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013-04-11蒋淑晴

河南社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包容性俄国列宁

蒋淑晴

(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近年,“包容性”(Inclusiveness)理念愈来愈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胡锦涛就“包容性”相关话题多次发表演讲,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包容共济”、“包容互鉴”对推动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巨大作用,北京等地也把“包容”纳入城市精神大加弘扬。扩展包容性必然会涉及固本问题。所谓“固本”,就是巩固基础,维护本体,使之坚定不可动摇。所谓“包容”,就是对不同的声音、思想、主张乃至不同的信仰、价值观的宽容和接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固本与包容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固本与包容关系的认识。他运用非凡的智慧,既坚持固本又勇于包容,并把二者统一于党执政和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极其深远。

实事求是地说,列宁没有明确提出过“固本包容”的说法。但综观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活动,不难看出:固本包容的智慧不仅贯穿了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始终,而且渗透于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

(一)固本包容的智慧贯穿了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始终

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程中,列宁的思想几经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其探索都打上了固本包容的深刻烙印,可以说,固本包容的智慧贯穿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始终。

第一,苏俄初建之时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与固本包容的审慎实践。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新诞生的政权赢得了和平喘息之机,为苏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为列宁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1918年春,列宁在他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文章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他主张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积累物质基础的大工业,但这种恢复发展不是建立在适应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他把资本主义特别是小商品生产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国家资本主义须置于无产阶级专政之下;全体居民都加入消费公社;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建立由国家控制的工农业直接的产品交换体系;用国家领导下的有计划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实行贸易垄断等。由于资本主义的包围,由于建国之初特殊的国内环境,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对于暂时孤独前行的社会主义实践者来说,出于维护、巩固新生政权的考虑,他也只能把固本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包容的步子总是显得那么审慎,那么小心翼翼。

第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固本包容关系的畸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列宁社会主义构想中原本就不多的包容性的因素几乎冲刷一空。这项政策对农民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价格上交全部剩余农产品;全国大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自由贸易被禁止,商品货币关系被取消;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不劳动者不得食”。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保证战争胜利和巩固新生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却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时期,列宁在处理固本与包容关系上,明显地表现为“固本”严重挤占了“包容”的空间,固本的空间越来越大,包容的空间越来越小几乎窒息,固本与包容关系出现了严重畸变。尤其是在对待农民问题上,军队、工人、职员和其他居民严重挤占了农民的生存资源,对农民的包容性精神几乎丧失殆尽。这固然有战争环境逼迫的因素,但也与列宁“直接过渡”的指导思想有关。这一时期的实践表明:一味地坚持固本,排斥包容性因素,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固本与包容关系失衡甚至畸变,使“本”并没有像期望的那样固若金汤,反而使维护、巩固“本”的基础受到严重削弱,使“本”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第三,新经济政策与固本包容关系的正位。一个人无论多么智慧和伟大,都不可能一直正确下去。我们说列宁智慧、伟大,并不是说他永远都是正确的,而是说他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及时调整思想认识,重新找到符合本国实际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促使列宁汲取固本包容的经验教训,果断地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正是列宁的伟大和智慧之所在。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制度,农民余粮及农产品可以到市场自由买卖;以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为前提,对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以坚持国家计划领导为前提,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与以往探索相比,列宁在处理固本与包容关系上,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他既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本体建设,又注重包容性因素的扩展,甚至吸纳了社会主义很多异质性的东西,尤其重新审查了对农民的政策,把满足农民物质利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新经济政策的实践表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牢牢坚持固本的同时,列宁给包容让出了相当大的空间,使固本与包容维持了相对的平衡。“本”不仅没有受到削弱,相反,维护巩固“本”的基础得到了夯实,更加有利于固本,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和壮大。

(二)固本包容的智慧渗透于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

第一,经济建设中固本包容的智慧。列宁处理固本与包容关系的智慧在经济领域里显得尤为突出。以1921年春为分水岭,列宁经济建设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实行余粮征集制到实行粮食税向农民让步,从几乎禁止一切商品的自由贸易到恢复一定范围内的贸易自由,从排斥甚至消灭商品货币到承认商品货币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到由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从把恢复发展大工业建立在与小农经济对立的基础上到逐步适应小农的经济条件,从忽视个人利益到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结合的基础之上,总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苏俄经济建设的包容性得到一步一步扩展,逐步走出举步维艰的经济困境,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顺应历史条件的变化,制定出反映俄国现实利益诉求的固本包容的经济政策,这是列宁智慧的生动体现。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中固本包容的智慧。正确处理固本与包容关系也体现在列宁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思想中。列宁在苏俄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专政和民主、专政和法制的统一,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列宁还领导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规划民主政治建设的未来。他实行党政分工,要求“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机关应该划清职权”[1],主张下放权力,“扩大地方机关的独立程度”[2],呼吁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列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的民主化。他坚持党的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强调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实行“工人民主制”和选举制,注意不因党内斗争而减少党内民主自由。列宁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既有对“本”的坚决维护和巩固,又有包容性因素的充分彰显,深刻体现了固本与包容辩证统一的领导艺术,具有极其重大的当代价值。

第三,文化建设中固本包容的智慧。列宁认为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俄国必须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文化,这是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遗产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在文化建设中固本包容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他的著名公式上:“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3]这个公式十分精辟地揭示了固本与包容对立统一的关系,旗帜鲜明地揭示了包容是为了更好地固“本”,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要学习和利用人类一切文化遗产,尤其“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4]。以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为根基,包容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这显示了列宁超群的智慧与胆识。

