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痔灵治疗肛肠疾病研究进展

2019-02-25黄鸿铃柯敏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消痔肛门直肠

黄鸿铃,柯敏辉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消痔灵注射液是一种专为痔病设计的痔硬化剂,基于“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中医治则,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内痔出血、各期内痔、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众多医学工作者对消痔灵注射液临床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被不断扩大。现对消痔灵注射液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1 消痔灵研究概况

1.1 消痔灵注射液的药理作用

消痔灵注射液是由中药五倍子提取物加明矾等制成,主要成分包括:鞣酸,明矾,三氯叔丁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甘油。研究表明,五倍子中鞣酸含量高达60%,对组织有较强的收缩作用,能促进蛋白凝固及血管收缩,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和渗出作用;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可对注射后的局部组织产生较强的致炎作用,使组织纤维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甘油能够延缓组织吸收,并有轻度致炎作用;三氯叔丁醇有止痛、防腐作用。

1.2 消痔灵注射液的用法、浓度与剂量

目前,临床使用消痔灵的配伍多以2%的利多卡因和消痔灵,按照1∶1配比;消痔灵浓度过高可能发生组织的急性坏死、出血、直肠狭窄等并发症;浓度过低硬化效果不佳,达不到治疗目的。消痔灵注射的最适宜位置是内痔黏膜下层,总量应控制在20~40 mL,注射后应充分按摩局部黏膜,使药液扩散吸收[1]。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消痔灵注射液的用法也在不断改进。李华山等[2]采用双层四步注射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前方不予注射,结果出现脱出物呈水牛角样弯向直肠后方的情况,后来改进注射方法,采用消痔灵直肠周围间隙八点注射法,较之前方法比较,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法强化了直肠前壁的注射,全方位增强了直肠周围的注射量,增加了直肠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效果,并且由于减少了黏膜下层注射,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并且李华山及其团队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消痔灵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其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在注射方法不变的情况下,用药量越大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复发率越低,反之则结果相反[3]。

2 消痔灵注射液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2.1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治疗因人群不同及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别,成人治疗以消除直肠脱垂的诱发因素为原则,儿童治疗则以保守治疗为主。本研究主要叙述成人直肠脱垂的临床治疗进展。

2.1.1 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 直肠黏膜内脱垂又称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其临床症状以便秘和排空障碍最为常见,目前治疗以注射疗法为主,注射药物多为消痔灵。消痔灵治疗的近期疗效尚可,但仍存在远期复发的问题,但相对于手术治疗,仍有较大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众多临床学者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方面对消痔灵注射液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进展。

(1)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动物实验。柯敏辉等[4]将16只兔按直肠黏膜内脱垂兔造模方案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两组,各8只。第1组为IRP组,肛门镜下观察后解剖取兔直肠进行病理分析;第2组为消痔灵注射组,在注射后第14天肛门镜下观察后解剖取兔直肠进行病理分析,对比两组镜下情况。结果:IRP组兔肛门镜下观察见直肠黏膜遮挡肛镜视野范围均在3/4以上,直肠显微镜下见腺体组织增生,血管扩张充血,间质炎细胞浸润聚集,间质水肿、疏松;消痔灵注射组在注射后第14天肛门镜下观察见直肠黏膜遮挡肛镜视野范围均在1/6以下,直肠显微镜下见黏膜下层呈慢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层与肌层排列较IRP兔直肠紧密。说明消痔灵注射治疗兔IRP效果肯定。

柯敏辉等[5]对消痔灵注射液疗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将32只兔按直肠黏膜内脱垂造模方案造模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组,8只兔;一组为消痔灵注射组,24只兔。分组后解剖取其直肠进行力学指标测算,将两组数据输入兔肛门直肠有限元模型,在肛门直肠角上方、肛门直肠角平面、肛门直肠角下方3个横断面的直肠黏膜上,各选取不同冠状位(腹侧、中间位、背侧)的节点,在模拟排便受力的情况下测算这些节点的位移量。结果:经各节点内部比较,在消痔灵注射前后不同时期,每个节点的位移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节点间比较,在消痔灵注射前后的相同时期,同一横断面节点间的位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冠状面节点间的位移量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有一定疗效;并且注射后直肠黏膜有限元不同节点位移量的差异,可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2)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研究。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已得到较多临床医生的肯定,笔者在此不作论述。许多学者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高消痔灵疗效的方法,已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智建文等[6]单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30例,并与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消痔灵联合补中益气汤组总有效率为96.7%,单用消痔灵组只有66.7%;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王广成[7]采用同法对119例IRP型排便困难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消痔灵组总有效率为96.67%,单纯消痔灵组的总有效率为86.44%;并且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消痔灵组治疗后排便次数、排便时间、肛镜检查、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排便困难等指标均低于单纯消痔灵组。叶玲等[8]采用单纯消痔灵注射和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湿热下注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各45例,结果紫芨液联合消痔灵组总有效率为100%,单纯消痔灵组总有效率为95.6%;并且紫芨液联合消痔灵组治疗后的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感等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单纯注射消痔灵组。郑承核[9]采用消痔灵注射液单独使用与消痔灵注射加括约肌折叠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各34例,结果消痔灵联合括约肌折叠组总有效率为97.06%,单纯消痔灵组总有效率为85.29%。

