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致远的《纸老,书未黄》

2013-04-10徐明祥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孙犁书香全民

徐明祥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1)

日前,有书友从广东东莞召开的第十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返回,捎来在会上首发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徐雁签题的一册新著《纸老,书未黄》(海天出版社2013年1月版)。他在扉页上题词道:“门对千箇竹,家藏万卷书。明祥宗兄惠览,雁斋主人于莞城,壬辰冬日。”

我日常也时时到徐雁教授的博客“秋禾话书”上浏览,知道他在社会活动和专业活动之余,依然勤奋读写,著述迭出。今得其读书随笔和阅读学文章之新集,便开卷读之,成此五题。

1 一个耐人寻味的别致书名

《纸老,书未黄》作者在他的“后记”中阐释本书命名道:

如今,在经历了两千年漫长历史之后,曾几何时纸贵洛阳的书卷,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原来一个以声、光、电和盘、屏、键组合而成的“数字化时代”,已开始全面进入甚至严密地掌控我们的生活。日渐边缘化的纸本书籍,已不再是人们的惟一选择和主要选择。那种种曾让前贤往哲依恋不已的“放眼观诗史,倾心拜墨皇”、“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便须门掩柴桑,黄卷伴孤隐”、“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花香何如书香远,美味怎及诗味长”的古典意境和人文情怀,似乎已同一二十年来轻阅读、移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的时新生活格格不入,令阅读学界的经验主义者们徒唤奈何。其实,纸老,书不黄。那看似老旧不堪的尘封书册,灰头垢面的样子,却是开卷有新知,常读常新的。人贵有主观能动力。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的只是书籍的形制和型态,而不是其中的信息和知识,更不必说书中所包含着的高深学问和精严智慧了……

显然这是一个阅读学专家达观、包容的看法,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尽管就我个人的嗜好而言,我喜欢纸阅读,那种感觉是数字化阅读所没有的,但数字化阅读的快捷方便又岂是个人所能抵挡的?又何必抵挡?固执地做冬烘先生只能是画地为牢。

2 一个“深阅读”的读书导向

本书共收入11篇文章,每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作者均力争把话题说深说透。他旁征博引,有的地方还特意加“按语”,以介绍人事背景,利于延伸阅读,可免读者检索之劳。如《开卷有益:〈开卷〉杂志的前世今身》一文,详述香港《开卷》之来龙去脉,漫谈自己的“开卷情结”,并为南京《开卷》这本同名小杂志祈寿。再如《乐黛云〈四院·沙滩·未名湖〉读后感》一篇云:

诚然,这位有幸进了北大,可“喜欢念书,但更惦记着革命”(《四院生活》),“很快就投入了党的地下工作”(《我的选择,我的怀念》)的激情女生,这位被组织指定参加“中国学生代表团”访问苏联“北京市学生代表”(《快乐的沙滩》),这位曾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四青年节”被委以跑上天安门城楼向刘少奇献花的青年骄子,这位1952年毕业留校成为北大中文系最年青助教、又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新型知识分子”(《历史的错位》),在1957年的时政翻覆中被错划为“极右派”(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顿时由“天上”而“地下”,她领着16元生活费下放到门头沟山区“劳动改造”,先后做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最后终于在“拨乱反正”的旗帜下,得以回返北大从事教学,并在1981年8月在哈佛燕京学社的邀请下远游海外访学,既被哈佛大学的温文尔雅所濡染,又为柏克利大学的随便适意而吸引,自己开辟出中国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一片教研新天地。

多年来,作者心中已经发育了浓厚的“书文化情结”。据他在本书“代序”《雁斋有书用印迟》一文中披露,他乐于在闲章中用“书名”或“书名”意蕴入印。“一旦书名于腹笥中酝酿成熟,则驰书求请篆刻家镌石,拓印用于书衣设计,或在出书后直接手钤于书扉。”此乃风雅而有趣之举。此外,他还坚持给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赠送名章。大抵自2002年在南京大学指导硕士研究生以来,徐雁总是设法请人为门内弟子镌上一方图章,“我期待徒儿们从这赋予了人文元素的石头里,多少能够感觉到一点‘爱书’的气息,尽管它似乎已经逸出了‘专业’的边界”。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当日求学时,读了唐弢先生书话,受其启示的结果”。

3 一个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文化行者

近20年来,徐雁先后领衔主编了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读书大辞典》、郑州海燕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华阅读之旅》,以及去年由深圳海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他曾在后者的前言中,谈及“全民阅读推广”所应包括的三方面内涵:

为什么叫“全民”?第一,对社会群体来说,各行各业、各阶层都应该是阅读推广的对象。第二,对个体来说,阅读是人生全过程的阅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学了之后人生才有活力。第三,对于图书馆、书店来说,是对全品种的读物进行推广,它们拥有的所有图书资源都应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对象。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觉得这条路还是任重而道远。有很多东西并不是这个行业自己就能解决,需要社会大环境和这个时代来共同作用。全民阅读其实还是一种方式和手段,最后走向文化创意、科学创新和社会创造,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生活才会真正地更加富足、更加美好。

基于孙犁一生钟书崇文的人生特质,徐雁认为孙犁先生是一个从“知识奠基”到“文化给养”自觉转型提升的“终身学习者”楷模,他在文章中热切呼吁,位于白洋淀畔的孙犁文学馆应利用今年是孙犁诞辰一百周年的契机、在“孙犁与白洋淀”这一文学主题之外,再揭幕“孙犁与书”这一书文化主题展览。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不知主事者能否采纳?

作为中国阅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自从2009年徐雁接替著名汉文阅读学家曾祥芹先生担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以来,他以其饱满的热情、开阔的视野和自身的影响力,整合社会多重资源和多方力量,把这个阅读文化平台打造得日益壮大和广阔,更大范围地传播了书香。如在他的创意和策划下,年度开展“华夏阅读论坛”,进行专题研讨;向有关书文化传统积淀深厚的地方,授予“华夏书香之乡”、“华夏书香地标”、“(华夏)书香校园”的荣匾授牌等等,可谓意味深长,可圈可点。既在雁斋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又能走出书斋,在更宏观的平台上承担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徐雁可谓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阅读文化学的行者。

据悉,《纸老,书未黄》是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全民阅读推广读物系列图书之一,今年同时推出的还有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的《阅读,与经典同行》、湖南著名作家彭国梁先生的《近楼,书更香》两部书。《阅读,与经典同行》是王余光教授近年在北京、深圳等各地大学、图书馆作讲座的演讲稿的合集,是其对阅读问题的新思考、新认识和新阐发;《近楼,书更香》可以说是著名作家、藏书家彭国梁先生的一部人物访谈录,写出了有关文化老人、书爱家人生中的闪光之处。责任编辑李向群女士代表海天出版社出席了本届读书年会,并在会场举办了上述有关阅读推广图书的签名展销活动,为本届年会增添了新的活动内容,受到了与会书友们的热烈欢迎。

猜你喜欢

孙犁书香全民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全民·爱·阅读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孙犁装外行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