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军将领张必禄其人其事研究

2013-04-11李寿旭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川军道光四川

李寿旭

(万源市中坪乡人民政府,四川 万源 636359)

张必禄,字培斋,号寿轩,生于清道光(转注,应为嘉庆)年间,万双龙乡(今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人。嘉庆初年,张必禄应征从戎,当时他在巴州营中,手舞大刀,单骑入阵,所向披靡,受到昭勇杨侯深赏识。嘉庆二十一年(1816)以军功卓越任参将。道光四年(1824)调任太平游击(驻今万源市城区)。道光六年(1826),新疆南疆发生分裂叛乱活动,清政府调张必禄赴新疆平叛,张骁勇善战,剿灭叛乱势力,收复失地,道光帝赐“励勇巴图鲁(满语,意为勇士。)”称号,升副将。[1]道光十五年(1835)调任建昌(今西昌)镇总兵,随后,先后任四川提督、云南提督、贵州提督,从一品。道光二十六年,以原品赐归,在籍支食全俸。

结合现有的资料记载以及实地考察采访,我们认为,在张必禄一生的丰功伟绩中,最能使其彪炳史册的事迹莫过于鸦片战争中他率领川军抗击英国侵略者,他因而被誉为“四川抗英第一人”。

张必禄生长的道光时代,是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的时代。在这期间,欧美列强飞速发展,外国商人为牟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1839年4月,林则徐在海滩当众销毁两万余箱鸦片后,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随之爆发。1840年(道光二十年)12月26日,清廷下令“湖南、贵州两省各备兵丁一千名,四川省备兵二千名,听后调遣”。①这是调动川军出发作战的一道准备命令。四天之后,又命令这二千川军立即开赴广东。他们还在行军途中之时,广东的前线就有了变化。琦善未经清政府同意,就擅自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穿鼻条约》,答应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烟价六百万元。消息一经传开,全国一片哗然。各地民众纷纷指责琦善私自割地求和,要求清廷严办。当时的道光皇帝原以为琦善稍作让步即可停战,但没有想到琦善私自作出这么出格的妥协,深感有伤国体,命令把琦善锁拿进京,严刑讯问,并对英宣战。并于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初五日)任命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皇侄、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从各省调集军队,立即驰赴广东作战。30—31日,清政府又下令增派川军两千名开赴广东。3月12日、15日两次指明调遣前任四川提督张必禄随同前往,四川提督齐慎一并带川兵数百名疾赴广东,听候奕山调遣,共同抵制英军。

川军四千名到达广东之后,在张必禄的率领下,于1841年5月30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配合广东义勇军,参加了石门之战。张必禄亲自带领七百余名精通水性的川兵在黑夜的遮掩下,暗携火弹、火箭、钩镰、喷筒,乘小舟对英军船舰展开全面攻击。战斗中,张必禄身先士卒,在全身多处负伤、武器装备水平与英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仍率领士兵英勇作战。由于侵略者船坚炮利、我方武器的落后以及政府抗战政策的摇摆不定、统治集团的腐败等,战斗很快失败,张必禄只得率众退守到西炮台继续坚持战斗。他们以城防大炮猛烈攻击英军舰队,英军大败,仓惶逃遁。经过三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先后击沉敌舰二艘、击伤三艘,击毙英兵数百名,重创英军舰队。在其后的战斗中,张必禄分兵迎击来袭的英军陆战队,最后弹药用尽,只得撤退。不久,广州失陷。奕山在奏折中这样提及战况:“据义勇头人职员邓彰贤、薛高遇等禀称:四月初十日。逆夷在唐夏乡等处焚掠,蒙前任四川提督张必禄在石门发给火药,令职等督率力战。见一夷目手执红旗,身悬护心铜镜,众云:即是逆夷先锋霞毕。经义勇颜浩长突去砍倒,立即枭首。义勇龙国昭亦斩红旗夷目一人,并黑白夷匪十余名,均有首级尸骸可验。又前奏斩获夷目之义勇绅士,将该夷目调兵令符之黄金宝刺及双头手炮呈验,并将该逆首级密室收藏,听候查验前来。现在内外乡民众口一辞,远近传播,声称所杀系属伯麦,共为心快。”②

