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文化对南无拳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2013-04-10郭书芬岳素芳胡娟娟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丹行气习练

郭书芬,岳素芳,胡娟娟



道家文化对南无拳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郭书芬1,岳素芳2,胡娟娟1

1.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610041;2. 河南省洛阳市老年体协,河南 洛阳,47100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等方法,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南无派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南无拳传承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以促进南无拳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发展为目的。研究发现,南无拳是在全真道内丹修炼思想基础上,结合导引行气术形成的养生拳术,对调理脏腑功能具有特殊功效,在南无派历经30代传承,现已在洛阳地区广泛开展,为南无拳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道家文化;南无拳;传承与发展

南无拳是流传于道教南无派的一种拳术,至今有83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在洛阳地区广泛开展。它以道家的道法自然和道教天人合一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收传统中医学、内丹修炼精要创编而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兼备的南无道派金刚养生拳,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深受习练者的赞扬。南无拳从金时期传承下来,一直在南无派口传身授,流传到今天很多拳套都已失传,因此,对它的挖掘与保护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 南无拳的历史渊源

1.1 谭处端于洛阳创立南无拳

南无拳是由全真道“七真”之一的谭处端在洛阳修道时所创,至今已有83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在南无派口传身授,不立文字,因此很少被世人所知。端处端(公元1123--1185)字伯玉,后改道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代中京洛阳人,后徙居山东宁海州(今山东牟平)[1]。王重阳(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到山东宁海传道,随王重阳入道,后来到洛阳朝元宫(今栖霞宫)传道授徒。他在王重阳“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2]的思想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全真而仙”的理解创立了南无派,《南无道派宗谱》中记载:“立派南无,暗合修真之始。南者离也,离者,心之火也;无者,火灭也……若有仁人入吾派中,先体南无二字即是性功之德也。”由此可以看出谭处端非常重视心性修炼,认为明心见性是成仙之本。南无派修道成仙继承了全真道性命双修以性为先的内丹清修法,尹真人高弟子在《性命圭旨·性命说》中指出:“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3]所谓内丹修炼,是把身体当做丹炉,精、气为原料,神为炉火,使内气在周天运转,而在体内形成丹药的修练方式。内丹修炼是通过修内气、通经络、畅气血,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谭处端以道家“清静无为”为指导思想,结合导引行气术、传统中医学及内丹修炼精要创编了南无派金刚养生拳,即南无拳。南无拳在习练中注重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刚柔相济的技法特点,通过内外兼修,达到强身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谭处端在《西江月》中写到:“学道休于外觅,灵苗出自心田。铁牛耕透见根元,全在殷勤锻炼。认证元初面目,端身勿使邪偏。六钧弓硬拽来圆,箭箭红心有验。[4]”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在修道、练养方面的思想和感悟,及习练南无拳后的所能达到的效果。

1.2 南无拳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在传承与发展中南无拳随着全真道的兴衰而不断发展变化。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谭处端继马钰(全真道第二任掌教)之后接任全真道掌教,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谭处端羽化,虽然掌教时间不长,但提高了南无派的影响力,为南无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公元1220年,丘处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率弟子18人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5],深受赏识,自此全真道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南无派也随着发展壮大。到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两次佛道辩论高潮,道教均以失败而告终,并遭遇两次焚经,全真道受到沉重打击,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南无派也进入衰落时期,南无拳的发展受到抑制。

明崇祯五年(1632年)至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南无派在南阳武侯祠大约经历五个字辈至少七代的传承[6],南无拳随着流传到南阳地区。龙门派在清康熙十三年至五十二年间取代南无派掌管武侯祠,由武侯祠内立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钦命宁南靖寇大将军重修草庐碑》中“住持李功在立石”及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捐金重修武侯祠御列于后碑》中“住持道人胡阳瑞”的记载可知[6]。清光绪年间,南无派第20代宗师刘名瑞(1839—1932)主持北京妙峰庵(后更名为桃源观),为防止南无派失传,刘名瑞整理出《南无道派宗谱》,在南无派传承,至今有百字谱系传世。刘名瑞羽化后,由其弟子赵壁尘继任住持,后创立了千峰天山派。

