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13-04-10

社科纵横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理念社区

姜 坤

(中共松原市委党校 吉林 松原 138000)

社会管理体制是国家就各种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生活、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而制定的一系列富有约束力的规则和程序性安排,其目的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协同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运行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必须从影响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转变政府职能,虽然不断地有新的成果取得,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在新的时期依然不能忽视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按照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体现责任、服务和法治理念的开放、服务、法治型的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到多方面的改革,比如改革行政组织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建设公共财政制度;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等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努力能否真正取得效果,全在于指导思想是不是正确,也就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和“法律至上”

谈到理念转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以人为本”和“法律至上”,多年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一些普通的百姓为真正推进这两个理念的切实实行而以不同的方式走入了公众视野:熊德明,开启了全社会尊重农民工和农民工维权的新时代;孙志刚,以年轻的生命陨落为代价使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向前迈了一大步;张海超开胸验肺,成为一场鉴定之殇,拉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改的序幕;吴远碧,挥刀剖腹自医,扣问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之处。我们不希望这些迫不得已的事再发生,希望我们的管理理念乃至于整个社会给那些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与关怀,“以人为本”和“法律至上”的理念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看能否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上真正体现。

2.“企业家政府”理念

这一理念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普遍重视,近几年在我国的理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所谓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来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它并不是要把政府作为企业来运作。这一理论的领军人物是倡导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政府官僚主义并为政府的改革开出了10种药方的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这一理论提出的理念,对我们现在的政府改革理念创新有着非常珍贵的启示意义。比如指出政府应具有“顾客意识”,也就是说我们政府应该像企业对待顾客一样对待我们的服务对象——公民。还有一种就是重预防而不是治疗的意识,指出“在一个变化来得惊人迅速的时代,未来盲是个致命的弱点”。名医扁鹊的故事能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我们在社会管理上已经有过教训,严肃整治煤矿生产安全,是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矿难死伤数字发布之后;查处食品安全是在那么多幼小生命的消失和无数案件的曝光之后……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有“治未病”的理念,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未发状态。这应该是我们现代政府更高意义上的对生命的尊重的不可懈怠的职责。

二、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结构

就是要按照促进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要求,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社会组织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主要是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农村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

农村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和和村民自治在新的形势下,要坚定不移地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一是村民自治的理念是“放活”二字。这个放活,不只是经济上放活,政治上也要放活。越是治理的事项少,越要放活。二是要不断完善自治的内容和方式。要坚持以村民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民主自治制度,即便是紧急和特殊情况下,村班子确不适应时,也只能由村民决定是否提前换届,而不能外部替代。选出来的村干,自然会对选票负责。“矮子里选将军”也要在村内选。因此,凡是派驻村里任职的国家干部,原则上限期撤回。大学生进村主要是锻炼,为党和国家培养深知农村的后备干部队伍,而不是替代村民自治。类似“职役制”的村官不要提倡。村干的编制要从实际出发,劳务输出多的村,在村的只有“蹒跚的老人”和“无妈的孩子”的村,原则上党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选上村主任的同时任党支部书记。不能因为村官的补贴,精简了的人数又开始膨胀。现有的离任村官的补贴的人数和标准,可维持不变,但离任村官的待遇,最终要走向与村民养老并轨。村官的年龄可不受限制,以村民满意为准,与历史上的“三老”制类似,一身而二任。村主官的财政补贴应适当增加,“省官以清吏治,增俸以责官廉”。要努力减少对村民事务包括种植计划等的行政干预。三是要实行“城中村”、“郊区村”、“工矿村”和“农区村”分别对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决策层级,实行省定原则,以县为主操作。

三、满足公共需求,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中用相当大的篇幅具体部署了各个领域的任务,而开局之年,国家也大手笔地进行了投入,教育、医疗、住房等等都已经明显有了收效。我们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到了总体规划整体协调的阶段,要坚持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与质量相统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真正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国家的政策环境下,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的最亲民的举措,就是“15分钟服务圈”,就是居民出门最多15分钟就能享受到各种基本公共服务。

最成功的城市是北京的“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市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2010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会同市政府33个部门,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方式,共同梳理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既是北京市居民享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菜单”,也是政府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行动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区县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最大限度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市大力营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居民家里有社区地图,地图上标注了小区所有的便民服务网点的位置。出门五分钟、十分钟、最多一刻钟,居民们买菜、吃饭、理发、看小病等需求意愿便能全部解决。这种就近享受“看单点菜”式的社区服务,让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增长,北京市便民服务内容也在逐渐增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今年将推动社区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配套商业终端建设,增加便民项目,特别是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连带服务。在社区具有支付能力的商业网点,增加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代收代缴服务功能。

预计到“十二五”末,北京市将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在全市基本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60%以上,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平等地惠及全市社区城乡居民,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幸福。

四、促进社会公平,创新利益协调机制

要围绕提高群众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度,加强社会政策的调节,同时培育利益协调的多元化主体,促进社会公平。从宏观上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补偿性社会政策的调节,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高质量、多层次、普惠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加强发展性社会政策的调节,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以职务、单位、户口为主界定人们身份的等级化、封闭式社会结构,到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视能力、知识、贡献的平权化、开放式社会结构的转变。

第三,培育利益协调的多元化主体。发挥人大和政协在利益表达和引导方面的功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一次分配作用、政府调节的二次分配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利益诉求和促成政府与群众沟通方面的作用,推广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

我们要公平地处理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这里的公平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制度安排的公平,使我们的上层永不松懈,使我们的中层永不满足,使我们的下层永不绝望。要是下层绝望了,这个社会就危险了,各种潜在的危机就会显现出来。第二个维度是人民群众认可的公平,群众的评价是最重要的,是唯一的标准。

比如在汶川地震后,北川新县城用彩票摇号机给居民分配新住房。很多普通百姓都摇到了好楼层、好户型,县长家被摇到了顶层楼,副县长家被摇到了临街,楼下是店铺,一天到晚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北川县委县政府为了找到最佳的入住安置方案,历时8个月,一直修改到39稿才定下来分配方案,政策底线是“官民一致”,在摇号机面前人人平等。这里,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现代政治文明。

五、小结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统一思想行动起来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构建起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宏观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目标高远、全局思维、理念先行、重在落实。

[1]席酉民,尚玉钒著.和谐管理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诗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系统的构建[J].社科纵横,2009(09).

[3]陆文荣.社会管理:作为实践和概念[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02).

[4]王国华,毕帅辉.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J].学习月刊,2011(11).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理念社区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