顾班上有身心障碍的学生,而兼顾差异性很大的学生需求,其教学难度、工作负荷量将极大的增加,因此融合班教师比普通班教师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

一、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特点

所谓融合教育教师,即任教班级中有普通学生和有特殊需求服务的身心障碍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教师。通常融合教育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常规的教学任务、身心障碍学生的筛查与鉴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定与实施、熟悉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资源、在资源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支持下,针对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融合教育工作。

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1.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差异性。身心障碍的学生类别很多,如:智力障碍、沟通障碍、情绪障碍、肢体障碍等。2.既要具备普通教师的教学技能又要有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融合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兼顾普通学生和具有身心障碍学生的双重需求,因此既要熟悉普通学生的教学方式又要掌握身心障碍学生的教学技巧。3.工作职责划分不清以及角色冲突。融合教育教师除必须具有普通班级教师身份外,亦须兼具特殊教育工作,就教师个人来说,为配合身心障碍学生的学习,扮演的角色亦须具有多重性。4.教学任务较普通教师繁重且很难获得满意的成就感。教育特殊儿童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并且在短时期内成效不明显,致使教师很难在工作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3]5.责任、爱心、奉献、合作意识等内在价值的职业信念。

二、融合教育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与原因分析

融合教育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是指普通教师在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转变或要求下,个人在心理或生理上无法适应,所引起的紧张、焦虑、困扰、沮丧、挫折等负性情绪。融合教育教师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负荷量大

工作量超负荷往往发生在那些需要长时间专心致志工作的环境中,或容易受干扰、没有足够休息时间、从事繁杂的工作或情绪激动的人中间。[4]融合教育教师繁重的工作量会使他们体验到工作的压力,于是便会付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常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长期的工作压力无法得到缓冲和解决,导致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情感的枯竭及职业效能感降低,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滋生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1.身心障碍儿童的个别性差异大。融合教育教师所教育的身心障碍学生,其沟通、表达能力不易被理解,加上难以掌握学生的突发状况,紧急伤病事件多的时候,除需想办法了解身心障碍学生的生理状况,实时给予处理外,还要防止延误送医的过失。照顾不同类型的身心障碍学生,需有不同的照顾方式,融合教育教师并非仅靠用心,多付出一点时间就可将学生教育好。身心障碍学生的状况通常是不能预期的,而教学工作又是持续的,因此融合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易得到疏解。

2.教材、教法上的差异。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较普通学生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在普通班级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在教学上无法像一般学生一样使用相同的教材、教法与评价标准。他们需要一套适合于他们的心智水平并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弹性化的教学模式。而普通学校采用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和统一教学进度,因此融合教育教师需要对教材和课程等进行特殊的调整且要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同时兼顾身心障碍学生的个别需求。所以教材教法上的差异无疑增加了融合教育教师的工作量。

3.缺少必要的行政支持。在教育管理中,学校行政领导向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于随班就读的态度与认识、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评价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态与工作的积极性。[5]如果学校领导很清楚融合教育班学生的特点及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行政上给予支持,在工作中给予协助与鼓励,行政上有正确的政策与责权划分,那么融合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就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碍于现行学校体制上的规定,在人力资源、考评制度、福利待遇、进修学习等问题的僵化制定下,常让融合教育教师处境尴尬,从而给融合教育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

(二)融合教育理念的缺失与专业知识的不足

1.缺乏对身心障碍学生和融合教育的了解。从总体来看,普小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经历着从反对、赞同到谨慎地支持的发展过程。[6]由于融合教育教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专业背景,当面对班级中的身心障碍学生,经常不知如何处理其学习、生活自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常面临教学上的困扰,进而教师会认为身心障碍学生的教育应该是特殊教育教师的责任。部分老师虽然答应身心障碍学生安置在普通班级内,实际却忽视对他们的教学,有的老师则认为因为未接受过特教相关知识、不了解身心障碍学生的需求、害怕行为问题、不熟悉融合教育或专业准备不足,实在难以胜任。

2.缺少进修相关专业知识的机会。教师在职进修特殊教育相关专业可以增进融合理念和知识的培养,但是实际上在我国很多地区特殊教育专业资源还是空白,因此提供给教师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即使有类似的培训,也是短期的和非系统性的,内容帮助又不大,降低了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同感。

(三)内在心理冲突与角色冲突

教师职业压力的形成一方面是外在的客观紧张刺激引起,另一方面是内部的主观感受。[7]消极、片面等不良的主观体验常易造成内在心理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价值理念、期望与现实间的冲突,是自己的感受不同而引发,可能会有心理的不愉悦或生理的不适。而角色的冲突常常也是压力的主要祸根。