1.3 南无拳被重新带回洛阳

随着道教的没落,洛阳地区道观变得很萧条。清光绪年间,洛阳道观缺少道士,后来洛阳县道会司从南阳府镇平县城隍庙请到郭德禄道长(原南阳玄妙观的道长后调任住持城隍庙),郭德禄来到洛阳后先住持祖师庙,后道教会司请他住持上清宫,郭德禄就在上清宫定居下来。洛阳的南无派自第二代传人王道明、董尚志之后典籍失考,郭德禄是南无派第28代传人,他把南无派带回了洛阳,同时也把南无拳带了回来。

1930年冬,郭德禄仙逝,由17岁的弟子师惟新(南无派第29代传人)住持上清宫。1932年师维新让师兄王惟林打理上清宫,他离开洛阳西行传道、学道,在修道的过程中,他依然不忘勤加练习南无拳,1947年学成回到上清宫。新中国成立后,师维新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洛阳市道教协会会长,提高了南无派的影响力。1962年,师维新收留了刘成庄(南无拳第30代传人),当时上清宫只有师维新一个道士,而且因政策原因不允许师维新收徒,师维新为了使南无拳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打破了“不传外”的南无派道规,将南无拳传给了刘成庄,之后再无传其他人。

2 南无拳形成的理论基础

2.1 易理对南无拳的影响

相传伏羲氏根据龙马图创立先天八卦,成为道教修道理论和思想体系的基础。《易经·系辞》中讲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7]两仪可是阴阳,人体不离阴阳,南无拳的招式的刚柔、开合、动静等互为阴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8]南无拳刚劲有力的动作,能够使阴阳二气相互冲击,从而使人体内外环境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统一。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八卦体,八卦不仅能跟身体的的部位相对应,还能够和人体的穴位相对应。如离卦、中宫分别对应眼部的穴位和鼻部的穴位,南无拳的起势动作就是抬手摩面,通过摩擦、按压面部穴位,加强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充盈。南无拳全套动作是围绕人体的八卦体进行全身的锻炼,习练南无拳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可以达到以拳悟道,在习练中体悟性命双修的真谛,从而使人体真正达到形神合一、内外兼修。

2.2 传统中医学对南无拳的影响

经络学说和精气学说是传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经络对调和人体气血、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具有调控作用,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具有决定作用。在《灵枢·经脉》中提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9]南无拳是在传统中医学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肢体的牵拉、摩运、蓄力等方法,刺激身体穴位和经络,促进人体气血通畅,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如:南无拳的金刚养生二十九式中第五式动作,左掌沿右臂内侧的手三阴经用力前推至拳心,右拳外旋使拳轮沿左臂手阳明大肠经用力拉至胸部,南无拳动作的起止都是沿着经络的起止方向运动,通过按压刺激经脉,调节和增强脏腑功能,起到健身祛病的作用。

南无派在内丹修炼中,非常注重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精气又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道教内丹修炼认为先天精气神为“阳”,后天的精气神为“阴”。内丹修炼的目标是达到阴阳和合,最终在体内修成“仙胎”,即结丹。《性命圭旨·移神内院端拱冥心》中记载:“谭长真云:‘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3]这里的婴儿指的是精或气,可以看出精气在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性。南无拳是借助内丹修炼精要创编而来,因此在习练中是以练气血为主,血为轻,气为重,通过练精化气,结合导引行气,使人体的意、气、形结合在一起进行锻炼,从而练出金身刚体。

2.3 导引行气术对南无拳的影响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中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10]可见古人对导引和行气的养生作用就有一定的认识,在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中对行气的方法和路径就有记载。道家认为导引行气可以养性延寿,在修炼中特别注重“行气”、“练气”,南无拳是导引行气融于武术的结果。南无拳中的动作多以撑、拉为主,而这些动作多是根据古代《导引图》中的动作改编而来的。如:南无拳的撑、拉动作就是根据马王堆《导引图》的“以杖通阴阳”和“螳狼”创编而来,习练南无拳配合特殊的吐纳方法,可以帮助人体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达到祛病延寿的目的。

道教养生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导引行气,其内丹术是在行气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意念引领内气在人体周天运转,配合导引术,达到养生效果。南无拳是练内气、疗内伤的金刚拳术,是在导引行气的基础上结合内丹术形成的养生拳,长期习练对调理人体脏腑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3 南无拳的技术特点

