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加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探析

2013-04-10谭燕妮

社科纵横 2013年2期
关键词:非主流思潮价值体系

谭燕妮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 陕西 西安 710025)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按其地位划分,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极力倡导和灌输,为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所接受[1]。反之则为非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贯穿于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两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反映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它不反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但又不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范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其目的就是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情况,努力探索加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才能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

一、不断提高党驾驭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局面的能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在于全党重视、加强领导。全党同志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提高驾驭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局面的能力。

第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目前,我国正面临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挑战,抵御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斗争尖锐而复杂。西方国家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渗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例如,借助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热点敏感话题大肆炒作,对我国政府进行造谣攻击,将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通过文字、影视、音像等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倾销其文化产品,宣扬西方关于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对我国进行丑化和妖魔化。抓住民生问题煽动所谓“维权”,挑唆群众同党和政府对立,企图动摇我们党和政府的民心基础。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做到敏锐而不过敏、冷静而不迟钝,努力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始终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

第二,坚持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仅仅要体现在文件中,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各级党委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承担起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认真总结我们党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大局的本领和能力。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社会思想状况和最新动向,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选准配强思想理论战线领导班子,加强思想理论战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队伍。切实增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二、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一,以科学态度对待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敌对势力的鼓噪,国内的各种噪音杂音,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主心骨,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分清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敌是我的问题,对待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对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反对,决不允许其任意滋长。最后,要建立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吸收借鉴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成分,非主流意识形态也最终会为马克思主义散发的真理魅力所征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找到各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利益契合点,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发展“内耗”,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2]。

第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已经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消解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瓦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提供相应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制约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程度,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统摄、辐射和整合的强大引领作用。在当前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今天,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性审视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整合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扩大社会认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效果[4]。

三、积极拓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途径

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只有积极拓宽意识形态工作新途径,彻底改变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才能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真正深入人心。

第一,努力形成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努力促使意识形态工作各要素相协调,充分发挥各种意识形态工作途径的作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相应的功能。首先,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综合协调、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协作、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形成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其次,在现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互相合作、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通过合力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传媒、舆论、管理、服务、教学及学术活动等来体现并贯彻相应的教育目标,以实现教育目的[5]。

第二,有效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目前形势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任何忽视高科技和网络信息手段应用的想法都将导致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牢牢掌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舆论引导的主导权,积极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社会沟通的桥梁和民意表达的有效场所。不仅要向广大网网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统一网上民众的思想和行动;而且要准确把握网上舆论态势,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对网上重大舆情动向要做到早发现、早引导;对网上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热点问题和文化现象,以及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等,一定要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同时,进一步健全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上论坛、博客、播客、即时通信等互动性栏目的监管,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确保意识形态领域教育阵地的正确性、健康性和灵活性。

[1]钟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原因及其对策[J].科教文汇,2008(1).

[2]王国敏,李玉峰.挑战与回应: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

[4]范秋迎,李国良,高姗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J].扬州大学学报,2012(4).

[5]王勇桂,夏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9-27.

[7]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4(13).

[8]黄建明,杜阿奇.积极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22).

猜你喜欢

非主流思潮价值体系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