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直肠脱垂38例

2013-04-07高素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消痔腹压全层

高素华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铜梁中医院肛肠科,重庆 铜梁402560)

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黏膜点状缝扎术加消痔灵注射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小儿直肠脱垂,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门有肿物脱出的病史。查体见肛门脱出物为直肠黏膜、直肠或乙状结肠。排便造影见直肠脱垂的有关征象。根据1992年成都全国肛肠外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1],分为Ⅰ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长2~4cm,便后可自行回复),Ⅱ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长5~8cm,需用手还纳),Ⅲ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8cm以上,脱出后回纳困难)。Ⅰ度脱垂又称不完全性脱垂、部分脱垂,Ⅱ度脱垂又称完全性脱垂、全层脱垂。

共68例,均为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 ;年龄2.5~10岁,平均5岁;病程10天~8年,平均4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 ;年龄3~11岁,平均6岁;病程7天~6年,平均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除有脱出症状外,伴有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其中4例伴排便不尽感,2例伴便秘和间断便后滴血,6例伴腹泻。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乏力,但无其他肛门直肠疾患。Ⅱ度脱垂53例,Ⅲ度脱垂15例。

2 治疗方法

用局麻或基础麻醉或腰俞麻醉,取截石位,会阴部常规消毒,分别行黏膜点状缝扎术加消痔灵注射疗法和消痔灵注射疗法,术后均口服中药。

治疗组:直肠尽量脱出肛门外,充分暴露直肠粘膜脱出的顶端。用无齿鼠齿钳纵行提起松弛的黏膜及黏膜下层1.0cm左右,以小圆针可吸收线从直肠黏膜的顶端呈45o角斜向下,紧贴肌层出针,再“8”字贯穿,从直肠黏膜下端仍呈45o角斜向上紧贴肌层出针,收紧打结。同法,平行逐层点状缝扎,内痔区仍按此法,共60~100个线结,残端呈玉米棒状,若出血,再次贯穿缝扎。将1:1消痔灵液注入各个残端,使其肿胀变白。用湿纱布将直肠送回。术后用中药免煎颗粒(党参10g,黄芪20g,升麻6g,枳壳10g,益母草10g,川芎10g,当归10g,甘草3g。湿热重者去党参、当归,加大黄、栀子),每日1剂,分3次空腹温服,连服10剂。同时卧床休息,流质饮食1~2天,控制排便2天,静滴抗生素3~5天。术后第1次排便前口服麻仁丸或外用开塞露,便后肛塞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

对照组:直肠尽量脱出肛门外,将灭菌注射用水与消痔灵注射液按1:1混合后注入脱垂黏膜,从上至下注射,使其肿胀变白,用湿纱布将直肠送回。术后处理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消失,排便时及便后直肠无脱出。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排便时及便后直肠部分脱出,自行还纳。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37例(97.4%),显效1例(2.6%),总有效率100%,疗程10~15天、平均12天。对照组痊愈2例(6.7%),显效2例(6.7%),无效26例(86.6%),总有效率13.4%,疗程12~18天、平均16天。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2年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和狭窄等(后遗症)并发症。

5 讨 论

小儿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向外翻出脱于肛门外,其主要原因是骶骨曲尚未形成,直肠纤维鞘与盆筋膜的融合尚未完成,直肠周围松动,加之营养不良、便秘、腹泻等均可引起[2]。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可以自愈,但若长期脱垂,保守治疗无效时,将致疼痛、出血、坏死,惧怕排便甚至引起大便失禁。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国外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仍以经腹直肠悬吊固定、直肠骶骨缝合固定、骨盆底缝缩成形术等术式为主[2],但手术较复杂,痛苦大,且并发症多。小儿身体稚嫩,不宜经腹手术,国内大多采用经肛门单纯注射疗法,虽然痛苦小,但复发率高。

本病属中医“脱肛”范畴,主要病机是湿热下注或元气不足,治当清热固涩、补气升阳。消痔灵液注射到黏膜及黏膜下层,可产生无菌性化学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纤维化,致脱垂黏膜和肠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3],并有止血作用。采用黏膜点状缝扎,将松弛黏膜部分阻断血液供应,使其坏死脱落,并有悬吊固提的作用。内服中药治其本,手术治其标,标本兼顾,从而可预防复发。手术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肛管解剖结构的破坏,并有效的保护肛管的生理功能[4]。术中注意钳夹黏膜切勿夹住肌层,紧贴肌层,钳夹应适中。过少线结易滑脱,过多坏死脱落时可能并发继发性大出血。缝扎线结间隙以0.5cm为宜。宜先缝扎后再注射,否则黏膜充盈肿胀,术后难以还纳入肛内。术后需控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1]杨向东,贺平,张燕生,等.大肠肛门修复与重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49-650,669-670.

[2]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601-602.

[3]席顺利.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1,23(2):338-339.

[4]谢刚.近心端结扎、芍倍注射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7):63-65.

猜你喜欢

消痔腹压全层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腰不好 打喷嚏时 先“直腰”
浅谈腹压传感器校准方法的研究
腹压升高危害不容小觑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消痔灵治疗肛肠疾病研究进展
肩袖全层撕裂不同亚型术前超声诊断价值
深松全层施肥后置种带旋耕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第一产程使用腹压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产妇重度混合痔用消痔灵替代PPH行肛垫悬吊固化术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