南无拳属内家拳,最早是在南无道派弟子中为练内气、疗内伤使用,通过锻炼人体内脏系统,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南无拳在习练中特别注重运用身体内力,以练气血为主,动作多为拉、撑、拨、滑、盘、扭转等,习练起来动作缓慢却不失刚劲,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都采用相应的动作,整套动作习练下来使身体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锻炼,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南无拳分为刚、柔两个部分,适合各类人群习练。

南无金刚拳在习练中主要运用刚劲有力的拳法,配合特殊的呼吸吐纳法,结合身体的抗击打训练,最终练成铜头铁拳、金身刚体、意到气到的功夫,从而达到五脏六腑的气血和谐,使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抗击打能力。南无拳柔的拳法,在习练中注重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缓慢飘逸等风格特点,最终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充盈、意守神聚,达到养生健身、祛病化疾的功效。南无拳独特的技术特点,得到习练者的肯定和赞扬。

4 南无拳的开展现状

4.1 刘成庄回洛阳传授南无拳

1976年南无拳第三十代传人刘成庄到海南参军,凭借深厚的南无拳功力,屡次立功,现为海口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兼总教官。自2005年起,刘成庄利用闲暇时间,在海口市万绿园义务传授南无拳,这消息传开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南无拳是发源于洛阳的拳种,对它的挖掘与保护,深受洛阳各级领导的重视,2009年5月,刘成庄应邀回到洛阳传授南无拳,南无拳在洛阳很快发展起来。

4.2 南无拳在洛阳地区的发展

南无拳在洛阳开展短短几年的时间,在洛阳迅速传播开来。刘成庄为了使南无拳更好的普及,把南无拳金刚养生29式简化传授给大众习练。2010年2月,南无拳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2月,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南无拳,并加入到习练南无拳的队伍当中,南无拳文化研究会的成员每天早、晚在市区公园、广场义务授拳,南无拳在洛阳地区慢慢普及开来,现洛阳市南无拳爱好者已发展到上万人。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前来学拳,南无拳正一步步向全国推广。

5 结 语

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黄老学说和方仙术形成的,南无拳是以道家思想与道教内丹术为指导思想,结合导引行气术创编的养生拳。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运动的法则,南无拳以道家“道”的思想为理论基础。道家特别注重以导引行气达到养性延命的养生功效,并形成了独特的养生功法,南无拳的功法就是在道家养生功基础上创立的,南无拳的“修性”、“养命”的思想与道家的静养、固精是一样的。道教内丹术的“炼精化气”、“练气化神”是南无拳“内气”修炼的关键,南无拳借鉴道教的内丹修炼术精要,配合身体的抗击打训练,锻炼人体的内脏系统。由此可见道家养生思想、道教内丹术为对南无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赵荣珦. 道教“七真”刘、谭、孙传道洛阳考[J]. 中国道教,2001(05):32~37.

[2] 王重阳. 王重阳集[M]. 济南:齐鲁书社,2005.06.

[3] 马济人. 性命圭旨[M].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4] 谭处端,等著. 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集[M]. 济南:齐鲁书社,2005.06.

[5] 邱树森. 元朝简史[M]. 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09.

[6] 刘 霞. 南阳武侯祠与道教[J]. 中国道教,2006,(04):37~38.

[7] 珊 泉. 周易图册[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8.

[8] 中 和. 道德经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9] 黄 帝. 皇帝内经[M].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03).

[10] 邱丕相.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06).

Influence of Taoist Culture on Nanwu Boxi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GUO Shu-fen1,YUE Su-fang2,HU Juan-juan1

1.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Graduate Department,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2. Henan Luoyang Old Sports Association, Henan Luoyang, 471000,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oist thought, by picking nanwu school development history, as the nanwu Boxing inheritance history for historical basis ,to promote nanwu Boxing related theories for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nanwu Boxing in the quanzhen Taoism inner alchemy theor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daoyin and respiration formed regimen of boxing, regulating Zang-Fu organs function with special effects, in the nanwu school after 30 generations Smriti .Now in the Luoyang region to carry out a wide range of extensi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nanwu Boxing to promote.

Taoist culture; Nanwu boxing; Smriti and development

1007―6891(2013)05―0016―04

G852.19

A

2012-03-21

猜你喜欢

内丹行气习练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索宝
全真道圆明老人所述修性《十马图》试论
铸剑、剑解与道教身体观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