有研究发现,消痔灵注射液配合手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林荣杰等[10]对比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各110例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缝扎止血例数、肛门坠胀例数均少于PPH术组。叶文生[11]对比单纯微创手术与微创手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各50例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痊愈2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并发症发生率为2%;单纯微创术组痊愈1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

2.1.2 治疗直肠外脱垂 目前对于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有损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高等缺点。李华山教授提出消痔灵注射疗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华山教授团队成员崔国策等[12]采用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151例,术后随访104例,复发41例,复发率为27.15%,相对于手术治疗的复发率有所降低。在临床研究中,李教授团队进行了注射方法及剂量的改良,崔国策等采用消痔灵直肠周围间隙八点注射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63例,术后禁食3~5天,予抗生素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控制排便5天;结果全部63例患者,治愈51例(80.95%),好转10例(15.87%),无效(完全复发)2例(3.17%),总有效率96.82%;随访的63例患者中,出现黏膜脱垂及完全复发者共12例;统计连续不复发时间,3个月不复发比例为95.23%,1年连续不复发比例达87.30%,2年连续不复发率达到80.95%。所有复发患者均于2年内复发。

2.2 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痔病

基于“肛垫学说”,痔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目的,不提倡过度切除。消痔灵注射液因其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痔疮的治疗中,无论在临床疗效方面,还是在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2.2.1 采用单纯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痔病 王玉霞[13]对比消痔灵注射液与芍倍注射液治疗1 040例痔疮患者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患者痔核黏膜变化情况及排便功能均优于芍倍组,消痔灵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芍倍组。

江洪亮等[14]对比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在68例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组治疗中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达到痊愈标准,但是在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上,消痔灵组在治疗Ⅲ期内痔上优势明显。黎品庄等[15]对比消痔灵与PPH行肛垫悬吊固化术治疗产妇重度混合痔各40例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出现并发症2例;PPH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出现并发症10例。

2.2.2 消痔灵注射液联合药物治疗痔病 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已经在临床上较为普遍,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其临床疗效作了进一步研究。王静等[16]通过对比口服地奥司明片与消痔灵注射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内痔患者各45例的疗效,结果单纯口服地奥司明片组总有效率为75.00%,联合消痔灵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且联合消痔灵组便血、疼痛、坠胀、水肿、瘙痒评分等指标明显低于单纯口服地奥司明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宗跃等[17]对比消痔灵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加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内痔出血患者各39例的疗效,结果肾上腺组总有效率为100%,单纯消痔灵组总有效率为89.74%;并且肾上腺组便血和肛门疼痛、水肿、瘙痒消失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纯消痔灵组。

2.2.3 消痔灵注射液联合手术治疗痔病 陈光华等[18]对比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分组治疗82例混合痔患者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术后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外剥内扎组;消痔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8%、复发率为0.00%,外剥内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复发率为14.64%。龚立刚等[19]采用同法对20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消痔灵组术后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外剥内扎组;消痔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术后1年复发率为2%,外剥内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术后1年复发率为9%。

混合痔术后易出现切口周围水肿从而加重患者疼痛等情况。赵亮等[20]采用消痔灵肛门周围间隙注射加外剥内扎术治疗180例混合痔患者,并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1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消痔灵组术后肛缘无水肿129例、轻度水肿30例、中度水肿15例、重度水肿6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肛缘无水肿77例、轻度水肿42例、中度水肿33例、重度水肿28例。表明消痔灵肛门周围间隙注射加外剥内扎术能有效预防术后肛缘水肿。

2.3 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肛裂

新鲜肛裂大多可以通过增加纤维和水摄入及温水坐浴来治愈,而陈旧性肛裂多因长期便秘引起,由于裂口反复细菌感染,长期难以愈合,可继发肛窦炎、肛乳头肥大及裂口外端增生,表现为长期排便出血,主要特征为哨兵痔。治疗陈旧性肛裂的关键在于消除炎症及促进裂口愈合。消痔灵注射液可通过使肛裂周围血管收缩而止血,并能抑制局部细菌及渗出。

