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108例

2013-04-1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苏叶汤合紫苏叶

董 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

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108例

董 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

目的:观察苏叶黄连汤联合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加用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口服。结果:治疗后Scr指标显著降低, Ccr、RBC指标提高。结论: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能增强慢性肾衰(脾肾两虚兼湿浊型)的疗效。

慢性肾衰竭;苏叶黄连汤加减;大黄附子汤加减;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和毒物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我们用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8例,男65例、女43例,年龄(47.68±11.81)岁,病程1~25年。

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西医诊断标准[2]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按临床分期标准属于慢性肾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

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浮肿,呕吐恶心,口淡无味,胸闷憋气,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伴有大量泡沫,大便干结难下,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腻。属脾肾两虚兼湿浊型。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且可逆加剧因素如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的非透析患者。②原发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者。③病情分级属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Ccr80~100mL/min,Scr133~707µmol/L。④辨证属脾肾两虚兼湿浊型。⑤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①Ccr<10mL/min,Scr>707µmol/L的尿毒症或需要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②合并心血管、肝、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③过敏体质者。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低脂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控制血压等。

以补益脾肾、通腑泄浊为治法,方用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紫苏叶15g,黄连8g,大黄10g(后下),附子6g,枳实12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90g,丹参15g,莪术15g,炒槐米15g,薏苡仁30g,通草6g,当归10g,炙甘草6g。先用冷水浸泡20min左右,加水浸过药1~3cm,武火煮沸后煎15~20min。煎至300mL左右时加入大黄同煎5min,早、晚餐后温服,日1剂。

3 观察方法

治疗中每月常规检查血生化(包括肝功能、血清蛋白、血脂),每2周查肾功能及血电解质(钾、钙、钠、氯、磷等),每周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

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特点采用符合正态分布的t检验。

4 疗效标准

显效: Scr下降132µmol/L以上或恢复到代偿期(Scr<176µmmol/L),症状消失。有效:Scr下降132µmmol/L以下,症状明显改善。无效:Scr未下降或下降44.2µmmol/L以下。加重:Scr比治前上升。

5 治疗结果

治疗2个月后,显效50例(46%),有效40例(37%),无效18例(17%),总有效率83%。治疗前后Scr、Ccr、RBC指标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Scr、Ccr、RBC指标比较 ()

表1 治疗前后Scr、Ccr、RBC指标比较 ()

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差值tP Scr108 360.69±154.89 336.05±176.5624.64±99.802.570.0117 Ccr10822.99±11.9426.23±15.23-3.24±7.92-4.260.001 RBC1083.37±0.833.59±0.76-0.22±0.64-3.590.0005

6 典型病例

患者,女,25岁。2年前因双下肢浮肿于医院查体发现血肌酐(Scr170µmmol/L~250µmmol/L)升高,曾服金水宝、至灵胶囊治疗。近3个月双下肢浮肿,恶心呕吐,胸闷憋气,面色苍白,腰膝酸软。查血肌酐580µmmol/L,给予补充能量、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抗炎等治疗效果欠佳。近1周呕吐恶心加重,口淡无味,小便伴有大量泡沫,大便干结难下,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腻。查血肌酐620µmmol/L,尿蛋白(3+),血红蛋白66g/L,血压180/100mmHg。证属脾肾亏虚兼湿浊。治以健脾补肾,祛湿化浊。药用紫苏叶15g,黄连8g,大黄10g(后下),附子6g,枳实12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90g,丹参15g,莪术15g,炒槐米15g,薏苡仁30g,通草6g,当归10g,炙甘草6g。治疗2个月后,血肌酐降至250µmmol/L,HGB 110g/L。病情稳定,继续服药。

7 讨 论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虚劳”、“癃闭”、“关格”、“水肿”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毒邪为标[4,5]。初期以脾肾虚损为主、浊毒壅滞中焦为辅,治宜扶正固本、注重培补脾肾。后期从脾及肾,波及心、肺、肝三脏,浊毒内蕴,弥漫三焦,治以祛邪兼以扶正。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确立健脾补肾,化湿降浊的治法。

苏叶黄连汤方出《湿热经纬》卷四,方中紫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行气和中,和胃化浊,然性温散,归肺、脾经,有宣通肺气,温运脾阳之功;黄连不但治湿热,乃苦以降浊毒之上逆。大黄附子汤出《金匮要略》卷上方,具有温经散寒、通便止痛的功效。大黄苦寒,攻实荡热,泄下通便,附子辛温大热,走而不守,与大黄配合,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变寒下为温下,能治沉寒夹滞,寒湿内结。两方合用有健脾温肾,通腑泄浊功效。药理研究证实,紫苏叶具有止血,抑菌,抗肿瘤,抗肾小球膜细胞增殖作用等。大黄可降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改善氮质血症[6],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基质产生,其机理为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7]。大黄裸质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明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肾小球高灌注及高滤过[8],还可降低肾小管的高代谢[9],改善肾衰竭时脂代谢紊乱[10]。附子温振肾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健脾养血,丹参、莪术活血祛瘀,槐米、薏苡仁祛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祛湿通腑泄浊之效,故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较好效果。

[1]王吉耀.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4.

[2]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及分期[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童延清,侯火明,朴志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06,5(3):64-67.

[5]关晓清,于敏,刘平大,等.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5):306-308.

[6]黎磊石,刘志红,张景红,等.大黄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392-396.

[7]蒋工伟.大黄对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3):133.

[8]西冈五夫.大黄的生物活性及其成份[J].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1986,3(8):27.

[9]杨俊伟,黎磊石.大黄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实验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2):65.

[10]张景红.大黄对慢性肾衰竭病人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3):133.

R259.925

B

1004-2814(2013)10-823-02

2013-06-06

猜你喜欢

苏叶汤合紫苏叶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夏月苏叶最好时
孕妇可以用紫苏叶 泡脚吗?
紫苏叶饮片与紫苏叶免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效果比较
瘟火蛇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
感冒了,来杯苏叶水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