1.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融合教育工作中与教师、行政人员及家长接触频繁,难免就会遇到一些与自己的价值理念或道德观念有所冲突的事件,有时候融合教育教师首当其冲需要去面对彼此无法交集的冲突点,偶尔还需要充当老师与家长的协调者,但价值理念的主观认知是最难调解,也最难达成共识,会让自己身陷内在心理冲突中,而造成情绪上的失衡。

2.期望与现实间的冲突。目前社会上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看法或评价普遍比较低下,认为只有三流的教师才会从事特殊教育,因此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或挫折感。许多融合教育教师通常会坚持崇高的教育理念,以爱心、耐心当作基本信念。当教师们真正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对待身心障碍学生,期待他们符合自己设定理想中的样子,会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展相对弱势的学生。即使每天教他、指导他,他们在学业成绩上的进步也非常小,有时候甚至感觉不到进步。

3.角色冲突。融合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承担许多额外的工作量并担任多重角色。就教学课程内容而言,为配合身心障碍学生,教师教学策略的安排除须顾及一般学生的学习模式外,还需寻求适合身心障碍学生的学习策略,以提升其学习效果,而这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的工作量亦须延长一般的教学课时。由此可见,融合教育教师面对这增加的工作量及多重的角色,在心理调适上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

三、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问题对策探讨

(一)建立对融合教育的正确认识

融合教育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教师将融合教育的经验视为全新的工作挑战,以更为开放的心胸面对这新的教育趋势,了解并尊重个别差异、肯定学生潜能与教育权利等观念,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信念。

(二)构建完善的融合教育支持系统

1.资源教室的建设。资源教室(resource room)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8]资源教室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专业咨询、补救教学和个别化教育的拟定等。即整合医疗人员、社工人员与教育人员的支持服务,提供给家长和教师专业咨询服务及身心障碍学生的课外补救教学,以减轻教师的沉重负担。

2.加强融合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首先,建议师资养成阶段将特殊教育学纳入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生也要学习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把普通师资培养和特殊师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普通师资培养特殊化,特殊师资培养普通化。[9]让未来的教师了解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角色和责任,这样才能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信念。其次,教育行政部门或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举办特殊教育课程进修班。课程内容力求理论与实践兼具,除教授专业知识外,也邀请实际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分享工作经验,让教师在进修中不仅充实特教专业知识,也在心灵方面获得支持,提升个人的抗压力。

3.实行弹性化的教学模式。由于融合教育班学生能力上的悬殊,致使教师在教学困扰上常有较高的的压力感受,教师可针对身心障碍学生的特点适当地调整课程,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另外,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采用能力分组、同伴辅导或协同教学等。这样不但能提高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普通学生亦有帮助。而对于特殊学生的评价方面则应配合其学习能力,采用弹性的评价标准及方式,避免执著于传统的评价方式。

4.创设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和氛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和氛围,更多地了解每一位融合教育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发现融合教育教师的特殊需求,给予融合教育教师支持和鼓励,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励,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改变过去只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情况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应该给予融合教育教师动态的考核机制,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三)自我压力管理与调适

1.养成自主学习和善于运用社会资源的习惯。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融合教育教师必须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从教学过程中总结工作经验,做到教学相长,才能以更强的专业能力开展融合教育的工作,保证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学工作的自我实现与肯定。面对融合教育的挑战,融合教育班教师常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在遭遇困难时,教师应主动寻求与运用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协助,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教专家、学术研讨会等。为自己与学生争取更多的支持服务,以减少工作压力。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支持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支持是社会性支持。这种社会性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降低教师的压力感,提高教师们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10]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疏解压力的功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好的人际支持网,这些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通过彼此的亲密关系、信任、倾诉、包容、关怀和协助,可以增加自己的抗压性,进而有效减轻压力。

3.注重工作压力的行为管理。工作压力的行为管理是一个系统,其中包括时间管理、饮食与营养、身体锻炼、放松等。[11]建议融合教育教师,多获取这方面的信息,从中选择适合个人的抗压方式,并且通过实际身体力行,让自己身心处于最好的状态以对抗工作压力。

融合教育教师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融合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视工作压力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也应该多给予融合教育教师理解和支持,以实际行动帮助融合教育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境,这样应该对压力的解除有一定的疏缓效果。

[1]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2):2.

[2]孟万金.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标准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5):13.

[3]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2):66.

[4]赵国秋.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5.

[5]刘春玲.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3):36.

[6]陈光华.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28.

[7]饶淑园.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心理机制[J].教育学术月刊,2010(7):64.

[8]许家成,周月霞.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9]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87.

[10]李虹.教师工作压力管理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93.

[11]刘玉新.工作压力与生活:个体应对与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63.

猜你喜欢

身心障碍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融合》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