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本尼迪克教堂的建筑艺术及其启示

2013-04-10陈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本尼迪克教堂诗意

陈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浙江 温州 325035)

圣本尼迪克教堂的建筑艺术及其启示

陈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浙江 温州 325035)

圣本尼迪克教堂是世界著名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第一个获得国际名望的建筑作品。圣本尼迪克教堂的双纽线平面清晰、简洁,结构与构造自然、真实,光线与氛围神秘、诗意,展现出他在简练、真实和朴素中表达建筑美的设计思想与态度。这种设计思想与态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

圣本尼迪克教堂;建筑艺术;简练;真实;朴素

2009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在建筑设计圈里享誉世界,圣本尼迪克教堂是他第一个获得国际名望的建筑作品。圣本尼迪克教堂因坐落于瑞士格拉宾登州的圣本尼迪克村庄而得名。老圣本尼迪克教堂是一座石砌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建于700多年前,在1984年的一次雪崩中被摧毁。卒姆托从1985年开始在老圣本尼迪克教堂遗址上重新设计和建筑新教堂,竣工于1988年[1]。圣本尼迪克老教堂与新教堂外形颇为相似,尤其是尾部(新教堂入口处),新教堂周边所铺设的碎石与老教堂遗迹周围的碎石很相似,如图1、图2所示。

新圣本尼迪克教堂的双纽线平面、结构与构造、光线与氛围等方面都展现出卒姆托对建筑创作的实践与思考,取决于他的设计思想与态度。而这关乎存在、物、感知、思(想)、美、真实,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

一、圣本尼迪克教堂的建筑艺术特色

1.双纽线平面

圣本尼迪克教堂是一座木构建筑,由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建造而成,形状像小船,似一片树叶,也像眼睛,灵感来自于圣母主教堂的安全、柔和、神圣、静谧和专注,如图3所示。教堂平面构思来源于一种4次曲线—伯努利双纽线①,像数学符号中“∞”(无穷大)的一半,而“无限”是教堂的主题之一,卒姆托选用这个看似“流动”但却非常“精确”的图形作为平面形状,反映出他追求的是在“精确”控制下的“模糊”,追求精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随意”。双纽线存在着一种张力—扩张和收紧。教堂内部西侧圣坛的平滑空间发展到东部入口的收窄空间,隐喻着“无限”的空间,表达着神圣;圣坛之后圆滑曲线的墙面意味着欢迎信徒的到来,信徒可以体验到一种被保护的感觉,内心被慰藉并得到启发;建筑形状清晰、精确、简洁,有利于保护建筑不受危害。

图1 老圣本尼迪克教堂遗址

图2 新圣本尼迪克教堂

图3 圣本尼迪克教堂平面图、立面图和大样图

2.结构与构造

圣本尼迪克教堂整个墙面由内至外分别是内墙单层木板和与墙面脱离的结构木柱、空气层(结构横料)、外墙双层木板、木瓦片,如图4所示。教堂由37根独立纤细的木柱作为建筑支撑,同时木柱与墙面脱离,全部沿墙体内侧布置,形成序列;木柱朝向外侧的三面未被粉刷,显示出木材原有的纹理和色泽;朝向墙面的一面被刷成白色,增加银色墙面反射的光线;木柱细长,向上延伸,将人的视线引向顶部,引向天光,与教堂背后的森林相呼应。这与卒姆托设计和建筑的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手法相似[2]。教堂照明灯由细钢丝吊着,位于高窗之下,这样从外面往教堂里看时看不到灯具,只能看到温暖的光,为教堂增加了神秘的气息。这些细长的钢丝也颇具秩序感,让人感到一种纯净和简单。教堂建筑屋架和基座结构都没有其他横梁支撑,全靠这些鱼骨一样的短梁直接将受力从木柱传至石砌的基础,这需要对受力情况有精确的把握,对施工有更严格的要求。教堂屋顶是由鱼骨状木梁支撑的红铜屋面,像一片微微拱起的树叶,在木梁和红铜屋面之间是由一块块条形木板拼接而成的天花板;条形木板基本垂直于木梁,而平行于外墙的双纽线,呈现出一圈圈的双纽线层层退晕的效果;地板采用条状企口板拼成,拼接的方向也平行于双纽线;地板的构造与天花板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天花板拼出的是一个中间微微翘起的三维形体,而地板是一个平面的双纽线形状。

图4 圣本尼迪克教堂内部

简朴风格和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特点成为卒姆托建筑设计的坚定信念。与邻近民居建筑一样,圣本尼迪克教堂也采用了木瓦外墙板,像一片片鳞片,起到保温的作用。卒姆托选用当地木材,将其切片后用火烤干,一层层的钉挂上去,这可能是最原始的木材干燥法了。教堂不同部位的木瓦片颜色略有不同,建筑底部接近地面,走廊入口与教堂立面接触的地方较容易受雨水的侵袭,背阴面也容易受到雨雪和山崩的侵袭。这些关键部位的木瓦片被烤得更干,颜色也更深一些。

