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读者活动中心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新思路*

2013-04-10黄梅林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活动

黄梅林

(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湖北孝感 432100)

高校图书馆离不开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者一贯奉行的宗旨。作为读者群体的组织——读者活动中心一直活跃在大学校园,其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知识讲座向广大师生传递了知识和信息,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浓浓的书卷气息,更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和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的更新促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加现代化、人性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活跃,其信息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这些变化在给读者活动中心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它面临新的挑战。

1 高校读者活动中心所面临的问题

1.1 传统的读书活动与数字化阅读时代不相适应

数字时代的“阅读”对象在纸质书刊之外,更多的是数字信息。随着网上阅读、手机阅读、各种手持式电子阅读器阅读的兴起,我国国民采用数字化方式阅读的比例正在持续增长。2012年4月公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同2010年相比,数字阅读增幅明显,网络在线阅读人数增加了11.1%。[1]目前,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电子网络成为信息资源获取的主要渠道。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读者”(Reader)这一称谓已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建议使用“用户”(User)一词来表示服务对象。

其实,称呼“读者”还是“用户”皆无大碍,更为值得关注的是Lib2.0 环境下,“读者”的角色、功能已经发生重大转变,读者不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传递与交流个人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Wiki、网摘、RSS、Tag 等对网络数字化信息进行分类聚合,直接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工作,读者的信息行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读者的阅读离不开网络,阅读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图书馆有限的纸质资源,而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读书活动仍局限于馆藏纸质书刊,很少涉及网络资源,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与数字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1.2 传统的读者活动对当代读者缺乏吸引力

目前,高校读者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缺乏创新,在读者中引不起强烈的共鸣。

首先,活动的形式单调。读者活动往往采取竞赛、座谈会等常规形式,很少有新的创举。由于组织者过于追求声势浩大,忽略了对个人内心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形式,缺少激情与感染力。

其次,活动内容不能适应大学生阅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图书的类型选择上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与专业学习或考级考证类相关的书籍占主要部分,比例高达52%以上,另外,励志类、文学类书籍也占极大比例。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竞争社会中急功近利的一面,又体现了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注重个人奋斗的一面。传统的名著导读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祛除浮躁、功利之心理,引领大学生静下心来读经典读好书,但仅仅针对文学名著开展读书活动未免显得相对狭隘和单一。读书活动的开展应该考虑大学生价值观念及阅读取向的变化,考虑时代的变化,导读的范围应该在文学名著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细分,以适应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读书需求。

1.3 读者活动中心与图书馆关系不紧密

目前,高校读者活动中心大都挂靠于图书馆,由学生自主管理,读者活动通常由学生策划组织,图书馆偶尔予以配合。我们从相关网页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关系之疏离。

首先,图书馆网站缺乏读者活动中心一席之地。笔者访问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网站,也访问了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省内地方高校图书馆网站,都找不到读者活动中心的身影,有的即使开设了“读者协会”一栏,内容也显示空白。

其次,读者活动中心网页没有图书馆及其服务的相关介绍。笔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读者活动中心”或“读者协会”等关键词,网上立刻涌现出许多相关的博客、微博、微群或人人网小组等,在组织章程中,他们都一致称自己为学生社团(有的甚至标明其文学属性),直接归学校社团联管理,图书馆只是与之合作的单位。尽管声称图书馆是其合作单位,但大多数相关网页上并没有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介绍,甚至相关链接也没有。

由于缺乏图书馆的直接领导和多方的协助,读者活动中心显得势单力薄。其网页内容空洞、贫乏,发表的通常是少数会员的散文或书评,网页更新缓慢甚至停滞,缺乏网上交流与互动,受关注程度极低。

2 读者活动中心新的发展思路

2.1 读者活动中心应该被纳入图书馆管理

读者活动中心能集中反映读者的需求,促进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对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树立大学良好精神风貌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及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读者活动中心的建设。

首先,读者活动中心应该被纳入图书馆正规管理,成为其内部职能部门之一。在此前提下,图书馆要加强活动中心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联系,以得到相应的帮助,要把它建成沟通图书馆与读者关系的渠道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其次,图书馆要赋予活动中心三方面的职能:一是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职能。二是培训读者的信息技能的职能。三是开展读者活动,加强图书馆与读者联系的职能。

再次,图书馆要制定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活动中心学生干部组成。图书馆人员主要负责中心工作的日常管理、读者活动的策划和指导、读者调查的设计、读者意见的反馈、读者的教育培训等工作。学生干部主要负责读者活动的执行、读者调查、读者培训的组织工作。

2.2 建立网上读者活动中心

目前,随着Web2.0 技术的引入和3G 智能手机的普及,图书馆服务已渗入用户个人生活角落。读者活动中心应该与时俱进,为读者安置一个“网上读者之家”——网上读者活动中心。

这一方面,豆瓣的经验值得借鉴。豆瓣是一家以书评、影评、乐评著称的网站,用户在享受读书、观影、赏乐的乐趣的同时,还可以随时发表评论或分享评论,以此结交共同兴趣的好友,自由成立兴趣小组,是一个集个人兴趣和社交为一体的网站,深受网友的喜爱,目前注册成员达14 万人之多,并以平均每天新增注册成员900 人,新增小组50 个的速度快速发展。[2]

