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诲人不倦,享誉学林:深切缅怀目录学家朱天俊教授

2013-04-11程焕文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目录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

程焕文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510275)

黎明即起,不料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徐雁教授在7月30日凌晨3点发表的博文《梦里依稀故园路:深切哀悼朱天俊老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朱天俊教授于7月29日下午四时与世长逝[1]。一代目录学大家驾鹤西去,令人万分悲痛!无限的哀思油然而生。

后学虽无缘像王余光、徐雁教授那样先后有幸入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拜在朱教授等名师门下攻读学问,但近30年来却也饱受朱教授的厚爱、奖掖和教诲。早在1983年后学在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今信息管理学院)攻读图书馆学硕士时,因为导师谢灼华教授与朱教授关系十分密切友好的缘故,后学得以在武汉大学拜识前来珞珈园参会的朱教授。从此一见如故,三十年间情深意切。

1986年6月,后学硕士学位毕业时,朱教授应邀前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参加后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答辩会上,他毫不吝惜赞赏之词,对后学褒奖有加,给予后学不尽的学术正能量,令后学感激不已。

1988年秋,后学赴北京大学参加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青年学术研讨会,其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组织者为青年教师宋继忠(后离开北京大学)。在会议闭幕晚宴上,后学不胜酒力醉倒在勺园餐厅,宋老师等将后学搀扶到会议代表们入住的留学生宿舍。大约晚上8点,朱教授前来与会代表的住处,一一看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人,来到后学入住的房间时见后学醉卧床榻,于是不断地嘱咐与会同仁端茶送水,用湿毛巾帮后学敷头散热。依稀中,朱教授一直坐在后学的床边与一群青年学人谈天论地,欢声笑语不断,不久后学便鼾然沉睡,不省人事。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同屋者告诉后学:朱教授昨晚一直坐在后学的床边陪伴着后学,不时地用毛巾帮后学擦汗散热,直到深夜11点仍不见后学醒酒,才在与会青年学者的劝说下离去,令人羡慕嫉妒。这是后学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武汉大学外老师的如此厚爱,真是终身难忘。

20世纪80-90年代,因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朱天俊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彭斐章教授和谢灼华教授三位目录学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推动,目录学在图书馆学领域一直是一门显学。彭斐章教授和谢灼华教授联合招收和指导的78级图书馆学专业目录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倪晓建、乔好勤、张厚生、惠世荣都与朱天俊教授有着十分密切友好的学术关系,深受朱天俊教授的学术恩泽。1982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彭斐章教授、朱天俊教授和谢灼华教授合编的《目录学概论》,是为改革开放后,乃至建国后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统编教材。该教材与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的《图书馆学基础》,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学教学界最权威的两部全国统一编写的本科教材,不仅教育和培养了一代学人,而且从中亦可见两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师的深厚学术情谊。

197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以后,专门设立了目录学专业委员会,彭斐章教授任主任委员,朱天俊教授和谢灼华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三位老师精心谋划目录学学科的发展,每隔几年就要组织一次全国目录学研讨会。后学的主攻方向是图书和图书馆史,偶尔旁及目录学,在目录学上始终是一个幼稚的学生,但每次会议都获邀请与会。那时与会者基本上是三位老师门下目录学方向的学生,对三位先生在学术上充满了敬畏,唯有后学特立独行,不断鼓动李国新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倪晓建在会议上发出另类声音,以活跃学术气氛。后学的发言时常令与会者大惊失色,但是三位老师总是善意的笑而不怒,会下朱教授总是与后学耳语道:你的发言可以启发同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术研讨就应该有多种观点交锋。总之,哪怕是不成熟的观点,也对后学鼓励有加!

1991年5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那时目录学的发展正面临着新信息技术的挑战,朱天俊教授和彭斐章教授、谢灼华教授在会上的精彩学术报告为学人指明了学术研究的方向。会后,后学曾与湖南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杂志的主编韩继章先生将三位老师的部分发言和会后就一些学术问题发表的意见整理成文章,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上发表[2]。今天重温朱教授等三位老师的发言精髓,一代目录学家的教诲仍然令人受益不尽。

后来,后学曾经写过一篇万言论文质疑中国经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在现当代目录学中的作用[3],朱教授读后对后学偏颇的观点极为包容,不仅没有批评,而且认为言之有理,令后学顿感朱教授学术包容的高尚与魅力。

在目录学外,朱教授的另一个学术领域是中文工具书与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在这个领域,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可谓是两个不同的流派,武大以谢灼华教授和詹德优教授为代表创立了先按类叙述工具书,然后按主题阐述各类工具书综合运用的学科模式;北大以朱天俊教授为代表,辅以他门下弟子李国新,创立了以学科阐述各类工具书综合运用的学科模式。两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各有千秋,南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我国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繁荣与发展。

朱教授一直从事中文工具书和社科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先后编撰出版了多部中文工具书与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著作和教材。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办图书馆学专业时,《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教材的主编和主讲教师就是朱教授,后学因承担广东电大该课程的辅导任务,曾赴京聆听过朱教授的课程教学指导。也正是因为这门课程,李国新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多期节目,今天查看李教授的授课视频,仍然可以从中感觉到他继承朱老师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学科衣钵所展现的那种来自师承的学术魅力。

因为种种原因,朱教授刚满退休年龄就退休了。退休后,他秉持一贯低调的风格,深居浅出,在学术活动中难得一见,但对于后学的深情厚谊却丝毫没有减退。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周年庆典和刘国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期间,朱教授得知后学与会时,曾数次到后学入住的旅馆与我晤谈,殷切地询问后学的学术研究状况,不断鼓励后学研究十分冷门的图书和图书馆史,谆谆教诲,迄今在耳。

朱天俊教授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令人崇敬而景仰!他在治学上,严谨科学,著述丰富,享誉学林;在教学上,诲人不倦,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在为人处世上,温良恭谦,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生活上,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安贫乐道。后学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深感悲痛,谨为此文,略表哀思,缅怀一代目录学大家的丰功伟绩。敬爱的朱天俊教授永垂不朽!

〔1〕 徐雁.梦里依稀故园路:深切怀念朱天俊老师.秋禾话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cb1e70101gs1b.html.[2013-07 -30]

〔2〕 程焕文,韩继章.在“困惑”与“冲突”中发展——著名图书馆学家彭斐章、谢灼华、朱天俊谈中国目录学研究与教育.高校图书馆工作,1992(1):21-26

〔3〕 程焕文.中国目录学传统的继承与扬弃——“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批判.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6(4):14-20

猜你喜欢

目录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
——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面向Web的BIM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