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视角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定位

2013-04-10陈能华王国凯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流动图书馆

陈能华 王国凯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引言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是使社会各阶层成员平等享有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帮助其获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更是公共图书馆的神圣使命。只有提高弱势群体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其在社会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来,促进社会流动,保持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橄榄型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1 关于弱势群体和社会流动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的深层原因

弱势群体,也被称作社会脆弱群体,西方英语国家写作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1]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在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日益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但这些救助更多的是偏于经济救助,很少关注他们的知识和精神需求。2004年,世界银行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扶贫大会上指出:“为使贫困人口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在发展中赋予他们权利。这种通过赋予权利而实现发展的过程把贫困者视为主要的资源和合作伙伴;通过挖掘他们的知识、技能、警觉性和积极性来摆脱贫困。”[1]可见,造成弱势群体的深层原因是其知识弱势和获取知识能力弱势而造成的生存与发展技能的缺失。

1.2 社会流动的概念及对社会结构性质的重要影响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即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2]社会流动虽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它的影响意义却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更会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虽然有的时候互换对流性质的社会流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宏观结构配置状况,但是,社会流动的速度与比率仍然会影响社会结构性质、社会运行状态以及和谐社会构建。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日益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历史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阻力因素,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加以妥善解决。实现社会的和谐就意味着社会上各个阶层之间要有一种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社会流动作为一种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对于长久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合理社会流动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使社会流动量保持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社会容纳能力之间的特定阀限内。[2]从社会流动这一视角看,最为合理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弱势群体能够向比其社会地位更高的阶级流动,从而不断壮大中间阶层,以优化社会的阶层结构,逐步地实现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合理化,使我国成为更为开放、公正的现代化强国。

2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为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服务中的重要意义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从其本质上讲,就是政府与国家行使其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基本权力,消除市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不平等状况,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益。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配状况严重不均,众多公共服务体系更是把中国广大的弱势群体阶层排除在外,这种不平等现象触发了很多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具有弥补这方面不足的优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为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服务中具有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2.1 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已进入世界范围内分配最不平等国家的行列,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存在,那么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将会变得相当脆弱。我们不仅应从经济上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帮助,更应从知识上(例如在公共图书馆文化功能服务方面)向广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升华灵魂。“弱势群体可能进入主流社会的唯一指望是对社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肩负着普及知识、开发民智,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重任,是舒缓各种社会矛盾情绪的减压阀。[3]

2.2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力,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这是《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道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宗旨及人文关怀之所在。不仅如此,国际图联还专门设立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部”这一机构,旨在更好地引导弱势群体去自我学习,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广大民众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履行其基本职责,对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消除歧视,并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享用图书馆常规服务的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让其在获取文化资源的渠道上更为通畅,更方便、快捷地掌握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全社会形成向上流动的强劲思潮。

2.3 弱势群体自身发展需要

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因此,他们更有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知识是改变其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想而知,他们较之于那些更易获取知识资源的阶层来说,更加渴望通过知识的获取来改变自身的命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弱势群体日益觉得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从根源上改变其弱势状况的必由之路,是其摆脱困境的希望,是促使其向上流动的原始动力。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其在获取知识资源的渠道上却异常狭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可确保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在公共图书馆得到这种文化服务,从而获得发展契机。弱势群体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其精神上的救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这种文化服务功能是对弱势群体最有效的精神救助。

3 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中的文化功能定位

3.1 推出针对弱势群体的终身教育服务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5年所提出,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受的各种教育之综合。此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代人们身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以几何级数飞速增长,一个人不坚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已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奉行终身教育的理念,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处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原本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更应奋起直追,时刻践行终身教育这一时代理念。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就是弱势群体践行终身教育的最佳载体。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过程中应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推出终身教育功能:其一,在弱势群体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循序渐进,使其逐步掌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其二,创建学习中心,凭借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及优雅的环境空间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进修计划、继续教育活动、技能培训活动以及其他终身教育活动等多元化的免费服务,使其慢慢接受终身教育在实现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理念。

3.2 增强对弱势群体的文化信息服务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知识与信息飞速的更新、增长,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对于自身的发展变得极为重要,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就等于取得了谋求自身发展的敲门砖。然而,弱势群体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加之个人文化素养及获取信息能力较差,使其在信息获取上尤为劣势。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储备中心和研发运用中心,在促进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应针对弱势群体大力开展:其一,文化信息咨询服务,充当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信息咨询中心,保障其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弱势群体普遍关心的各种保险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及法律问题等等);其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向他们提供免费的计算机互联网设施,开展从入门到精通的一系列计算机培训课程,使其逐步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此外,公共图书馆还需加强其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增加服务网点建设,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进行文化信息服务的综合能力。

3.3 培养弱势群体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良师益友,“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常常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相当普及,但是它却永远也无法取代阅读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你的知识面才会广博,你的思维才会开阔,你的视野才不会被局限在某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今繁复多变的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致因就是他们阅读习惯的缺失。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中应培养弱势群体的阅读习惯:其一,在弱势群体中开展一系列讲座活动,宣讲阅读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理念,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热情;其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切实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如好书导读活动、阅读研讨会等),不断把弱势群体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方向,坚持“读好书”的原则,以使其自身能力与素质全面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改变命运的能力。

4 结语

社会弱势群体的向上流动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步骤,作为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向上流动是他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是广大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神圣使命,为弱势群体提供长期的、有效地文化服务,是长期的、持续的历史过程,不能浅尝辄止,公共图书馆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找准自己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中的文化功能定位,为构建橄榄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http://baike.baidu.com/view/50058.htm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刘虹毓.公共图书馆服务应更关注弱势群体.甘肃农业,2007(10)

〔4〕柯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5〕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图书馆,2000(1)

〔6〕耿翠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图书馆,2004(5)

〔7〕王冬梅.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困难原因及意义.黑龙江史志,2010(23)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流动图书馆
流动的光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图书馆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去图书馆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