第四,民族关系中固本包容的智慧。俄国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关系中如何处理固本与包容问题关乎社会主义的命运。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即领导党制定了民族纲领,以“各民族完全平等,各民族享有自决权,各民族工人打成一片”[5]为基本内容。纲领宣称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对少数民族“采取非常谨慎、非常客气和让步的态度”[6]。列宁强调各民族拥有民族自决权,但绝不鼓吹民族分离,而是要实现各民族自愿基础上的联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实践。列宁尤其重视和强调各民族工人在统一的组织中实现民族融合与团结,实现与一切被压迫民族的联合与团结。强调各民族对新政权、新制度的认同,对统一的组织的认同,同时要求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包容,这是列宁在民族关系中固本包容智慧的凝结。

第五,对外关系中固本包容的智慧。列宁在对外关系中显示了非凡的固本包容的智慧和才能。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美、英法、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与协约国等的矛盾,争取持久和平环境向社会主义过渡。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堪称列宁外交智慧的典范。二是实行租让制,“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7]。三是同英、德、意等国签订贸易协定,促成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热。四是积极支持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使“各帝国主义强国虽然切齿痛恨苏维埃俄国并且企图进攻苏维埃俄国,但它们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2]。在对外关系中固本包容理念的运用,最终使苏俄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和包围,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站稳了脚跟。

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令人惊叹叫绝。那么,列宁如何练就了一身固本包容的本领?他固本包容的智慧从何而来?我们认为,这是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进行艰辛探索、实践和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结晶。

(一)对唯物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和创造发展是列宁获取固本包容智慧的养料

唯物辩证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固本包容的思想智慧。从唯物辩证法中汲取固本包容的营养,是列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特色。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情有独钟,他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6]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给予列宁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智慧养料。列宁清醒地认识到,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与生产力落后性之间的矛盾,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想方设法地发展生产力,并且只有这个矛盾解决了,“本”才能得到巩固。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强调不能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还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要求同存异,固本包容,新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就利用了“资”、“社”之间的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列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看到经济建设的固本包容对发展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又不放松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固本包容,既强调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强调保持对资本主义高度的戒备和警惕,既强调固本,又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一步一步地迈向设定的目标。

(二)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深刻领悟和把握是列宁获取固本包容智慧的源泉

列宁最早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6]列宁固本包容的理论与实践始终建立在“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这是列宁获取智慧的源泉。当列宁发现一些党员干部死死固守马克思主义教条而不懂得包容时,他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7]列宁始终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处理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灵活政策和策略。他根据俄国具体实践,对资产阶级采取了极其包容的态度和政策,甚至不惜忍受牺牲和损失对敌人做出让步、妥协,通过各种迂回的办法达到实现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深刻领悟和把握,彰显了其固本包容的卓越智慧和才能。

(三)对时代课题的深入思考和科学解答催生了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

对时代课题的深入思考与科学解答往往会催生出人类无穷的智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个时代课题的科学解答,催生了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所提出的时代课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伟大成果。十月革命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同时又使列宁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必须给予深入思考和科学解答。列宁根植于俄国的具体国情,把俄国与西欧、东方的中国等国家进行比较,指出了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不同的民族走着同样的历史道路,但走的是各种各样的曲折的小径,文化较高的民族的走法显然不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4]列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对时代课题的深入思考与科学解答。这种思考与解答催生了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

(四)学习学习再学习是列宁获取固本包容智慧的重要途径

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必须去学习,去摸索,去总结。他号召全党:“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6]列宁认为执政党的学习一是理论学习。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思想水平和在实践中应对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管理俄国的本领。列宁认为管理是门大学问,必须加强管理理论、管理技能的学习,丰富管理经验,掌握管理本领。三是学习建设俄国的本领。不仅要学会经济建设的本领,学会政治建设的本领,还要尤其学会文化建设的本领。列宁就是坚持学习的伟大典范。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甚至中风卧病在床,列宁从未停止过学习,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学习学习再学习,使列宁练就了洞察俄国和世界的本领,能够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行动。学习学习再学习使列宁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固本包容智慧。

中国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起点极其相似,经济文化落后是两国基本国情。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极其深远。事实上,我们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坚持了列宁固本包容的治国理念,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断推动我党执政的固本包容性。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固本包容理念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毛泽东既坚持固本又勇于包容的思想相当突出。新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毛泽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尤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更能体现党固本包容的政治智慧,避免了苏俄初建时期由于采取了过激的过渡政策而引发的政治危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党和毛泽东固本包容理念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通过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

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对邓小平影响极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毛泽东固本包容的经验教训,同时汲取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固本与包容的扭曲关系。邓小平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市场化因素,恢复了固本与包容相对协调的状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中固本与包容关系的根本调整必然会引起政治、文化等领域固本与包容关系的深刻革命。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首创,关于“发展是硬道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三个有利于”标准、“共同富裕”以及“一国两制”等的精彩论述与实践,使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彰显了中国特色,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固本包容的智慧。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固本与包容的协调关系,提出了一些固本包容的新思想、新观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创,这些都没有束缚住党和领导人的手脚,更没有禁锢他们的思想。在苏东剧变这一极为不利的政治考验面前,我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本”没有发生任何动摇,庄严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首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把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把它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彩多姿,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固本包容的治国理念。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固本包容的治国理念既继承前人又与时俱进。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本”更加稳固。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台阶上突出包容性理念,是胡锦涛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2009年11月15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呼吁“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增长”。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包容性”理念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包容共济”、“包容互鉴”对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胡锦涛关于“五个统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固本包容的治国理念跃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彰显了党固本包容的智慧。

[1]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包容性俄国列宁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