3.光线与氛围

注:文中除注明资料来源出处的外,其他图均为作者自摄。

圣本尼迪克教堂唯一的采光方式就是由玻璃及百叶构成的高侧窗,这是教堂的建筑艺术特色。教堂光线由建筑外墙的顶部高窗射入室内,经过室内银色墙面的柔和反射形成匀质的室内效果,银色光线增加了空间的“神性”。在传统意识中,金色和银色是来自另一个神圣的世界,经这两种颜色“点缀”的物,似乎总带有一些神秘和高贵气息。银色光线从高窗上泄下来,照在教堂里每一个信徒身上,也照在她(他)的心上。卒姆托的设计初衷是希望教堂与自然、大地融为一体,顶部或高窗采光是一种诗意的手法。这就像是和天空对话。一束束泄下来的天光让教堂里处于半明半暗的状态,使人内心沉静,处于一种冥思状态。卒姆托在瓦尔斯浴场[3]和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中都采用了这样精确而又神秘的天光,使建筑呈现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和诗意。

二、圣本尼迪克教堂建筑带来的启示

1.建筑的自主性

建筑工作的真正核心就是建造活动,建造是使部分成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艺术,建筑物就是人类建造整体事物能力的一种见证。建造使材料聚合、组装,成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每个完成的、完整的建筑都有神奇的力量,好像是我们跟随于这股力量,成就了建筑的自我实现。从事建筑实践的原则应是尊重物,仔细观察物,研究它,接近它;没有虚假、多余的装饰,而只是表达真实。

建筑必须是自明的、完整的整体,建筑应要精简到只剩真实的物。建筑可以很安静,而这种安静是一种沉静、自明、持久、呈现、天性、温暖和富有感触。建筑只是它自身,仅作为一个建筑,并不代表任何其他。成功建筑的火花只能被事物的真实和想象点燃。我们应怀着敬畏之心,自信地表现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修饰性地表现,修饰会破坏对真实的物的忠诚,会削弱真实的物;谨慎地对待材料、结构、构造、承重与支撑、大地与天空,对凹凸、虚空、光线、空气、气味、接纳性、回声和共鸣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建筑可以成为沉静、自明、持久、呈现、天性、温暖和富有感触的真实存在。建筑艺术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真理,就能打动和帮助我们,感悟真理。真正的建筑艺术品感动我们的是真理和爱。

2.空间、场所与记忆

任何一个空间都是宇宙空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向无限远处延伸的。任何一个建筑与空间并不是孤立的,均是完整世界的一部分。能否准确地感觉建筑如何从空间内部环境中确定分割出自己的位置,或如何在一种开放的、无限延伸的空间围合出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应为了统一的世界和无限延伸的宇宙空间去精确地设计和建造某一个建筑与空间,并不单纯是为了建筑本身而去建造。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才能给真实的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建筑设计师的的设计应来源于过去的空间体验,以其敏锐和创造力为我们展现真正的建筑之美,因为“思维来源于人存在的场所”[4]。

3.诗意地建造

卒姆托曾说,约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的作品启示了他:“他们影响我的是他们以准确和感性的方式来运用材料,用古老的最基本的认识、利用材料的方式,来突显那些材质所传达的超越文化的最根本特性。我也试着在我的工作中这样使用材料。我相信,在建筑物的语境中,材料可以被赋予诗意的品质,虽然只有当建筑师有能力为它们赋予有意义的情景时,这才成立,因为材质本身不是诗意的。”[5]可见,建筑本身不是诗意的,材料本身不是诗意的,材料的运用却可以成为诗意的。世界中的每一种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品质,我们所建造的建筑世界因为契合了物本身的品质而生动起来,从此有了意境,有了生命。

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物和体验。建筑像是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也是人类生活的容器,它容纳着人们的脚步、休息、学习等。卒姆托的作品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对世界的感悟,让人重温感动。他追求建筑的整体性和永恒性,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当前,我国存在着建筑速度过快、设计和施工缺乏严谨的问题,也有许多建筑作品以奇异的形式或是玄妙的理论来掩饰其内涵的贫乏,从而丧失了建筑的本源;建筑设计成了随意的操作、没有意义的形式和符号的游戏,建筑的本质被逐渐地淹没。反观卒姆托的建筑设计思想与态度恰是带给我们珍贵的启示。

[1]Peter Zumthor.Peter Zumthor Works:Buildings and projects 1979-1997[M].San Francisco:Las Muller Publishers,1998:70-71.

[2]陈彦.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J].时代建筑,2008(3):106-112.

[3]陈彦.从海德格尔的“物”观讨论彼得·卒姆托的“物”之思[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 0 1 0.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33-34.

[5]Peter Zumthor.Thinking Architecture[M].2nd ed.Basel:Birkhauser-Publisher for Architecture,2006:10.

[责任编辑:朱广宇]

Architectural Art and its Inspiration of the Church of St. Benedict

CHEN Y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The Church of St. Benedict is the first works which has gained the international fame for the world famous architect Peter Zumthor. The lemniscate surface of the church is clear and concise with natural and real structure and the mysterious and poetic light and atmosphere, expressing architectural beauty in conciseness, reality and simplicity. This view comes from life but surpasses it.

The Church of St. Benedict; Architectural art; Conciseness; Reality; Simplicity

TU252

A

1671-4326(2013)02-0068-03

2013-04-02

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1-366)

陈 彦(1983—),女,山东日照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本尼迪克教堂诗意
诗意地栖居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冬日浪漫
《教堂之夜》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从不按常理出牌
被耽搁的诗意
我爱上海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春日诗意
本尼迪克特的人生轨迹与学术思想
读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