王蘋等[21]采用龙珠软膏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陈旧性肛裂109例,具体方法:将2~10 mL消痔灵注射液于陈旧性肛裂齿线上方注入,注射完毕后肛内注入龙珠软膏,便后用43~46 ℃的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再注入龙珠软膏直至裂口愈合。结果108例痊愈,治愈率99.1%。对比传统手术剥除术,采用龙珠软膏联合消痔灵注射液的治疗方法方便快捷,患者痛苦小。但近年来关于消痔灵治疗肛裂的研究报道较少,其可行性还暂时缺乏说服力。

2.4 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突向肠腔内的息肉样病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易发生癌变,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消痔灵注射液可促使息肉组织枯萎脱落,并减少息肉钳除术中及术后病灶出血。

张波等[22]采用低温等离子钳配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息肉112例、128枚,结果128枚息肉治疗1次均见病灶创面凝固发白,112例术后1~3个月直肠镜复查手术部位未见明显痕迹,1年后复查直肠镜未见复发。

周方[23]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于直肠息肉蒂部黏膜下行浸润性注射治疗3例,结果3例患者注射后均无不适,再给予润肠药防止大便干燥,1周后复查时两侧小息肉已脱落,2周大息肉脱落,息肉根部创面无出血,颜色略暗,无疼痛,随访未再发。胡洪铨[24]采用同法治疗直肠息肉68例,结果显效46例、有效2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2.5 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主要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可表现为肛门下坠、便意频繁、排便不净、排便困难、费力等,传统的手术方法虽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创伤较大,临床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消痔灵注射液被联合应用于直肠前突的手术治疗中,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谢昌营等[25]采用直肠黏膜结扎加消痔灵注射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36例,结果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所有病例未发生出血、直肠阴道瘘和局部感染,临床治愈患者随访1~3个月无复发。

程敏等[26]对比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术与单纯PPH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各30例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单纯PPH术组为66.67%;36个月单纯PPH术组无效6例(20.00%),明显高于消痔灵组的2例(6.67%)。叶鹏飞等[27]采用同法随机分组治疗104例直肠前突患者,结果消痔灵组治愈2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单纯PPH术组治愈23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消痔灵组出现1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疼痛,2例术后感染,29例术后坠胀;单纯PPH术出现13例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7例术后疼痛,4例术后感染,32例术后坠胀。

闫成秋等[28]采用胶圈套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患者36例,并与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的直肠前突患者36例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消痔灵组术后排便通畅8例,较通畅16例,不通畅9例,便秘无改善3例;修补术组术后排便通畅2例,较通畅11例,不通畅17例,便秘无改善6例;且消痔灵组较修补术组患者疼痛轻,术后舒适度高,术后出血少。

2.6 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炎

直肠炎是指发生于直肠的炎症,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感、腹泻等,目前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灌肠及外用膏剂是中医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检索CNKI,收集到近年来应用消痔灵治疗直肠炎的报道2篇,分述如下。

2.6.1 消痔灵治疗直肠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何汶峰等[29]收集雌性SD大鼠21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锡类散联合消痔灵组,造模12周后,各组大鼠予药物灌肠14天,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肠,锡类散联合消痔灵组予锡类散和消痔灵灌肠,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锡类散联合消痔灵组血清中TNF-α、IL-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锡类散联合消痔灵组血清中TNF-α、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2 消痔灵治疗直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马也[30]采用加减乌梅丸灌肠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出血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35例,并与柳氮磺胺吡啶( SASP)肛门栓塞肛,联合静滴止血芳酸、止血敏治疗出血型溃疡性直肠炎的35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加减乌梅丸联合消痔灵组总有效率为82.86%,SASP组总有效[31]率为57.14%。对两组患者15天、22天、29天便血例数进行比较,加减乌梅丸联合消痔灵组便血例数分别为8例、3例、1例;SASP组便血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11例;出院1个月后复诊,统计发生血性腹泻的患者,结果加减乌梅丸联合消痔灵组复发率为14.29%,SASP组复发率高达48.57%。

3 结语

根据文献检索,发现消痔灵注射液过敏反应3例,不良反应总体较少,且目前为止未出现死亡案例,说明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相对而言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综上,消痔灵注射疗法操作简便、费用少、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程度高。目前此疗法已较多应用于痔病及直肠脱垂之中,但在众多学者的探索之下,此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消痔肛门直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于大鼠肌肉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消痔灵问世40 余载之国内外发展态势述评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