四川军队虽然不习水战,但是凭借他们的英勇机智,在保卫江边炮台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有一次几乎活捉英国侵略军头目义律。《夷氛闻记》一书记述了当时的情况:“(四川)总兵张青云,设伏西宁炮台。夷见守御空虚,舍身登岸者数百人。伏发,退不及登舟,我兵涌出,一气迎刃皆毙,无存者。义律夜深闻攻杀声,不知何处有兵。咫尺间调遣不及,自夷馆踉跄出走,呼小舢板渡上夷舟,兵目援以登,仅而豁免。四川、湖南兵探悉义律所在,相率包围,不知其已遁也,蜂拥入夷馆,登楼搜之不得。”③这一战大大增长了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志气和信心,沉重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人民和军队。

张必禄率领川军抗击侵略者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次,比二战中65万川军喋血抗日战场早了足足一百年。在张必禄身上,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

张必禄无法摆脱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束缚,他终生矢志效忠朝廷,在协助清政府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溪县(今汉源县)松坪土司管辖的呷支彝民于啯噜岩“造反”,时任冕山都司的张必禄同峨边游击唐文淑、黎雅游击马镇雄率官兵3千余名分三路包抄兜剿,镇压了彝族起义,残杀彝民数百人。[2]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二月,云南永昌回民起义,云南提督张必禄率兵进行了围剿。咸丰元年(1850年),上帝教在广西如火如荼地开展,巡抚郑祖琛年老无能,无法控制局面。清廷立即起用贬官在家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令云南提督张必禄等人赶赴广西围剿。张必禄还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郑祖琛等奏郁林等股前往金田并张必禄病故折》详细记载了这一史实:“广西巡抚臣郑祖琛、广西提督臣向荣跪奏,为前任云南提臣张必禄督兵行抵浔州,因病身故,恭折由驿奏闻,仰祈圣鉴事。窃查浔州府属之桂平、平南及郁林州属,均有匪徒纠聚拜会,人数众多。前任提督张必禄由四川取道贵州,率同署镇远镇周凤崎,督带黔省二起官兵一千二百名行抵柳州。臣等经飞咨该提督,亲行统带,驰赴浔州,相机督剿……臣等查张必禄,久历戎行,威名素著,仰蒙特简,派令来粤会同剿办。该提督自川省启行,一路兼程而来,抵粤境,因沿途感冒。尚能力疾督兵,由柳赴浔,不意病情增剧,遽尔溘逝,殊堪悼惜。闻该提督于弥留之际,尚呼进剿,其忠勇之气,迥越寻常。”[3]张必禄为了保卫垂暮的大清王朝付出了最后一丝精力。可惜的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两位给大清王朝挣足脸面的抗英英雄林则徐、张必禄也无力挽大厦之将倾了。

张必禄终生效忠朝廷,虽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晚年协助清王朝对农民起义的镇压,并不为今天的我们所肯定。但在鸦片战争中他率领数千川军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图强。

提起川军,有相当部分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这种说法以偏概全,严重抹杀了川军在整个近代中国革命战争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让这部分人重新认识川军,修正潜意识里的错误,也是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人民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踊跃参军,当时的青壮年大多数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推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军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军也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4]川军对于中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固然功不可没,但这只是川军对于近代中国革命战争做出贡献的一部分。早在鸦片战争的时候,川军就已经在张必禄的率领下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在全国率先举起抗英大旗。但是由于年代相对久远,加之其时川军参战规模远不及抗日战争时期,这一部分史实,往往容易为人所忽略。我们也在此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了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献身的英烈。川军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爱国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心甘情愿、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支撑中国人民在近代乱世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释:

① 见夏燮:《中西纪事》卷5。

② 见《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29。奕山所说霞毕、伯麦均误。

③ 见梁廷楠:《夷氛闻记》卷3。

[1]隗瀛涛.中国近代史[M].成都: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5:26.

[2]徐 铭.民族研究丛刊之五——清实录彝族史料辑要[M].成都: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出版社,1982:7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71.

[4]陈世松.天下四川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56.

猜你喜欢

川军道光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一道光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
白成一道光
壮士山川一段悲壮历史的再现(上篇)
——记中国共产党在川军出川抗日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