其实,豆瓣的成功归功于其“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地满足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就阅读这一模块为例,豆瓣一直遵照用户的需要一步一步将之做到精益求精。豆瓣最初只有简单的藏书功能,后来,为满足读者评论的需求,它陆续增加发言修改功能和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功能。这方面的读者需求逐渐增大后,豆瓣又及时单独分离了评论和讨论功能,为其单独设立专区。其后,为方便读者寻找最具人气的书,豆瓣还开发了以关键词搜索的结果确定站内收藏人数排序的功能。正是这种不断为用户着想的思想激励着豆瓣,使其不断迸发出创造力和生命力,吸引广大读者用户,成为同类网站的领航者。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一群求知若渴、兴趣广泛的大学生读者群体,其建立的网上读者活动中心更应该体现出其应有的个性和特色。如针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设置大学生创业和就业信息栏目,配合教学设置各学科教学资源平台,应大学生交友需求设置各种兴趣小组,此外,还可设置校友互动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心理咨询平台、信息教育平台、科研交流平台、图书馆服务平台等。建立如此内容丰富的网站,仅凭读者活动中心是很难胜任的,除图书馆内部的通力合作外,还需要得到学校学工处、招生就业工作处、教务处、科技处等多方机构的协作,必要时,还可吸纳社会力量的加盟。

2.3 引领在校大学生读者广泛接触社会

在校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大多数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与社会发展关联紧密,因此,他们强烈地渴望认识和了解社会,尤为关注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读者活动中心要敏锐洞悉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动态,积极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社会的大门,为他们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以开阔其社会视野,增长社会知识。如聘请校友介绍初入职场的个人经历,传授个人成功经验;聘请专家学者介绍各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带领读者参观历史文化展览和各行业各专业领域的展览等,以间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或加入志愿者行列,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总之,读者活动中心要紧跟社会的节拍,为读者开辟第二课堂。

2.4 读者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要追求创新

网上读者活动中心的建立,是读者活动形式上的重大突破。首先,它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些传统的读者活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轻而易举地完成,如征文大赛通过网上投稿和网上投票的形式进行,座谈会的视频可以在网上发布,供更多读者分享,读者问卷调查也可在网上开展,信息技能知识可以在网上进行传播。其次,更多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都可以自如地举行,如读者摄影展览、读者在线影评、毕业生留言、校友赠言等。

在网络以外,读者活动也可进行更多新的尝试,力求生动活泼,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如举办各种类型的主题晚会、网上读者见面会、粉丝与作者座谈会等。结合不同读者的兴趣爱好组织读者旅游、摄影、野餐、观影、卡拉OK 等。

除了在活动形式上锐意创新外,在活动的内容上,组织者更要摆脱束缚,大胆开拓。文学名著阅读活动可以针对全校学生进行,另外,按学科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例如,针对某一社会热点开展政治、经济系列图书的导读活动,并进行相关辩论赛;又如,配合某一教学阶段开展相关图书的阅读活动,并组织讨论与学习交流活动。这些针对性较强的读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为了让读者了解社会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可以组织读者参加社会慈善工作、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看似远离了图书馆,远离了书本,但是却能促进大学生增长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2.5 为读者提供信息技能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相应地,读者的信息素质也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接受的一项通识教育,教育部一直倡导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读者活动中心应该肩负起信息教育这一重大职责。

首先,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向读者系统讲授现代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聘请专家和学者举办信息技能知识讲座。

其次,大力宣传图书馆服务模式,如学科博客、IM 实时在线咨询、开放存取等,让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并热情参与服务。

再次,鼓励读者利用WiKi、网摘、RSS、Tag 等进行信息分类聚合,直接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2.6 加强校外读者队伍的建设

2012年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北大、清华等34 所高校的图书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3]今后,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将逐步面向社会开放,这意味着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读者群体更加庞大,读者结构更加复杂,读者的需求更具多样化、个性化。

读者活动中心应当着手对校外读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社会读者的职业特征、心理特点和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学校有利的藏书资源和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读者开展活动,如为中老年人开展保健图书推荐与知识培训活动,向青少年读者宣传法律知识,给年轻的父母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等。

另外,校外读者中也不乏学科创新人才,图书馆可吸纳他们参与校内科技创新,让他们与校内读者形成互补,充分发挥其实践优势,从而增强校内与校外读者之间的关系,为创建一支优秀的读者队伍打下基础。

3 结语

Google、亚马逊、苹果、豆瓣正对广大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这个不见硝烟的竞争环境中,如果高校图书馆再不努力赢得读者的青睐,不增强自身的凝聚力,那么他必将失去读者,失去未来。图书馆一定要重视读者活动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读者活动中心能为图书馆建立一支稳定的读者队伍,并将之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1〕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半数以上国民自认阅读量少[EB/OL].http://roll.sohu.com/20120420/n341171539.shtml.[2012-04-20]

〔2〕关于豆瓣网的调查分析,解密豆瓣运营全过程[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2265feae009581b6bd9eb67.html.[2010-06-10]

〔3〕首都图书馆联盟[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112513.htm.[2012-03-31]

猜你喜欢

图书馆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